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师表达力品质愿景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师表达力品质愿景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教师表达力是语文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语境中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形式传授知识能力、传达思想情感时反映出来的独特的语用行为能力。作为担任母语教学的专任教师,语文教师的表达力应该具备独特的语用品质,即规范性、思辨性、审美性、创新性。

关键词:表达力;规范性;思辨性;审美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33-03

语文教师表达力是语文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语境中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形式传授知识能力、传达思想情感时反映出来的独特的语用行为能力。教师的文化底蕴、学科能力、思维品质、精神素养等都以语音、文字为媒介呈现在专业生活中,并以此确证教师的生命价值。对学生而言,语文教师的表达具有言语示范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是“鲜活的教科书”;对教学而言,优秀的表达使课堂对话富有深度、广度和美感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表达可以抒发性情、疏理思维,是实现专业自我、享受专业幸福的必由之路。作为担任母语教学的专任教师,必须着力提升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的表达力。那么,在崇尚表达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表达力品质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呢?

一、规范性:准确、得体

规范性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表达力品质。母语教师应该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流通畅。这既有赖于教师的天赋,更有赖于教师职前和职后的持久训练。课堂教学表达要符合语法、逻辑,要条理清晰,表意明确。无论是讲授行为、提问行为、反馈行为还是调控行为,都必须做到准确、得体,杜绝口误、缀语以及纠错性的表达。不够准确的言语表达势必影响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不够得体的言语表达则容易造成误解,有时甚至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而且,不够准确、得体的表达对学生是一种消极示范,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污染学生的言语品质。因此,语文教师的表达一定要做到准确、得体。表达的准确、得体也指适合特定的语境,任何一种言语表达“必然生成于一定的语境”[1],语境对言语生成有种内在的制约,表达主体凭借自身的言语表达“境感”生成最切合这一语境的表达。

二、思辨性:缜密、深刻

缜密、深刻也是现代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言语表达品质。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来都不缺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神龙见首而不见尾”、“不涉理路”之类的言语表达美学标准,但相对缺乏明晰的理路、严谨的逻辑、缜密的演绎,而这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思维和表达的通病。语文教师不仅要以缜密、严谨、深刻的表达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而且要成为一种“给力”的言语示范,逐步培养和熏染出具有缜密、深刻表达品质的学生。课堂引导,对话沟通,追问评价,归纳提升等,都需要通过缜密而深刻的言语表达来呈现。教学以说理性见长的文章时,语文教师思维和表达缜密、深刻,分析课文自然能做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缜密、深刻也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需要。语文教师要想不沦落为教书匠,就要成为研究者、表达者。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在研究和写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信念。建言立说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然的使命,但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心怀理想,在建言立说中确证自己,在建言立说中提升思辨性表达力。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他的课堂教学表达就呈现出严谨和缜密的风格。品读于永正《新型玻璃》教学片段,其表达的严谨、缜密可见一斑: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生: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听课的老师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学生为她鼓掌。)师: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2]于永正敏锐的语感、严谨的思维于此可见一斑。“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评价用语准确到位;“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则鼓励并有效地推动学生进一步完善答案,“妙就妙在‘分别是’”,这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十分精准到位的提升和深化。于老师的深刻也正在于此。

三、审美性:丰满、灵动

审美性是语文教师独具的表达力品质,语文教师的言语表达必须彰显出“语文”的特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适时变换语调、语速、语气,使表达抑扬顿挫、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文本的形象、意境、情思都通过话语的轻重缓急变化直观地刺激学生的听觉,让学生通过声音“看到”丰满的意象,体验到逼真的意境,感受到灵动的情思。书面表达也要有丰满的意象、逼真的描写、灵动的情思。语文教师要善于勾勒鲜明的形象,描摹生动的意境,使读者和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述悲时能如泣如诉,给人不觉“悲从中来”之感,传喜时要能让语言和声调灵动飞扬,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地舞蹈。倾听和欣赏语文教师的表达,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心灵和眼睛的旅行。从霍懋征老师《月光曲》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霍老师教学表达的审美特性:师:月光穿过窗户,洒落下来,屋子里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柔柔的,轻轻的。屋子里显得特别清幽。同学们,“清幽”是什么意思?生: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师:是的,很安静,而且很美。虽然只是一间茅草房,但是,在月光下,像披上了一层银纱,那么幽静,那么柔美,这才叫作清幽呀!在这么美、这么静的环境中,兄妹俩站在钢琴旁边等待听贝多芬弹琴。〔师出示幻灯图片——贝多芬在月光下弹琴。学生对照图片和课文的描写,想象当时的景象〕[3]。

四、创新性:独特、新鲜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追求表达的独特性、新颖性,拒绝外显言语的公式化、套路化、浅薄化,以免传导到课堂上,直接污染母语语用生态环境。想要追求创新表达,语文教师首先就要养成独立人格,善于批判性思考,敢于质疑问难;优秀的语文教师绝不是教科书的忠实信徒,绝不是教案的“搬运工”,他们用开放的心态、智慧的识见、批判的眼光来对待教学,能根据文本和学情匠心独运地设计和组织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就是一个敢于独立解读文本,而且鼓励学生用批判、质疑的眼光阅读文本的老师。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生:(齐声)相信。师: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你们却一个问号都没有,真理怎么诞生呀?敢于怀疑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发现真理必不可缺的精神!没有经过质疑的真理不一定是真理,而可能是——生:(齐声)谬论。师:对啊!所以,你要敢于怀疑这个观点。有疑问吗?(学生提出若干质疑)师:(高兴地)你们这么想、这么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薛法根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杭州“千课万人”听课时笔者记录)。

薛法根老师的教学表达以简洁给力著称,而且他还是一个有着思辨的头脑、批判的眼光、智慧的识见的老师,他时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度体验、个性表达。他的教学表达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表达如是,书面表达亦如是,给文字烙上个性的印章,折射出教师作为智慧生命的个性风采。拒绝雷同表达,拒绝套板反应,拒绝表达的同质化,追求“意新语工”的表达、“前人之所未道”的表达、新鲜自然的表达。规范性是对语文教师表达力品质最基本的要求;审美性是语文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而独具的表达力品质;思辨性是语文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通行证;创新性是语文教师表达力的“活力”指标。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表达力呢?首先,要开放阅读视野,广纳博取,提升自身的语用品质。其次要学会独立思考,热爱表达、热衷表达,在常用文体的写作中,砥砺表达基本功;在自由写作中放飞心情、展现才情;在教学评论中锤炼思维、重构思想。规范表达、审美表达、思辨表达、创新表达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表达力品质。语文教师必须在专业生活中不断砥砺、亮化自身的语用品质,使自身的表达成为学生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30.

[2]于永正,张庆.《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J].河北教育,1997,(04).

[3]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紝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