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此往事必须回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说我们对刚刚过去的2004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化工企业发生了太多的安全事故。俗话说,往事不堪回首。但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我们一件也不应忘记。那些往事必须回首。只有敢于直面,我们才能引以为戒。
泄 漏
2004年,“泄漏”二字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因为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泄漏和泄漏以后的潜在危害。所以每一次泄漏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慌。至今,人们仍只能用最消极的办法躲避泄漏――-逃跑。
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9人死亡、数十人中毒和10余万人大 转移。
8月22日凌晨4时30分,广州天平架公交枢纽站内液化石油气的气罐发生泄漏,造成3人中毒。周边万余名群众被紧急疏散。
11月9 日凌晨,湖北宜昌市楚星公司发生二氧化硫意外泄漏事故。造成108人中毒。
……
危化品泄漏事故为何频发呢?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的氯气泄漏事故。
该厂始建于1940年。近几年该厂连年亏损,无力更新设备,致使应报废的设备继续超期服役,液氯贮槽罐此前曾多次发生氯气外泄事故,如2000年8月4日凌晨,该厂氯气外泄中毒者达36人。多年来.周围居民经常闻到怪味。
如果再联系一下其它泄漏事故的情况就不难看出,凡是发生(或容易发生)泄漏的化工企业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企业老,包括技术老、设备老、工艺老。二是效益差,差到羞于谈钱,像安全之类的“软”投资自然能省就省掉了。三是安全意识淡漠。甚至到了久闻其臭而不觉的地步。
化工生产中的高温、高压、强腐蚀、生产的连续性等特点决定了泄漏的危险时刻存在。须臾的懈怠都会引起泄漏的发生。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处于上面所说的那种状况.那么泄漏就如同这类企业体内流出的“毒液”。一个时刻都会流出““毒液”的企业,我们怎么再指望它为社会创造财富呢?
残留物
2004年新年伊始的1月5日.湖北省武汉染料厂发生一起爆炸事故。发生爆炸的是一个废弃半年之久的车间,刚刚出租给一家公司。当时该公司的两个工人正在对旧设备进行清理。爆炸点已炸陷一个大坑,就在废弃的车间外边,至今仍堆放着许多容器,里面是否还残留有化学品不得而知。
4月20日晚8时50分左右,停产多年的江西油脂化工厂内一个残存的液氯罐残液泄漏,造成282名群众中毒。
8月1日晚11时许,福建省漳州市一家倒闭多年的合成氨厂发生残留氨气泄漏,31人中掌,1人死亡,仓库周边1000多名职工及居民连夜紧急疏散。
……
残留物惹祸,这大概是危化品的“独家新闻”。为什么如同死老虎一般的残存危化品也会频繁惹祸呢?以江西油脂化工厂的那次事故为例。诙厂2000年8月购进一瓶液氯后.一直没有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登记,没有将液氯管理的情况向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液氯瓶也未进行过安全评价,也没有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更谈不上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理预案了。终于有一天,赶上几个不知道氯气为何物的人去处理氯气残留钢瓶,最终出了事。这说明,残留物惹祸一定是要有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一定是企业管理者的疏忽再配以操作者的无知。
爆 炸
和平年代,爆炸是最让人惊心动魄的。2004年,我们居然屡屡听到爆炸声。
4月21日,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头孢中间体车间发生爆炸事故,2名员工死亡、9名员工不同程度受伤。
6月11日,辽宁省营口沥青油品有限公司一个沥青罐突然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
2月7日,山东济南市槐荫区石头庄的一个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3死2伤。
……
仔细分析这些爆炸事故的发生地,既有年销售收入达十几亿元的综合性制药集团,也有生产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既有炉体爆炸,也有罐体爆炸;既有发生在夜晚的,也有发生在白天的。这说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品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数量越来越多,而企业管理跟不上。比如上面提到的浙江海正药业、辽宁营口沥青油品有限公司的两起爆炸事故,肇事者都是当地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没有经过严格培训,有的根本没经过培训就上岗。某种程度上,爆炸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化工企业的蓬勃发展而来的,是整个化工行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只是这个代价该不该付?
其实,在业内人士眼里,泄漏、遗留物惹祸、爆炸,这3种危化品事故就像是一个链条,泄漏会引起爆炸,爆炸会引起泄漏。其中任何一个失误、失查的环节,都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反过来看,如果企业能够在任何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多少危险事故都可以化险为夷。
’
铁石心肠地回顾那一件件事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正视我们的弱点在哪,责任在哪。
但愿2005年是个平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