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文本表达,关注学生表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文本表达,关注学生表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注重文本的表达特色

用“讲课文的方式来教语文”,聚焦的仅仅是“文章写了什么”,而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即文本表达方式,也就是说要凸显“文理”。这“文理”是指文本自身所蕴含的作者的思路、作品的文路以及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等,是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本质特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章法,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范本。注重文本的表达特色,应关注如下两个方面。

1.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

叶圣陶认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关注文本,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很有必要。这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和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披文入情,体会真意,领悟情感,从而形成阅读能力。

以《春联》为例,文章条理清晰,短小精悍。首先用“有的……如……,有的……如……”的句式具体叙述了春联内容的丰富多彩,接着用举例的方式说明春联具有对仗的特点,然后简单介绍春联的语言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最后点明“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理清了这样的文路,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就能较为轻松地学习借鉴作者的写作思路。

2.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色

课文就是一个例子,是学习作者语言表达方式的有效载体。对于小学生而言,可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标点。标点符号不仅仅是表示停顿的记号,还有强化语气、表达语句的性质及作用的功能。《包公审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作者对包公语言的记述,用了五个感叹号,每个短句都是一个感叹句。透过这些感叹号,我们除了可以充分感受包公的威严之外,还能看出,此时他对如何审理这起离奇的案子已是胸有成竹了。

(2)字词。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除生字词以外,学生往往会忽略那些看似普通、平淡的词语,也不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作用,当然也就无法品读出词语背后的具体内容,体会不到真实情感,领悟不到表达的精妙。此时,教师就应该适当提醒。譬如,《落花生》中有一句话:“那晚上天气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比较“难得、很难得、实在很难得”这三组词语,来体会作者的字面意、字中意和字外意,感受这样的表达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带来的神奇效果。

(3)语句。通常,教师关注的是文本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句子。其实,还有一些颇具特点的句子也非常值得品味与借鉴。《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他人赞扬“我”姥姥的话语,朴素自然,却充满情趣。教学中,不妨设计这样一则说话训练:“我姥姥神了,剪_____像,_____剪_____像,_____剪,_____剪。”请学生用第一人称来夸夸“我”姥姥还会剪什么,从而充分感受姥姥的剪纸神功。

二、强化学生的表达训练

如果说,关注文本表达是教学的出发点,那么,关注学生的表达就是教学的落脚点。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文本内容与表达形式为凭借,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素养为基础,创设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理解富有哲理的文本内涵,体悟作者或悲或喜的内心情感,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表达能力。

对小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有两个方面。

1.“说”的训练

总的原则是分段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上的“说”,不只是教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而应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训练。因此,对于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训练的时间、任务和环境。对小学生“说”的要求主要有三个层级:

(1)响亮地说。这是说话训练的起步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做到“敢说”与“乐说”。在课上,教师可适当降低提问的难度,有时可以提很简单的问题,或安排很容易的说话练习,让所有学生都没有心理障碍地、轻轻松松地说。对于说话声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提醒并鼓励他们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说话响亮的表达习惯。

(2)完整地说。即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该有的元素一个都不能缺漏。学生口语表达时,很难全面地考虑问题,习惯于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短句,这是不完整的表现。贾志敏老师执教《爸爸的老师》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则说话练习:“起先,我以_____为。”他通过不断提醒学生“说完整”,最终使学生达到了训练的要求:“起先,我以为爸爸的老师是一个胡子很长、有满肚子学问、比爸爸还要强的老数学家。”

(3)准确地说。这是指语言表达没有语法错误,而且要做到生动、形象、得体,并能符合实际语境,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是在语言“完整”基础上的再提高,是对学生说话训练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学《三顾茅庐》,在品读“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之后,教师可以安排一则想象说话:“刘备急忙上前,说道:‘_____。’”这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揣摩刘备的心理,想象刘备的语言。训练的重点是:想象要合理,说话要得体。

2.“写”的训练

除传统的造句、看图写话等形式外,还有更多的训练方式。接下来,就低、中、高年级的“写”的训练各举一例。

(1)连词写话。低年级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来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花园果园》一文,根据课文色彩鲜明的插图,教师可以提供“粉红的、雪白的、黄澄澄的、红通通的”等一组形容词,让学生看图连词成句,说说花园的美丽景象和果园的丰收景象。

(2)模仿写话。在关注文本语言表达特色的基础上,对应地进行模仿写话练习是强化语用、学习语言、内化语言的有效方式。如教学《包公审驴》,可仿照文中句子:“驴还是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用“……还是……还是……也是……可是……”的句式练习写话。

(3)想象写话。在充分挖掘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因素之后,开展的想象写话练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在充分感知严监生的吝啬性格特点之后,可以安排一则想象写话练习:“晚饭后,赵氏又提起要借给两位舅爷赶考盘缠的二两银子,严监生_____。”提示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情等方面来刻画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三、优化教师的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达到如下三个标准。

首先是规范性。有人称之为“准确性”,也有人称之为“科学性”,但笔者认为“规范性”更确切。因为,小学生处在口头语言的发展期、书面语言的形成期,语文教师规范化的语言表达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除说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外,教师语言还要做到符合语法要求,简练明晰、通俗易懂,恰当使用词语,推理讲究逻辑。

其次是丰富性。在教学时,创设情景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引入、过渡的语言要体现情节性,赞赏语言要有温度,批评语言要理性。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教师不能始终用“对!”“是的!”“很好!”等简单的词句来应付,而应该用心设计并使用丰富多彩的评价语:“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我非常欣赏你!”“你的发言启发了大家的思维,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

最后是生动性。语文课要想吸引小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众多因素中,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关键。李燕杰老师说:“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爱听,容易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再现事物的形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倾听与模仿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