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升高校文化艺术节育人效应的理论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升高校文化艺术节育人效应的理论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校园文化艺术节是许多高校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不仅是大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也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良好平台,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就如何提升高校文化艺术节育人效应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 文化艺术节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5-0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创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齐繁荣的和谐社会。高校作为国家的文化基地,不仅担负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还肩负着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人、培养人的重任。为此许多学校开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文化、感受文化、欣赏文化,进而实现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教育目的。可以说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了许多高校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文将就如何提升高校文化艺术节的育人效应展开探讨。

一、高校应重视校园艺术节的育人效应

艺术节既是对学生的一次美的熏陶也是一次极好的艺术教育。大学生参与艺术节活动能够放松大脑,放松心情,施展个人才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张扬自己个性,既是一次自我超越的体验,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体验。在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情操,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锻炼创造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之际,努力做好艺术育人的工作,为当代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路径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组织高校文化艺术节的三个原则

1.“品质”与“多元”兼顾原则

高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把有效的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必须处理好文化艺术节质与量的关系。通常不具备一定“品质”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不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不会达到良好的育人作用;而如果一味追求高质量,由于高校经费有限,资源短缺,又不可能做到。另一方面,高校文化艺术活动要具备一定的多样性,否则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元的、全方位的文化需求;而过“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背离了高校教育的宗旨,其品质也得不到保障。因此,高校在组织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时,应注重品质与多元化的平衡。既要考虑大学文化需求的高品位性,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要满足广大学生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又要统筹考虑正常的教学秩序。

2.传承与创新的兼备原则

优秀的文化不仅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高校文化艺术节是我国璀璨文化的展示舞台,更是青年人充分发挥自我才能创作的舞台。在传承方面要注重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资源或独特资源,让大学文化融入到艺术节的精神中,使艺术节传承大学文化、宣扬大学文化。同时创新艺术节主题和开展方式,使艺术节不断地保有新鲜的元素,这样才能打造出令人耐久回味的品牌式的艺术节。

3.处理好艺术性、娱乐性与教育性之间关系的原则

艺术性是衡量高校文化艺术节质量的重要标准,娱乐性是提高校园文化艺术节参度的重要保障,教育性是开展高校文化艺术节的首要目标。缺少了艺术性,高校文化活动所追求的“育人”功能则显得十分空洞,很难与广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其影响既不深刻也不久远;缺少了娱乐性,高校文化艺术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参与度就会降低,甚至会影响艺术节的可持续发展;而缺少了教育性,校园文化艺术节就没有了灵魂和主题,也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在实践工作中,每次应根据艺术节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形式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但三者不能厚此薄彼,长期有所偏颇的发展必然影响艺术节的生命力,要做好艺术节在艺术性、娱乐性、教育性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三、提升文化艺术节育人效应的策略与方法

1.明确高校文化艺术节的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校园文化艺术节目标的制定必须要以弘扬高尚的人文精神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创新”而展开。活动目标的设定要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原则,按照“高品位、有特色、争创新”的要求,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实现高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

2.充分发展学生主体性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的群体,同时他们具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文化艺术节的组织和开展应该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将高校文化节的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成才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艺术节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

3.打造品牌艺术节,树立典型,建立学生的精神家园

良好的品牌在商业领域对产品具有着较强推销和宣传作用,对消费者具有着深刻的影响力和稳定的吸引力。文化艺术节如果能够塑造成高校文化活动的品牌,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都将倍增。文化艺术节的品牌必须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文化的标识,大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和体验将对她永远铭记,成为他们青春奋斗史上最绚丽多彩的一抹记忆,这种育人效应是零散地组织文化艺术活动所远不能达到的。文化艺术节品牌的塑造需要组织者悉心整合学校资源、挖掘大学文化内涵、选择特色、突出重点,以此提升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魅力。因此,每届大学生艺术节都应有独特的主题,并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4.以社会为依托,提升文化艺术节的质量与内涵

文化艺术根植于社会。社会中有许多优质的资源,高校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艺术节的质量,扩大艺术节的文化内涵。对此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请进来”即把校外的优秀文化艺术资源请进来,例如请文化系统的老师、艺术团体的专家、社区的艺术能人等帮助出谋划策、裁判评价等,努力提高学校艺术节的艺术水平;“走出去”即让学校的“文化明星”到校外参加表演、学习和交流,让大学生在校外专家的指导下,表演、学习、训练、提高。这不仅培养、锻炼了学生,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品牌的美誉度。例如许多高校在在举办文化艺术节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电视台也进行了相关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艺术节的影响范围,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涂俊才等.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刘开江.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感悟 [J].基础教育课程. 2007

作者简介:

许晓娟,辽宁省大连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