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的困惑之择校之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的困惑之择校之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华传统几千年,教育是为学生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而做准备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得到了发展,遇到了困惑,出现了问题。主要体现在培养的学生学不以致用,体现在“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而上学难其实也就是择校难,这已成为教育纵深困惑中的冰山一角。“择校”已连续多年“荣登”全国社会性的热门话题。

正值全国上下升学之热季,《西部大开发》杂志“西部大讲堂·名家圆桌对话”栏目特邀各方专家、教师、家长,以《教育的困惑之择校之难》为题,对教育困惑中冰山一角的“择校怪圈”进行分析,梳理出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目前一些城市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创新意见。塑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教育环境,为我们的县市长建言、为我们的校长献策、为我们的家长与学生创建一个科学的择校机制。

“择校”之殇

主持人语:

择校的实质就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重点小学、知名中学、理想大学,是许多父母给孩子设计的人生“三步曲”。

学生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造成了乱象丛生的择校风,随之相伴的是以“助学费”、“建校费”等名义不规范的收取各种费用,更加暴露出教育的危机与困惑。

择校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有经济的因素、学校文化的因素,也有家长的因素。为此,我们请专家对目前择校的影响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法,不能让择校热愈演愈烈,让我们的学生最终成为牺牲者。

对话人: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 金燕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 孙惠玲

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云晓

广东省政协委员 孟浩

浙江省特级教师、象山三中副校长 周良华

滁州市第三中学校长 孔德胜

《西部大开发》杂志社记者、栏目主持人 张永军

退休干部 吴成根

学生家长 郑女士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 金燕

消除“择校风”绝非易事。

破解困扰中国教育界多年的“择校难题”,我认为:其一,要有责任心。政府职能部门,要有责任、有义务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二,要明确政府是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政府要统筹协调解决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确保教育费附加征收到位并投入教育使用,给钱不给压力,给政策不给“条子”。其三,要坚持改造薄弱学校的决心不动摇。“不搞锦上添花,只想雪中送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是遏制“择校”现象的治本之策。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 孙惠玲

解决“择校风”关键在“校”不在“择”,增加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的前提。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差距,办学条件、办学传统等方面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想给自己的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择校”现象也会因学校特色与个体需求等因素而长期存在。

要解决好择校风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地区财政收入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份额,保证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保证大部分人的机会均等;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作用,做好管理工作和配套措施改革。

而校长、教师流动机制为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活力。然而,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仍然存在漏洞。择校主要是择教师。绩效考核对普通教师和学校领导畸重畸轻,教师的待遇提不上去或者地区间、职业间存在较大差距,也会导致师资水平的不平等甚至师资力量的流失。

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云晓

“择校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校与校之间的巨大落差必然导致择校。”择校风打破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则,使升学制度由原来的“分高者上”成为变数很大的“综合考量”,其中包括分数,也包括家庭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交上高昂的择校费,意味着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则面临着借债上学。这种情况有悖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如何遏制择校风?必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那就是走扩大优质资源和均衡发展之路,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他还建议,中小学特别是小升初的标尺要尽量简明、统一,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

广东省政协委员 孟浩

两点漏洞:

一是择校费的收取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已有明文规定不准收取择校费,但实际上许多学校都以“助学费”、“建校费”等名义收取,而且收取的方式也十分不规范,存在不少问题。

二是择校费的使用问题。如果说收取择校费是迫不得已的举措,那学校收取的这笔钱究竟用到哪里去了?是真正用于教育发展,还是被不合理地利用?甚至是被部分人中饱私囊?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对择校费的流向管理非常必要。目前择校费作为一些学校固定收入的一部分,具体的收支状况既没有进行财务公开,也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更没有纳入审计,是不正常的。

三点建议:

一是制定相关法规,把择校费纳入管理轨道,合理安排择校费资金的流向、幅度和方式,如制定相应比例用于发展本校的教育事业和用来向“薄弱学校”输血,以及合理地给教职员工发放津贴和奖金,并确定哪些类型的资金使用属于不合理。

二是各地政府应该立项监督择校费收支状况,控制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情况,杜绝个人中饱私囊的行为;学校自身也要将相关财务信息公开化,公开择校费的流向、用途,保证信息真实透明。

三是学生家长有权查询择校费的用途。当家长提出查询要求时,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滁州市第三中学校长 孔德胜

择校带来最大的害处就是教育的失衡。

要想解决“择校风”,从根本上还得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各种教育费用要优先向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倾斜。要防范一些地方由于利益驱动,仍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向名学校倾斜,进一步拉大校际差距。推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无差别”,在对中小学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的基础上,确保中小学校从校舍、场地到教学设施等方面基本做到标准化、均衡化和规范化。其次开展实质性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使交流面覆盖到所有学校。尤其是让名校的校长和教师带组织关系到薄弱学校进行任职和任教,促进普通学校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人员的流动,使得各学校的教师配备,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骨干教师数量方面逐步达到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