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美学意义上观察典型宣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美学意义上观察典型宣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的读者已不再是不懂挑剔不知挑拣的读者了。众多报纸或刊物的编辑们煞费苦心地经营着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栏目。单就典型报道而言,那种“脸谱化”、“高大全”式的人物典型早已被这个时代所厌弃;靠“带响典型”产生轰动效应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生硬说教、文字枯涩的鉴定式的正面典型更为读者所不屑。而本文旨在刍议“用形象的事实说话”这一美学意义上的典型宣传问题。

报刊上的人物典型一般都采用人物通讯或报告文学等体裁进行报道,主要是通过宣传优秀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从而起到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引导人们认识和尊崇我们社会中的真、善、美。

美学认为,形象大于思想,形象可以传情。任何先进的思想只有通过形象展示,才能唤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报刊报道的每一个典型的事迹都显示出所有先进人物所共有的特征。然而,这种情感却包含于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人物的特点越鲜明、形象越生动,越能反映先进典型的时代精神。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个体性是美的最根本特征。”

报刊读者都是有着思想和灵魂的人,人都具有形象思维,栩栩如生的故事语言总比概括式的语言易于接受,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理性认识过程中不抛弃能够表现本质的感情材料,以形象形式从整体上把握事实。诚如我们宣传孔繁森事迹这一美的内容,应该用美的形式来表达。孔繁森真实的伟大,是座丰碑,而这座丰碑是靠他人生每一个感人的细节垒砌成的。正月十五,他用平板车推着八旬老母满城看花灯;他连擦桌子的抹布都要用肥皂打过再用。类似这些点滴中映现的伟岸的平常事是最具情感力量的撞击,让人感到他是那么可亲可近,而又那么令人敬仰。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第225页)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44页)恩格斯的这个精辟论断,对我们写好反映真人真事的人物通讯,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用事实说话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应有之义,那么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则是通过“怎样做”来更恰切地突出事实。那么,该用怎样的写法来表述“怎样做”呢?

用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是用形象的事实说话的主要手段。“言,心声也。”人物的个性语言是最能征服读者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是穆青记录下来的焦裕禄的话。“不干,连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一听便知,这是铁人王进喜说的。“我甘愿做傻子。”这是雷锋的个性语言。“说一万句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这是孔繁森的座右铭。这些有鲜明特色的个性语言使独特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以景写人,能借助读者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审美想象以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既然四时的景物能使人联想到人物的各种神态,那么,人物的心境也可以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显现出一种意境。比如,一位下派干部为村民筹划扶贫项目熬了个通宵,能否用这样的描写来替代“月上中天”、“旭日东升”之类的俗套词语――“窗外是白亮亮的月亮地……终于,晓星渐沉,鸡啼声满村,一线黎明的曙光透过窗缝挤进来,与室内的灯光交织在一起……”

新闻语言对新闻事实不是简单的依赖关系,而应是能动地再现新闻事实,把事实的内涵反映出来。形象语言的应用既可以使标题的制作达到画一叶落而知秋的境界,又可抓取人物表情,一颦一笑尽传神。试想,写人物的眼神一转、眉头一皱、嘴唇一咬、脸儿一红,比用眼闪秋波、愁眉苦脸、羞面见人等抽象语言更能活生生地表达不同的心情。

无论古人今人,也无论中国人外国人,都具有直观了悟式的审美情趣。形象感人的文章,不仅能满足报刊读者阅读“这一篇”的心理需要,亦能唤起读者对“下一篇”更为积极的渴求。

增加精品意识的创新旋律正奏响在新闻出版界,循着这旋律,我们必须自觉地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步入编辑工作的高层次。正如洛威尔在《评论家寓言一则》中所言:“一旦你找到了路,你也就可以大步朝前走。”编辑的创新之路有时是在作者的“怀胎”之前,有时是在作者的“分娩”之后。

洛阳卢氏有三位作者给某报人物专栏合写来一篇稿,内容是农民党员张富生致富不忘乡亲,追求之心未泯。来稿有五处不足:一是《他为党旗添光彩》的标题俗;二是专访体裁不合版性;三是近3000字的流水账无一情节展开;四是没有挖掘出主人公善举的动机;五是称颂主人公为“张大善人”,偏离导向。

为此,报社编辑专程赴卢氏,带领三位作者重新采访后,“钓”出了主人公的美好境界。文章经编辑重“炒”后,一篇仅900字的题名为《山路弯弯》的散文问世了。墨子言:“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付出了版面外的辛劳,令作者大为感动。他们通过编辑的“现场指导”,产生了一种集读者、作者、编者于一身的“角色意识”,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如今的报刊越来越重视打造“用形象说话”的精品了。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从美学意义上把握典型宣传,向读者奉献精工细作的精神食粮,是报刊编辑的一种境界。用形象的事实说话,既要宏观地俯视先进典型生长的土壤,又要微观地捕捉“这一个”人物举手投足的细节。当报刊中先进人物典型和着时代主旋律的节拍出水芙蓉般地摇曳在读者眸子中时,编辑的心自然和读者的心一样填满希望。追求美学意义上的典型宣传,其至高之境,诚如鲁迅先生所言:“风定犹闻碧玉香。”

(作者为党的生活杂志社副总编)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