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缠枝纹演变史之吉祥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缠枝纹演变史之吉祥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缠枝纹的演变史中吉祥文化的研究与探析,体现出缠枝纹之演变史贯穿了中华名族的吉祥文化生活,展示了中华名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将富有东方文化哲理和意味的中国本土特色装饰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将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文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缠枝纹的演变史中的吉祥味反映出我国吉祥文化中的人文思想之人文关怀。

关键词:缠枝纹、纹样、寓意、吉祥文化、人文思想

缠枝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又称"缠枝花""万寿藤""转枝纹"、"连枝纹"。[1]这种传统装吉祥饰纹样主要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寓意着生生不息,万代绵长,蕴涵着我国古代及至今流传的人文思想。本文将通过战国-汉代-唐宋元-明代-清代这一历史主线来诠释我国缠枝纹的演变史中的吉祥味,突出我国吉祥文化中的人文关怀。

一.战国时期

缠枝纹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在漆器的表现装饰纹样中,有二方连续纹样与四方连续纹样两种重要纹样,它虽然表现的是"云气",但它反复、交替与穿插的艺术手法,事实上已具备了缠枝纹的基本特征。这时的缠枝纹处于萌芽阶段,纹样稍逊一筹,但纹路清晰,而且被第一次应用于生活。蛙纽螭纹铜阳燧是战国时期人们将缠枝纹应用到人民生活用具上的代表。它是青铜时代的产物,是一面阳隧镜,凹面,凸背,中间镶嵌蛙形纽,环纽饰四双身蟠螭,阳隧素缘,典型的蟠螭纹。。口径部有明显的三角纹,肩腹串联着曲折纹,内口沿有窄条带纹,是早期缠枝纹的雏形。这种蟠螭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图案表观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卷尾、蟠屈。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这种燧是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用具,它图纹简单明了,使用蟠璃纹融入了一定的吉祥意味。

二.汉代时期

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图案的追求上和图案的装饰。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正是在这种形式下诞生,其特色是采用流动的弧线任意延伸,转折处线条加粗或加小块面。 到了汉代,缠枝纹样成熟,纹样形式也逐渐丰富多样,被逐渐用于漆器、丝织工艺。

汉代瓦当是汉代繁多的缠枝纹饰之一,尤以动物纹饰突出,汉代的瓦当纹饰也更为精进。汉代圆形瓦当,它盘厚木胎,系一块整木板剜凿而成,敞口,卷沿圆唇,浅腹,平底,矮圈足。盘内底髹黑漆,又用朱漆宽带分隔成三圈,内圈和外圈用朱漆绘主题图案云凤纹,内圈正中朱绘一只三首联体变形凤鸟纹,四周绘云凤纹。中圈及盘的内外壁均绘三角形变形凤鸟纹图案,并连续组成装饰带。盘的沿面用重复的水波夹圆点纹进行装饰。盘外壁髹黑漆,外底边缘以朱漆书"李"字。此盘具有西汉漆器装饰的鲜明特征,主题纹饰多表现天地交融的大自然现象,饶有人们期望有吉祥生活的气息。汉代纹样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走有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2]其中如"万事如意绵"与"鸟兽葡萄纹绮"等物品纹样就大大的表现出了汉代人民渴望吉祥的心理。

三.唐宋时期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增强了对生命的掌控能力,唐宋时期表现在纹样上的"吉祥"寓意也在随之而变化,变的更为丰富和具体。唐宋时期的缠枝纹被广泛用于工艺美术制品中,在唐代出土的金银器直接出现了缠枝花纹饰。如海兽葡萄纹镜,厚重,质地泛白,以高浮雕葡萄纹为主题纹饰,间饰海兽、鸟雀、蜂蝶、花草等图案,华丽而繁缛。其构图方式分作内外两圈,由于葡萄及长瓣花之枝蔓由内圈连亘于外圈,甚至延及外缘,故世人亦称此种铜镜为"过梁葡萄纹镜"。此唐镜兽形钮,镜外缘为高直的窄线棱边。此瓷器葡萄纹尤为明显。如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面、底出沿,枕壁棱角处有八条竹节状突起,背面有一通气孔,素底无釉,枕面白地上以黑彩描绘折枝牡丹一枝,并在花瓣、花叶上刻划出筋脉。枕面周边描绘黑彩边框。此枕采用的竹节出筋装饰是宋代磁州窑的典型风格,枕面画面精细生动,为磁州窑的高档产品。传世八方形枕的装饰纹样多为折枝花鸟、莲池游鸭、鸡、兔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牡丹古往今来都是吉祥富贵,大紫大红的象征。以象征富贵华丽的牡丹为主题而成的缠枝牡丹纹,以通俗易懂的寓意表达成为人们祈福求祥的最佳代言,祈求富贵生活的愿望。

四.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不论是官窑还是民器,最重要的装饰语言还是青花工艺。除瓷器外,缠枝纹还广泛用于各类艺术品中,如插屏造型衍的"南京钟",因为对于一种计时器来讲,生生不息,万代绵延是最贴切不过的了。明清时期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任意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经常出现的神秘几何纹样和凶猛野兽的早期纹饰,也逐渐让位于轻松活泼的祥花瑞草等植物纹样。

在明清时期,缠枝纹样成为吉祥花瑞草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出现诸多具有代表性的缠枝纹。如明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肩部刻划菊瓣纹一周,腹部刻缠枝莲纹,胫部刻上仰蕉叶纹。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标准式样,使用时应配有木座。釉质滋润,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特别是所刻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刻花、划花是定窑常见的装饰方法,常用于瓶、钵、碗、盘上。纹饰有云龙、莲瓣、荷叶、萱草、游鱼、游鸭纹等。变化多端的"卷草纹饰"、"缠莲纹",都是佛教纹饰改造中有代表性的纹样,被作为佛教的象征,有着长寿的吉祥涵义。如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此瓶中部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转心瓶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它鲜明的勾画出了青花花纹,是缠枝纹演变的一大创新,色彩明快鲜艳,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稳定与新的向往。变化多端的"卷草纹饰"、"缠莲纹"是代表性纹样,被作为佛教的象征,代表着吉庆气息。

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中国古代缠枝纹文化根本上是一种"象征、寓意的文化",其内容包罗万象。它的纹样象征和手法总喜欢借物暗示、借物抒情、借物寓情,间接而含蓄,温柔而敦厚。常用谐音、象征、隐喻等艺术处理手法来寓意吉祥,中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大量运用各类吉祥图案,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祈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改变环境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力量,反映出人们美好的愿望。

每一个图案都蕴含一个意味,每一个意味都寓意着一种吉祥,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缠枝纹吉祥图案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功能结构以及品质形态紧密相关,既是中国文化理念的再现形式,又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播媒体。通过对缠枝纹演变史中的吉祥味的探析与研究,表达出人们对理想和愿望的追求。这种表达不是用抽象化的概念,而是用人伦道德的符号,即用一种寓意性的物来表现这种理想,包含着中国自古以来人们的吉祥生活的永久向往。

参考文献:

[1] 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略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9(2)第43页.

[2] 万剑. 国家级非遗"宁波泥金彩漆"的艺术特色与生产性保护[J].装饰.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