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史记·货殖列传》中范蠡的商业经营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范蠡在治国和经商中的重要思想,留下许多很有价值的经商理论。文章就《史记・货殖列传》中范蠡商业经营理论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述了范蠡的商业经营观及其产生的深远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135-03
作者简介:蔡杰(1976-),河南博物院文博馆员。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其思想博大精深,已经渐为学术界所认识。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范蠡:“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范蠡睿智的一生造就了他的传奇色彩:为国,他是一个奇谋兴国的良将;为商,他是三致千金而富甲天下的商贾;为人,他是察微知著的谋士智者。范蠡的奇谋妙策为现在人们从政、经商、知人善任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启迪。
在我国,各个时期的学者对范蠡思想的研究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1963年,关锋先生在《范蠡的哲学思想》[1]一文中对范蠡的思想就有明确的论述。1980年,《中国思想史纲》中增加了范蠡思想部分。1995年,魏启鹏先生则在《范蠡及其天道观》中展示了范蠡思想的博大精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写道:“从春秋到秦汉的学术史、思想史上,范蠡都是一位极有分量的巨子”。[2]而在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上编第六章第五节“辩证法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在范蠡的政治策略中的表现”中,同样对范蠡的哲学思想作了精辟的评述。
随着学术界对范蠡思想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范蠡商业经营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对于他的商业经营理论,《史记・货殖列传》中又作了高度的概括,笔者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范蠡的商业经营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具体观点如下。
1 《史记・货殖列传》中范蠡的商业经营理论
1.1 《货殖列传》与范蠡其人
《史记・货殖列传》是《史记》中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人物传记,也是体现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范蠡则是其中之一。“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也就是利用货物(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进行相应的商业经营活动,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和利润。但在《史记》中,“货殖”不仅包括了货物(商品)的经营,而且还包括了当时的手工业、农业、牧业、渔业、矿山等多种行业的经营在内。
众所周知,在历史文献中,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使用计然的治国谋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得越国民富国强,从而称霸中原。其后,他意识到勾践此人不可同富贵,便顺应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变革的“天时”,弃官从商。在齐国,范蠡运用计然之策,用很短的时间,便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其后,他几经辗转,最终选择了山东定陶,《史记》中载:“天下之中,诸侯四通”[3],从而获得商业经营理论中的“地利”,得以家财富可敌国。由此可知,《史记》中范蠡在商业经营的过程中,特别是货物(商品)交易中,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交通便利。陶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便利,四通八达,即处在齐、鲁、宋、卫等诸侯国的交通枢纽,同时,距离晋、楚、越等诸国也并不远,正所谓“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4]果不其然,范蠡迁到“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的陶地后,审时度势,抓紧有利时机,妥善经营,富甲天下,又几散家财,“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5],成为一代遐迩闻名的商圣。
1.2 《货殖列传》中范蠡的商业经营理论
在范蠡经商的过程中,他运用计然所授之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经营理论,为他以后的经商活动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得的宝贵经验。笔者通过对《史记・货殖列传》中计然之策的分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将范蠡的商业经营理论大致概括为:分析预测、质量保障、资金流转、商业经营、价格策略等五个方面。
1.2.1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分析预测理论。由《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可以知道,范蠡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认识到在商业经营中,市场的供求变化与价格的涨落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商人对于市场的分析和预见,也就是商业经营中的分析预测理论。告诉人们在干旱的时候,就要准备船只,以等待水涝的时候使用;而在洪涝来临的时候,则要准备车辆以等待干旱的时候使用。同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间接地强调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善于运用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应用在变化万千的商业经营之中。
今天商业经营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在市场经济下,商业经营的货物(商品)必须要适应市场,这就要做前期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然后再将货物投放市场,参与市场的竞争,最终使货物适应市场需求。商场如战场,分析预测市场,把握先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商业经营的过程中获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的涨落进行充分地调查分析,并做出相应的预测,然后采取比市场变化和价格涨落先行一步的措施,才能获得丰厚利润。就像《货殖列传》中所载的那样,旱时准备船预防涝,而涝时则准备车预防旱。
