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巨头魅影下的打车大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巨头魅影下的打车大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神打架,小鬼遭殃

在线打车APP自问世以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原因就在于这一产品往往需要用户额外增加小费,才能吸引到附近的空车前往。通常在空车数量比较多的地段和时间,打车软件基本无用武之地,只有在上下班高峰时期或者天气状况恶劣的情况下,打车软件才有存在意义。但在阿里利用《快的打车》(以下简称“快的”)支持《支付宝钱包》支付,《嘀嘀打车》(以下简称“嘀嘀”)背靠微信支付之后,打车软件市场格局就突然为之一变。

虽然一开始,上线于2012年8、9月的快的和嘀嘀由于并非是市场先发产品,因此只能跟在《摇摇招车》等APP身后拾其余肉。但在这两大打车软件傍上高枝之后,曾经拥有先发优势的《摇摇招车》已经因为市场推广不力,融资不佳而准备投身到新的车载领域,另谋出路。而曾经在北京推出“送平板”福利的《百米出租车》也因为没能入选官方第一批打车APP而消失无踪,至于背靠易到用车的《打车小秘》现在已经基本停止了线下推广,被融合进了易到用车之中,而《嘟嘟打车》则因为平台上出现大量黑车而被政府罚款……。在这种形势之下,市场上一度百花齐放的打车软件顿时就只剩下了快的和嘀嘀两家平分秋色。

有了“亲爹”的帮忙,两大打车软件也显得有了底气不少。2013年5月,嘀嘀宣布完成B轮融资,当时市场上疯传腾讯对其投资了1 500万美元,虽然这一金额没有得到嘀嘀方面的确认。但毫无疑问,这笔投资让嘀嘀能够在接下来的多方打车软件大战中脱颖而出,笑到与快的最终决战之前。在三轮融资之后,据悉嘀嘀获得了1亿1 800万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了中信基金的6 000万美元和腾讯的4 500万美元。腾讯更将其接入腾讯地图并捆绑《微信》,将自己的“黑科技”和大平台都打包送给了嘀嘀挥霍,使其在行业中的优势更显。

而另外一方面,早在2012年9月的时候,快的就已经开始和阿里方面眉来眼去,快的CEO吕传伟曾说这次接洽获得了来自阿里、阿米巴公司的天使投资,而之后的B轮、C轮中,快的也陆续获得了来自阿里的投资,2013年11月,阿里更是收购《大黄蜂打车》,并宣布继续投资快的,在此轮中,阿里更是跟进投资了近亿美元,虽然不知道阿里给快的具体输了多少血,但从快的的底气和行动来看,这绝不是一个小数。

在亲爹的支持下,两大打车软件也随即丢出了“打车补贴”的口号。在北京,快的新用户能获得30元打车奖励,而司机只要接入支付宝就可以获得50元现金奖和50元余额宝奖励。而每天使用快的六小时就能获得5元奖励,看到快的户外广告,拍照并分享到微博上就能获得10元奖励。而为此嘀嘀在杭州也出台了补贴政策,每个订单都会补贴司机一定金额,甚至能抢到高达100元的订单。为了和嘀嘀“别苗头”,快的则曾在微博宣布,自己对乘客的补贴费用,比嘀嘀“多一块钱”(后有所改变)。截止到目前为止,嘀嘀每单能够至少减免8元(最高时随机减免12~20元),快的则减免5元/单(最高时减免13元),3月5日起,从北京开始试点老年人免费打车公益活动并逐步向其他城市推广……。两大软件之间的竞争程度可见一斑。

而人们想要问了,在过去腾讯和阿里虽然同属互联网巨头,但一向业务泾渭分明,即便因业务有所重叠(如QQ商城和淘宝),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竞争行为,从这两大公司的规模来看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缘何这一次却擦枪走火了呢?

为什么要争这块地?

