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紧扣文本价值 少教也可多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紧扣文本价值 少教也可多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行语文教学中“教多学少”现象客观存在,老师事事都替学生想到了,生怕遗漏了重要的知识点,语文教学过程常常形成为了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急需要“少教多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追求教师“少教”达到学生“多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理清教路,以教导学”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师处理具体教材的结果,语文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具体的文本为载体,充分挖掘语文课文的文本价值,充分体现教学的价值取向。

《安塞腰鼓》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接触刘成章的这篇散文,发现头绪很多:难解的字词、优美的语言、清晰的层次、复杂的背景、深刻的内涵……如果采用传统的“读-讲-练”教学方式,会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束缚。是否能够尝试“教师教得少,学生也能学得多”的教学模式呢?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①了解腰鼓,欣赏我下载的安塞腰鼓视频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进而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③通过感知、情感、语感等方式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

一、导入——情景中激趣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二、感知——思考中获得

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用“——的安塞腰鼓”的格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最好是文中词、短语、句子。学生边朗读边思考。学生1:“粗犷、豪放、壮阔而又热烈的安塞腰鼓。”学生2:“有生命力的安塞腰鼓。”学生3:“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2.教师趁机鼓励并启发学生:“我想同学们一定还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词、句来修饰、评价安塞腰鼓。”学生积极思考着,教师趁机插话:“同学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教室里顿时失去了已有的平静……(3分钟后)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3.老师叫三个同学在黑板上写。结果如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教师:“既然大家都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评价,那么你觉得安塞腰鼓美吗?”学生齐答:“美。”教师:“那好,咱们分组找一找,看它美在哪里?请各小组进行寻美点比赛,并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三、情感——体验中唤醒

大部分同学受上一环节启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分钟后,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各小组同学情绪高涨,发言摘要如下:A、“击鼓的后生们的舞姿美,你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B、“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一番交流之后,我又问:“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呢?”学生1:“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思想感情。”学生2:“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我习惯地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有。”一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教师:“是吗?快说出来给大家听听!”一同学:“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增强了文章感人的力量。”教师:“这个想法非常好,很有创意,你能具体说说吗?”

四、语感一赏析中生成

该同学受到鼓励后,非常自信地读起了他写的排比句。“我改写的是第8段,请大家多多指教——这腰鼓,使凶猛的寒风立即变得温顺了,使缓缓的河流立即变得欢快了,使枯涩的树木立即变得泛绿了。”教师面向全体同学:“他写得好不好呢?”同学们齐声喊:“好!”教师:“通过仿写我们可以从中体会、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美、节奏美,这也是我们应寻找的美点之一,更能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同学们恍然大悟,下面的同学开始喊开了:“原来这样啊,我们也能改,保证比他改得好!”教师此时顺水推舟:“同学们按这种形式是否可以创作出更好的句子,找出更多的美点呢?”’面对新鲜的样式,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通过挖掘文本的价值,帮助他们化解了课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打开了他们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他们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他们。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了作品灵魂的深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对文章的美点及美感把握准确,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

(作者单位 湖北省阳新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