1.2.2 “务完物”的质量保障理论。质量保障,是今天商业经营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货殖列传》所载的“务完物”可以看到,范蠡在商业经营中对商品质量务求完美无缺的经营理念和今天我们要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是相同的,只有确保了货物(商品)的质量,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才能使商业经营的诚信得以提升。两千多年前的这一理论,也正是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所追求的目标。同时,《货殖列传》记载的对商品经营中质量保障的理论,也有助于增进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范蠡所提到的务求保证货物的完整,也就是说只有保证了货物的质量,才能获得利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日常消费对生产、生活以及饮食的质量要求很高,自然就会对质量好、价格适中的产品表示关注,同样这样的产品也就会热销,给商业经营者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也正是人们对货物质量的期望。相反,那些只为挣钱,不讲道德,不求质量,甚至制假造假的商家,早晚会被市场所惩罚、淘汰。
1.2.3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商业资金流转理论。《货殖列传》载“无息币”,范蠡认为在商业经营中,资金的流转是关系经营的一件大事,应该做好前面所讲的各方面理论要求,加速货物(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流转,以避免商品的积压,或者货币的长期占用,真正做到“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在“无息币”理论应用过程中,范蠡还提到了两个措施,其一就是坚持“务完物”的质量管理,保证货物的完美无缺,使购买者满意,这是商业经营的基础;其二则是要坚持“无敢居贵”的薄利多销的理论,告诉人们不要贪图一时丰厚的利润,而失去商机。把握好买卖时机,抓住有利的商业机遇,使货物尽快卖出,保证钱币的流通,薄利多销同样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
1.2.4 “择人而任时”的商业经营理论。在现代商业经营的过程中,个体的能力和力量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合作伙伴和雇员,同时,也要挑选适时的交易时间。《货殖列传》中所载的范蠡“择人”理论,主要是强调人的职业道德和人品,他认为“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在商业经营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在商业经营中把生意交给合作伙伴或雇员,就应当对其信任,就算有什么过失,也不应责备。正是这种信任,才使范蠡在用人过程中高于别人,使他的商业经营越做越大,从而富甲一方。同时,“任时”强调的是对贸易时机的预测。只有把握好货物交易的时机,才能使货物在买卖过程中获取最大的利润。然而,“择人”与“任时”两者之间存在有机的必然联系,即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而放弃良好的商业机遇,更不能为了有利的商机而追逐钱财不顾他人。在现代经营过程中,如果做到用人的适度,加之把握时机,相信同样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1.2.5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价格策略理论。范蠡认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即在商品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对市场供求变化的深入分析,可以预测货物(商品)价格的高低,从而决定在货物(商品)交易的过程中,买卖货物(商品)的良好时机。而对于价格贵贱的变化,范蠡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价格的浮动应当有一个幅度或一定的限度,即“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八谷亦一贵一贱,极而复反。”[6]从这些理论中可以看出,范蠡主张在商业经营过程中,要看准买和卖的时机,运用“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理论,保持货物价格的灵活变动以获取利润,这就是范蠡的价格策略理论。
以上是笔者对范蠡商业经营的理论进行的简单概括,作为范蠡商业经营中的主体,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的。在商业经营中,必须做到统观全局,把握时机,才会使自己的商业经营立于不败之地,范蠡是这样理解计然之策的,也是这样去做的。在范蠡的商业经营理论基础上,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对范蠡的经商观也进一步做了深入探究。
2 《货殖列传》中范蠡的商业经营观
2.1 范蠡商业经营观的确立
在范蠡的商业经营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这套关于对经济市场中分析预测与价格策略的商业经营理论,其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都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的农业生产与天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和岁星(即木星)在天空中的运行周期一致,即六年一丰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其余为平年。范蠡正是依据这样的理论对农作物的供求变化和货物价格涨落进行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商业经营观。
按照《货殖列传》中的记载,范蠡运用计然七策,先帮助勾践安邦定国,然后自己才治产经商,他的商业经营理论在当时已经相当的完备和系统,以至于他在“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后来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7]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从治国到治家,范蠡可以说是处处都在运用他的这套商业经营理论。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范蠡的商业经营理论成为许多商人在经营中的法宝,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同时,这也是范蠡对商业经营中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2.2 范蠡的商业经营观