正如阿里投资部门一位高德投资经理所言,起初阿里投资快的并没有想到会掀起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很快阿里发现在解决打车难的同时,在线打车暴露出了用户出行需求的巨大缺口。而此时阿里手中正好有两张王牌,一张就是刚才所说的快的,另外一张则是去年5月入股的高德。凭借着这两张王牌,阿里期望能从出行开始,培养用户的线下支付习惯,这一思路显然与腾讯的微信支付不谋而合。由此阿里与腾讯在打车领域进行了全面的碰撞,而快的和嘀嘀两者的背后,实际上是《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的交锋。

我们可以看到,在打车APP大战的同时,支付宝牵手银泰百货、美宜佳和万达影城,而微信支付则对上品折扣、友宝和海底捞等品牌伸出橄榄枝,不遗余力地推广其线下支付产品。醉翁之意不在酒,其背后自然是为了先于对手构筑自己的O2O生态圈,而相对于大型百货商场或连锁店,人们在生活中更为依赖的打车市场当然能够比前者更能起到更大的宣传效果。

我们知道,目前公认的移动互联网三大入口为:应用商店、浏览器和超级APP,而未来主流市场很有可能将由类似《微信》、《支付宝钱包》这样的垂直领域的超级APP所主宰。

虽然目前欧朋、UC等靠浏览器起家的企业还是坚称“浏览器为王”,但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就是用户习惯的培养,这些习惯往往是基于一个个APP而非网页上,我们的互联网正在变得逐渐封闭,相对自由的网页存活空间越来越少,而承载相对封闭的平台的APP则越来越多,这也给那些兼具社交、娱乐和支付等功能的超级APP带来了机会。他们知道,互联网经济就是入口经济,谁垄断了入口,谁就拥有了用户和现金流,而在浏览器、搜索、导航和安全等入口之外,腾讯和阿里找到了一个新的入口,那就是“线下支付”。而这个市场除了彼此之外,几乎找不到第二个竞争对手,即便是像京东这样的新贵,也无力与拥有了多年用户积累的两大巨头相抗争,因此谁战胜了对方,谁就能在国内市场中垄断这一入口。因此这一轮的“烧钱”大战,其根本是为了“圈钱”。

打车之外,巨头群舞

正如快的打车CEO吕传伟所言,冷静地看当下打车APP市场,其实依旧处于初级阶段,2013年给他最大的感觉是“没想到”―没想到那么快,没想到那么火。随着2014年的开启,打车软件之争,绝不仅仅是阿里和腾讯短兵交接的唯一入口。我们可以不妨预测一下,下一个“打车软件大战”将在哪里进行。

金融:在阿里推出余额宝产品之后,余额宝就开始严重冲击银行的存款业务,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役,而其中的最终赢家不会是银行。以工行推出的仿余额宝的“天天益”为例,在推出后不久,工行就因为无法承受实时到账的资金垫付压力而被总行叫停。而各大媒体也在这个当口不断发出评论性文章,指出余额宝影响了银行的拆借利率,不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在这种微妙的时机中,《微信》推出了与余额宝类似的产品理财通,而且其七日年化收益率往往略高于余额宝,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腾讯在昔日QQ商城折戟于淘宝,财付通惜败于支付宝之后,想要凭借理财通在金融领域再度挑战阿里。

虽然和前两次一样,阿里在这个市场中取得了先机,但理财产品和购物网站以及支付工具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用户只趋利而行,很少会因为“用户习惯”这样的原因而选择一款产品,因此若是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一直不能高于理财通,那么未来余额宝的用户有可能会流失到理财通之中。可以想见,阿里绝不会允许到手的肥肉被他人抢走这种情况发生,因此下一个战场很有可能围绕余额宝和理财通展开。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类理财产品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在此类金融大战开打后,将不再是“大神打架,小鬼遭殃”那么简单,而是“神仙打架,玉帝遭殃”,其他银行也必然会出手应对,甚至被拉入战局之中。

游戏:虽然网游发展了那么多年,阿里始终对于游戏这块敬而远之,但在《微信》带动了一大圈微信游戏,形成了屠榜现象的今天。其中嘀嘀甚至推出了“打车送飞机”的服务,与《全民飞机大战》APP捆绑在一起,互相提升对方的人气。作为腾讯的主要竞争对手,阿里是否还能坐得住,那就只有“天晓得”了。特别是在这个诺基亚也对Android伸出了橄榄枝,任天堂开始对手游抛出媚眼的时代,无数规模人气影响力曾经不比阿里小的企业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不与大势为伍,就只会被这股洪流淹没。阿里会不会在接下来,利用游戏来增加以及巩固其用户呢?答案也许很快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