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我意识的寻找与提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我意识的寻找与提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心理教师;自我意识;专业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渐渐地形成了某种惯性思维与工作方式。却不知,当以某种熟悉的方式工作与生活时,我们渐渐地失去了最初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新鲜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在用我们习惯性的防御方式来面对工作与生活。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防御性的方式使我们不一定能勇敢地去认识自己过往的创伤。在和来访学生会谈时,我们过往创伤所产生的挫折、焦虑、泄气等情感无意中会让自己骄傲而非谦恭、强求而非邀请、宣泄而非倾听、要求而非信任、强迫而非允许。因此,提升自我意识(对自我活动的观察)的重要性,在与来访学生的互动中不断反思、持续学习,才能促成自我真实且真正的成长。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清楚地接受了这样的自我,学会了自我评估时,也就具备了愈合自己和他人创伤的能力,在需要时能调整自己的“过分”或“不足”,更加积极地追求有意义的对话与人生。

一、我们的人际互动模式是否恰当

在与来访学生的会谈过程中,人际关系中的互动所呈现出的人际习惯、倾向等,都在改变心理辅导的方向和进程。根据《探寻获得人际自我意识的人际模式》中对可能出现的模式或表现(过分、不足、恰当而健康)的描述,其中有几点尤其需要我们关注:

1.对新关系的适意。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性格差异很大,有不安、羞涩的,也有过度自信和吵闹的,更有排斥或抵触的,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带有创伤和希望,他们小心谨慎地探索,而我们只能让他们适意且适当地表现出来才能逐渐建立信任关系。时时提醒自己,我们首先是陪伴,而不是指导。

2.在关系中的自信水平。在辅导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我们对辅导效果的焦虑以及不自信,会影响来访的学生,触发他们敏感的神经,使他们产生防备和抵触心理。

3.在关系中自我/他人的取向。我们通常都会非常关心和考虑来访学生的需求,但是很容易忽略自己也属于人际关系互动的一方,往往会以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代替对方。

4.关系中的情绪表达性。学会辨别何时和对谁表达情感是恰当和必要的。时机很重要,过度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会让对方产生退缩、抵触的心理。

以上几点内容,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即时回应进行确认。了解自己和来访学生的人际关系风格,进而留出认同差异的空间,对于准确感受并传达共情都非常重要。

二、我们的专业反思是否已经完成

每一次的心理辅导在开始、正在进行时和结束后,我们是否能够有意识地向自己提问,用批判性思维来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对话,思考自我在辅导中的定位与作用。

1.评估

初期辅导大多是建立关系,在收集资料的同时给出一些解释,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这样才知道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可能的困难在哪儿,后面才能形成干预的思路。如果急着干预,可以先作一下自我分析,是不是接受了来访学生无力感的投射,如可以分析一下来访学生给我们带来的情绪,哪些是自己原来有的,哪些可能是与学生有关的。

例如以下同行之间的案例督导对话,A为老师,B为同行督导:

A:现在想想,他还有一些阻抗情绪。

B:阻抗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准备好。他的阻抗会给你带来什么呢?

A:焦虑。不过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也要想想,为什么会给他带来阻抗情绪,而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或者是我自己也在保持距离,没有让他接收到我愿意和他一起解决问题的信号?或者是我也表现出了对这个案例的无力感?

B:很好,有这么多可能性,可以去体会一下。

A:我想先从自己入手,稳定情绪后,在谈话过程中,坚定地表示我愿意成为他的朋友,愿意和他一起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他不愿意一下透露那么多,那就一点点地透露,可以先尝试和他说:这次会谈就是一个接纳的过程,我们接纳这个问题,接纳这个目前的“自己”,面对现实的世界,因为未来的自己也将由现在的自己发展而来。有些学生像是窝在自己的壳里,遇到问题会缩进去,会逃避,很少面对;同时又有很多美好的愿望,飘浮在现实与非现实世界中,小心翼翼地与外界接触,有时又把触角缩回去。

2.批判性思维

回顾过去的心理辅导过程,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是在辅导过程中是否有意识地注意和反思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从自己“知道什么”向“如何知道”的过程转变,了解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并学会运用与实践,形成适合自己的专业技术系统。在每次辅导结束后做总结时,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以下问题向自己提问:

(1)他给了我什么信息?

(2)我运用了哪种方式回应他,这种方式是否合适?

(3)我当时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4)我的假设、理论基础和结论是什么?如果他付诸行动,结果会怎样?

每一个自我回答的问题后面,都是一种基于前期信息的搜集所作出的判断、评价与假设。当然,在下一次辅导时,随着来访学生的变化,之前所确定的方案或假设可能会有变动,但是提前准备以及后期持续的总结、练习,还是可以成为我们临时应对变化的重要资源。

三、我们的真实自我是否愿意接受

在对来访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也是在检视自己的自我怀疑能力,不够自信、不敢尝试、不愿面对的情况等常常会无意中冒出来。我们不是完美的人,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完美,才使我们具有治愈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例如以下同行之间的案例督导对话,A为老师,B为同行督导:

B:他表达不满意和不道德的时候,你如何回应?

A:我的回应是,谢谢他对我的坦诚,以及信任。

B:还有吗?可以进一步做共情。

A:进一步做共情?

B:“我的回应是,谢谢他对我的坦诚,以及信任”,这是一种自我表达,是以一个外人的方式在说话,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共情是进入他的世界去体会他的不满意和不道德感。

A:明白点了,看来其实还是自己对“共情”有排斥感。或许是我不愿意真正深入他们的世界,怕自己掌控不了;或许是我以前没有碰到过这种案例,感觉有些棘手,有些恐慌。看来我的心态也影响着辅导的过程。

探索恰当的人际互动关系模式,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专业自我意识,其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能够帮助自己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一个对自我接受并持有肯定态度的人,一个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或有价值的人,才能把这种态度传达给来访的学生。我们可以自我怀疑,但不能自我否定,一个脆弱的自我帮助不了学生,也帮助不了自己。因此,我们接受自己的过往与缺失,了解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何时需要寻求同行的支持、督导或咨询,从而保证我们具有坚实的自尊,保持开放性思维,增加面对复杂性与不适感的坦然,并持续不断地学习,增强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深圳,51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