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穿得像扎克伯格并不重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过去几年中,郝亚伟和他的合作伙伴蔡亮创立的微格互动科技得到了投资人的关注,在与投资人的不断接触中,两个人也从对投资一无所知―“觉得天上掉下来那些钱似的,而且也不用担心还不还得上”―变成了可以清晰分辨投资人品性的成熟创业者。他们的融资成绩也足够亮眼,天使轮,他们得到了经纬创投的青睐,接下来的A轮,融资额度达到了千万人民币的级别。
郝亚伟很重视融资前的准备,他坚信创业者应该把投资人当导师,要会“讲故事”。至于很多创业者在见投资人前置办行头,他则认为不太有必要。“做产品一晚没睡,早上洗漱一下,喝了杯咖啡,穿着裤衩拖鞋就进了一个高级写字楼。”这是郝亚伟第一次见他的天使投资人的场景,完全的扎克伯格style,以至于后来他的天使投资人跟他吐槽:“第一次见我,你怎么穿得那么烂?”
郝亚伟觉得,与投资人见面时,其实稍微正式点的装束就可以了,这是正式场合下对投资人的尊重。但毕竟专业的投资人更关心的是产品,并不会因为你的外形完美而高看你一眼,所以不要在上边太花心思。当然,不同类型的投资人对此的感觉会不同:有海外背景的投资人,受硅谷文化的影响,对着装是否正式看得淡一点;而有些出身本土的投资人则会对创业者的穿着有所要求。
虽然穿得像扎克伯格一样随便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他还是坦言去见投资人是件“苦差事”―心态、提前准备与谈判技巧缺一不可。
几年前,在与天使投资人接触的过程中,他常感到紧张,“毕竟那是别人的钱,虽然不用偿还,但心理上会有必须物尽其用的感觉,甚至还产生了到底应不应该拿这笔钱的想法。”随着与投资人的接触日渐增多,这种紧张感逐渐消失,待到A轮时,郝亚伟前前后后见了有10家投资机构,这时的他面对投资人已十分自信。他认为必须要让投资者看到创业者是一个拥有强烈自信的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敢于和投资人多交流”,无论是在融资之前还是之后。这种交流可以让投资人更了解产品和创业团队,而在交流中你给投资人的反馈,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把钱投在一个自信且目标明确的人身上。其次,这种交流也可以让创业者从投资人那里学到很多新东西。
“很多专业的投资人本身就曾经是成功的创业者,或者在某个领域有着过人的见识,他们所给出的建议,正是创业者所渴求的。”郝亚伟觉得,大多数创业者都是技术出身,对于项目的整体感觉把握不准,很需要投资人作为导师提出他们眼界以外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会仅仅停留在产品层面,还有心理层面上的。
关于谈判技巧,郝亚伟和他的同伴也是从“一无所知,只是关心钱数和股份问题”,慢慢地才变成“有能力据理力争到合同条文里面的每一个字”。和其他性质的谈判相似,创业者要善用自己的底牌:业绩、用户数量、股份构成这样的信息不要过露给投资人,以免让投资人看穿,失了筹码。不过郝亚伟也承认,即使现在他有了些经验,但在谈判开始时,由于投资人毕竟都是“资本家”,肯定会设定有利于其自身的条款,再加上这些条款往往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多专业的律师都不见得十分明白,所以有专业的人士帮助是最理想的。比如微格互动在A轮融资时,他们的天使投资人便参与到谈判的细节当中,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
创业者面对投资人时,郝亚伟觉得有两点至关重要:坦诚的心态;不要为了融资而融资,把自己变成“首席融资官”,不要见到想投你产品的投资人便“不能自己”。他发现很多创业者为了吸引投资人,在说明时会夸大自己的产品,虽然当时未必被人发现,投资人因为产品良好的“表现”进行了投资,但从长久来看,即使这样的产品很有潜力,这种夸大的做法也为今后进一步的融资设置了无形的隐患。郝亚伟认为,作为面对投资人的一种技巧,也为了增加自己的谈判砝码,有些对谈判不利的东西宁可选择不说,也不要选择撒谎。“因为这个圈子并不大,投资人当下发现不了的问题,日后会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一旦被发现有作假,创业者今后的发展就会为此所累。”
至于融资前的准备,他建议一定要理顺自己的“故事”―“要知道故事怎么去讲,故事的结构是怎样的。尤其对于纯技术型的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准备,机会只有一次,投资人见你一次,觉得你不靠谱,以后做其他的事情都会很难。”除了要备齐那些涉及金融、商业的必备材料,郝亚伟建议可以增加一些临场发挥,这样可以看出创业者平时就会思考,会假设产品、项目、团队将来的发展。
在郝亚伟看来,真正专业的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无非就是看人、看产品、看团队,与投资人见面就是要让他们弄清楚这几点相关信息。而像怎样穿戴、怎样准备展示内容等细节性的问题则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次见一个很有实力的投资人,人家张口告诉我必须接受他们的投资,否则就找几个人做一个和我们产品一模一样的,把我们挤倒。”郝亚伟说,他现在已经见过、听说过各种五花八门的投资人,“其实这只是投资人善意的试探,他们想看看你这样的创业者有没有血性,面对竞争,敢不敢迎难而上,说白了就是看人。”
所以眼下,郝亚伟和他的合伙人并不急于为下一轮融资提早筹谋,他们觉得做好手里的产品才是现在的重心。
融资前,你也需要分辨投资人
相比于创业者应该学习如何面对投资人,郝亚伟认为学会分辨各类投资人也同样重要。有了A轮融资的经历,加上平时对这方面信息的关注,他对市场上的投资人有着自己的分类:
一、大忽悠型
前两年天使投资兴起时出现,兜里有俩钱,就想“天使”一把,投几万块钱换点股权,然后在A轮退出。
二、空手套白狼型
手里没钱,但装出有钱且专业的样子,待弄清楚你的产品或项目后,再介绍给别人,从中赚取收入。
三、国企范儿型
有事没事把什么都扯到政治上,各种纵横天下、国计民生,但没有实质内容。
四、非金融型
手里有资金,也是某个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唯一不好的是不懂投资,尤其是那些投资合同的细节。这种投资人要是遇见刚入门的创业者,“两小无猜”之间容易闹得后来不欢而散。
五、金融型
一些金融男、金融女跑来做投资,只关心数据,对于互联网并不了解,对很多数据的解读也不正确,完全不知道互联网意义上的社会行为属性已经与正常的社会行为属性有很大不同。有经验的创业者叫他们“新手”,跟他们打交道尤其头疼。
六、专业型
即使投资不成,也可以被当做“导师”的投资人。特点是“你给他一个想法,他会换给你更多想法”,往往术业有专攻,对于自己所投资的领域极为熟悉。更重要的是,他会给你除了资金以外的其他资源,当然,这些资源往往要通过谈判获取,代价是对投资额度的缩少或者对董事席位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