范蠡商业经营观的重要内容是他根据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采取了相应的积极主动的商业经营方法。他认为:商业生产和物货流通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区性,市场对货物的需求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会有不同的要求,而商业资金周转的快慢则对商业经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晓商品流通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商业经营方法才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为此,范蠡总结了商业经营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他最著名的商业经营观――积著之理。
2.2.1 积著之理。“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8]这是范蠡把他对商业经营规律的认识与商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务完物”反映了商业经营中货物质量的好坏对商业经营利润的重要作用。“无息币”则表现了商业经营资金的周转对实现商业经营利润的必要性。而“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则体现了商业经营要根据货物的性能和特点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在范蠡商业经营观中,他还特别提出了要根据货物价格的变化规律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加速货物的流通和资金的周转,以获取高额的商业经营利润。范蠡的这些商业经营观充分体现了他在商业经营中的主张,即:销售货物的优质低价和销售利润中的薄利多销思想,反映了他善于根据经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思想。此外,范蠡还根据人们对货物的需求,提出了货物的储备思想,做到“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9]
2.2.2 待乏之理。在对范蠡商业经营观研究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待乏之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人对利润的追求,在商业经营的方法上也基本上没超出“贱买贵卖”的经济思想范畴。但他却不同于一般奸商囤积居奇、谋取暴利的思想,他所提出的“待乏”和“积著之理”观念,仍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当市场销售的某种货物价格下降,则表明该货物已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范蠡采取“贱取如珠玉”的经营观则利于货物价格的回升;如果市场中某种货物的价格上涨,则表明该货物已供不应求,此时如果大量卖出这类商品,不但会缓和市场的供求矛盾,而且会促使该货物价格回落。范蠡的这一商业经营观是在市场供过于求时买,在市场供不应求时卖。所以对于调剂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市场物价有不同寻常的积极意义。这也体现了范蠡在经商中,客观上为国分忧、为社会担责、为人们谋利的很高的思想境界,这也正是他在经营中屡屡取胜的可贵之处。
2.3 范蠡的商业经营观的局限性
每件事物都有两重性,范蠡的商业经营观也不例外,受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条件的制约,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限制,范蠡的商业经营观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①范蠡把自然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混为一体,反映不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特殊性。虽然他在商业经营中发现并运用了规律的客观性,但他却不能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我们在现代商业经营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也是必须注意的。②范蠡把农业的发展和货物的流通变化与天体的运行联系在一起,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他在商业经营中的“循环理论”带有极大的唯心主义成分,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以及生产力的低下,使范蠡对天体运行与货物流通变化产生错误的认识,误认为自然界中某些现象与商品交易产生巧合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是历史的局限,也是范蠡商业经营观局限性的一部分。
3 综述
以上两项内容是笔者对《史记・货殖列传》中范蠡商业经营理论以及范蠡商业经营观的分析和探究,由于条件所限,其中有些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分类完善和深入研究。
但就本文来说,笔者认为范蠡把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性作为商业经营思想的指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规律,采取相应积极主动的经营举措,从而把客观规律与商业经营观念有机联系起来,在商业经营中获取最大的利润,这对现代商业经营思想的确定将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同时,范蠡的商业经营观念也为现代商业经营理论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他在供求不断变化的市场运作中,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为调节市场,顾全大局,该收则收,该放则放,在客观上起到了为国分忧、为社会担责、为人民谋利的作用,这也是当今商家应具有的经营道德和理念。
参考文献:
[1] 关锋等.春秋哲学史论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581.
[2] 魏启鹏.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辑・范蠡及其天道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6.
[3][4][8] 司马迁(汉).史记・货殖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9:2461-2482.
[5][7] 司马迁(汉).史记・越王句践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99:1421-1433.
[6] 袁康等(东汉)辑录.越绝书全译・第十三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251.
[9] (旧题)左丘明撰.国语・越语[M].济南:齐鲁书社,2005:313.
(编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