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机器+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器+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工业摄影是一个老的话题,也是很多在企业工作的摄影爱好者的拍摄题材。他们常思考如何拍好自己的企业,传统的“机器+人”的拍摄画面效果,面对现代企业的无(少)人管理的模式,将如何做出深入的思考和新的尝试?同时,还希望通过本文,让广大摄影爱好者在外出拍摄风光、社会纪实等作品的同时,多关注自己周围熟悉了解的东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摄影爱好的作用。

本文为采访记录,下文中本刊记者简称“记”,作者周元庆简称“周”。

记:我们以前常看到的工业摄影,多是“机器+人”的固定模式,其中,人常是重要的因素。而在你的这组照片中,看不到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周这组照片拍摄于北京十三陵蓄能电厂,也是我的工作单位。它是一个现代化电力企业,它的作用是在用电低谷时(如深夜等)将水抽到山顶的水库上池中蓄水,而在用电高峰时再放水发电,补充电网电力的不足;同时,它还在大区域电网遇到紧急事故时,提供安全可靠的备用电源保障。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来看,蓄能电厂是一个超大规模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而这样的企业管理模式是无(少)人管理,厂房内看不到工人劳作的场景,对机器的操控是在计算机房、甚至是上百公里外办公室内进行的远程操作,而机器会接受指令自行运作。因此想拍到工人辛苦劳作的场景是不可能的。

记看到你的这一组图片中,取景大多是一些机器的部件局部,甚至是一个螺栓,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周:拍摄这些题材,我希望通过表现机器外在的形态美(如工业的造型等),让人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内在美;进而让观众想到:机器造型的完美结构和优美线条,是由人来进行设计的,既符合其实用功能,又具备一种天然的简约美,甚至有的可以看到一些类似人体的形态。所以,在拍摄过程中,这些冰冷的机器,经常会激发我的拍摄灵感。

我觉得,拍摄现代企业依旧是“机器+人”的模式,只不过人并未出现在画面中,而是在画面的背后。没有人,机器是造不出来的,也运转不起来;更重要的是不通过人的观察和思考以至于拍摄,它们的美也是无法展现和被欣赏的。

记:我看到图片中常带有一些纯美的色彩,这是你布光的结果么?你能介绍一下使用的器材么?

周:所有的图片都是使用现场光拍摄的。我使用的是哈苏503cw相机,50mm、80mm和250mm三只镜头,柯达100VS反转片拍摄;同时还有一台尼康D2X数码单反,用于一些狭窄空间中的拍摄。

图片中的颜色,是来自于厂房中不同的光源反映在反转片中的特殊色温色彩效果。有很多的色彩效果,在拍摄当初是无法通过取景框看到的。所以,当胶片冲洗出来以后,常常让我有意外的惊喜,这也是让我越来越痴迷于此的原因之一。

记:你在企业中,是专职负责摄影的么?

周:摄影并非是我的专职工作,它仅仅占我工作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但摄影应该是我的最大爱好,我比较喜欢拍摄一些社会纪实类的照片,如陕北的山村集市和城市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等。

但我常想如何能拍好我所热爱的企业呢?按道理说,它是我最熟悉了解的,而往往是因为太熟悉和了解,而找不到拍摄的定位。但通过拍摄这一组照片,让我找到了一个拍摄的切入点,而且由此发现了更多可以深入发掘的地方。

其实即使是这组照片,我觉得依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希望它能启发更多象我这样的现代企业摄影人,让他们能将自己的一部分摄影热情转向自己的工作场所上,表现它、记录它,同时也能让社会更了解现代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