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生远不止进补这么简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生远不止进补这么简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男为阳,女为阴;两情相悦、相处和谐,就是阴阳相济,就是进补,就是养生

《黄帝内经・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段话指出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顺四时”、“和喜怒”、“安居处”,而根本则落在了最后的“节阴阳”。

“节阴阳”意为调节生命的阴与阳,使之相济。养生就是“阴阳相济”。这是中国道家的生命观,依据这样的生命观,开展出了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中“进补”这一养生方式也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其实不论健身还是进补,也只是养生方式之一,其目的也都是为了达到“阴阳相济”。阴阳相济,才能圆满。男为阳,女为阴;两情相悦、相处和谐,就是阴阳相济,就是进补,就是养生。恋爱中的人容光焕发,皮肤滋润,神采奕奕而又宁静安详,这效果岂是固元膏和羊肉火锅能比的?

养生是一种生命理念,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应该贯穿于生活中的时时处处。养生远远不止于运动健身和吃有营养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能学会在各种环境下都保持心态安和,能适应周遭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包括时间(四季寒暑、一天十二时辰)、空间(所居之处)、人际关系三方面。

养生是对生命的养护。根据道家哲学,人的生命如同宇宙万物,有阴就有阳。“阴阳”并不神秘,只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相反、相对,而又能相互转化的两种状态的指称而已。

养生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地调节自己处于变化之中的生命,将生命中相对立的两方面恰当、合理地相融,使生命常处于均衡的状态。

养生,要学会在身、心两方面都能自我调控,在任何困境中,都能达到“中”而“和”的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和”即和谐。有“中”,才能“和”。

要达到“中和”状态,首先要了解生命的规律,并遵循生命的规律;否则,必然身心失和。

生命的规律是什么呢?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能量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变化在各经脉间流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生活中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比如,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这段时间就是中医养生别强调的“子觉”时间,所以应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入睡。要保证此时的睡眠质量以使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寅时(凌晨3―5时),肺经当令。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避免被打扰。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早起不贪睡,锻炼身体,做做运动。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还要注意多喝水。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温水刷牙、热水洗脚。

这种养生法其实就是要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现代许多人睡懒觉、不吃早饭、晚上胡吃海塞、夏天猛吹空调、缺乏运动,到疾病丛生时再求医药、吃名贵补品,纵使有效也是亡羊补牢了。

人是由有形之身和无形之心合二为一组成的,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看得见的身体可视为阳,看不见的心性、精神可视为阴。

所以,只关注排毒、进补,想方设法强身健体,都只是停留于身体层面,偏颇而低层,不会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真正的养生必须是性命双修,身心皆养的。

人心的力量不可思议,道家以“三千善行功德的圆满”为修道的基础,认为“为善生阳”。一颗贪婪、奸邪的心,必然充满着阴湿寒凉之气。善,其实是佛、道、儒诸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最高的养生,是开发心性之光明,使之壮大而充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