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进语文课本 撷取写作珍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语文课本 撷取写作珍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现在初中生的作文中主要存在着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考试中无法解读命题者的意图,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与题目不相一致,语言贫瘠,表达方面词不达意,叙述内容简单,缺少具体描写,少了应有的语文味,谋篇布局缺少一定的写作技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教材的范例作用,抛开教材凭空传授一些写作技巧,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可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学无所得,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好文章。要改变这种现状,一线语文教师对文本应该重视,深入研究文本,带着学生走进语文课本,学好教材,用好教材,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走进语文这一座宝藏,挖掘撷取写作珍宝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本;写作

回眸教书生涯,已过二十载,时常反思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总有颇多的感慨。近几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发现现在初中生的作文存在着比较普遍的问题:无法解读命题者的意图,写出来文章内容与题目不相一致,语言贫瘠,表达方面词不达意,句式单一,标点一逗到底,叙述内容简单,缺少具体描写,少了应有的语文味,谋篇布局缺少一定的写作技巧。探究其中原因,这与教师忽视教材的范例作用和学生害怕写作心理有很大关系。

一、教师轻教材,学生怕写作

(一)教师轻教材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走进了教材写作无用论的误区,只是简单地处理教材,有的语文教师甚至抛开教材凭空传授一些写作技巧,布置一些简单的作文题目,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们认为,学生的作文教不了,也无法教,只能顺其自然。于是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可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学无所得,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好文章。

(二)学生怕写作

学生感慨:对待写作,我投入大量写作时间,终究不见进步多少。每次写作总有“横眉冷对作文纸,低头干啃硬笔头”的害怕心理,因此出现教师所说的那样:“年级愈高,喜欢写作的比例递减,并且不喜欢和害怕写作的人数过半。”

要改变这种不太正常的写作现状,笔者认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教学活动过程,带着学生走入文本,用好、用活教材,学好教材,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挖掘教材这一座写作宝藏中的珍宝。

二、走进教材,掘取珍宝

初中现行语文教材,它是众多一线教师和众多教育教学专家学者呕心沥血编订而成的,是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的结晶。现行的教材收集的文章多是名家精品,可以说是汉语学习的典范。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的样本作用,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探索写作规律,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方法技巧。

每次布置写作任务,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方面遇到的两大难题是:(1)不知道写什么;(2)不懂得怎么写。而这两大难题只有通过深入研习教材,再加以强化训练,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实际上学生不是没有写作素材,而是不懂得把目光投向生活,不明白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全部。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选材和发散提炼中心。

1.学会多元取材

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内容生活化,取材多样化。教材中一百多篇文章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科技人文、成长轨迹、人生感悟……可谓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点拨,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把视角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元取材,学生就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写作素材就会丰富多彩。如,我在布置作文题目《成长路上》时,就引导学生回忆课本,从生活中寻找众多相类似的写作素材。学生通过回忆挖掘思考,分别从读书、励志、亲情、自然、艺术等多方面取材,写出一篇篇好文章。

2.学会提炼主题

学生面对众多的作文题目,确定中心主题都比较单一的。中考作文题目“分享”,学生表达更多的是分享快乐、友谊、爱……综观初中语文教材,我们知道整套语文教材共36个单元,涉及的主题有生命、追求、成长、磨难、环保、自然、科学、艺术、人生……

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带着学生走进课本,探究各类主题。学生学习后如梦初醒,视野开阔,原来写作是生活的反映。经过学习训练后,表现的主题丰富多了。如,在一次写作训练中,我布置的题目是《记一次比赛》。学生经过思考后确定了以下主题:合作、友谊、实力、自信、坚持、把握机会、快乐……还有一道作文题目是《心中的太阳》,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拟定的中心主题是:关爱、读书、一句名言、一本书……

(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写作存在的第二大困难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好。主要原因是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缺少一定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借助课本,引导学生探究名家名篇的写法,学生就会举一反三。

1.学会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学生初学写作时常常不懂得开头,往往是重复啰唆、空发议论、离题太远。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向名家名篇学学写开头。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1)鲁迅的《故乡》采用直接入事法。(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朱自清的《春》采用直接入情法。(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莫怀戚的《散步》直接入事法。(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通过分析归纳,学生明白,好文章的开头不在于字数的多少,也不在于语言是否优美、华丽,关键在于是否简洁扣题,是否奠定了写作对象和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门见山法,这也是最实用、最有用的一种文章开头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作文开头有了很大变化。有一位学生写《黄山游记》,写作思路大致是这样的:看了电视《黄山风景》专题片后与父母商量国庆后到黄山一游:国庆节前一直盼望,终于到了国庆节前后,我兴奋不已:国庆节前一个晚上和父母到超市买了一些必备品;第二天早上起了个大早……我粗粗估算了字数,单是文章开头部分就有300多字。这样安排文章开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于是我就引导这位学生好好领会朱自清的《春》的开头写法,经过我的引导点拨之后,学生开头这么写:盼望着,盼望着,我们终于投到梦寐以求的黄山怀抱里。

学习《背影》的开头后,学生在完成《难忘的一个人》时写出这样的开头:奶奶已去世多年,但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奶奶为我削的苹果。

经过前后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后者的开头简洁、扣题,把作者那种思念、怀念的心情表达出来。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也是需要琢磨研究、不可忽视的。初中生文章的结尾大都不太讲究,或贴一张扣题的标签,或有头无尾,或高调喊口号……而教材中很多名家名篇都是学生学习的范例,只要揣摩其形式和特点,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就会为文章增添无限色彩。

2.学会安排文章线索

我们反观当下学生的作文,篇章结构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开头重复啰唆,扣题不紧,主体部分匆匆走过场,叙事不完整,写人不形象,结尾草草收兵。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结构都很严谨完整,很多文章都安排一条清晰的线索,或感情或叙事线索。

如,《社戏》:看社戏前的风波—看社戏中的感受—看社戏后的享受;

《狼》: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羚羊木雕》:妈妈找木雕—爸爸送木雕—我送木雕—妈我要回木雕—万芳还木雕;

《阿长与〈山海经〉》最后买书片段,鲁迅先生也安排一条线索:我渴望书—阿长问书—阿长买书—阿长送书—我珍藏书。

经过讨论分析,学生对文章安排线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写作中都会慎重考虑,并有意识地安排线索。如,学生写《记忆深处的苹果》就以苹果为线索:奶奶为我削苹果—妈妈为病中的奶奶削苹果—我为奶奶妈妈削苹果;写《一次精彩的拔河比赛》就以红布条为线索写了一胜一平一负一胜的精彩比赛。

3.学会恰当运用表达技巧

初中生写作中出现平铺直叙、内容单一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语文课本在表达方法的运用和写作技巧的讲究上都是中学生学习的典范,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写作宝藏等待学生撷取。

笔者常常带着学生共同走入课本,探究古今中外作家的文章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里,与学生一起发现文章中更多的写作“亮点”——写作方法和技巧,并把他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经过探究,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如:

(1)纵多写人文章都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背影》对人物采用镜头特写,《羚羊木雕》采用形式多变的对话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运用典型的肖像描写。

(2)借事说理。《走一步再走一步》《伤仲永》……

(3)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伤仲永》的对比手法及先扬后抑、《散步》以小见大。

……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久而久之便能潜移默化,习得写作技巧,掌握写作要领,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教师应该重视教材,善用教材,带着学生走进语文教材,通过语文课的反复训练,攫取这一宝座的每一颗珍珠,习得写作技巧,开启思想闸门,步入写作殿堂。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1.

[2]李振垣.利用教材“泉水”灌溉作文“麦田”.新课程研究:上旬,2008(11).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清市融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