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话”是我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对话不仅仅是指各方之间的言谈,更是指各方的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对话式”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双方的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文本对话,视界融合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是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相互对话、交流而建构起来的,是欣赏者欣赏过程中,即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产生并不断更新的。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本身,不只是作品所赋予的,或作品本身所囊括的,而且也包括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所增补和丰富的。

在音乐教学中作为文本的音乐作品的完成并不以曲谱的完成为标志,在音乐艺术中,作曲家不是惟一的艺术创造者,所有的音乐表演者和音乐欣赏者都对音乐作品进行了创造性的释读,作品是在欣赏者与作品创造性的对话后才构成了音乐作品的真正完成状态。

李斯特这样说音乐语言:“比任何其他的语言都更为随意和不确定,犹如夕阳西下的美丽的金黄色彩云,孤独流浪者的幻想可赋予它任何形式,并屈服于极不相同的解释”。音乐作品通过音响中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向欣赏者开放自己、表达自己,音乐意义的不确定性所留下的空白点有待于每一位欣赏者以创造性的行为去填充,而形成了人与文本无尽的对话。

对于音乐作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完全敞开自己,倾注进全部的生命意识,用心体味,质疑文本,解读文本。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修养和人生历练去真正感悟、理解作品,建构起倾注着自己情感与体验的意义世界,而不是以教参的结论代替自身与作品的对话与思考。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欣赏作品,让学生在与音乐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味和思索。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在与音乐作品的对话中会体味出不同的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会如科普兰所说,“如果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别指望每次再听它的意思会完全相同”。(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

在音乐欣赏学习中,每个人自由地与作品对话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不发生矛盾,正如王朝文在一篇谈文艺欣赏的文章中所说:“虽然有的理论家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人们总不至于因为欣赏者的不同而把哈姆雷特当成堂吉诃德。”音乐知识的掌握是欣赏者与音乐作品对话的敲门石,抽取掉这块基石,好比空中楼阁而找不着音乐对话之门。

师生对话,互动交流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尽管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教师还是拿准备好的结论和答案灌输与学生,教师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不敢质疑,缺乏批判精神,即使学生对音乐有隽逸奔突的才情和飞扬灵动的思维,也迫于教师的抑制而不能得以张扬和生发。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欣赏学习,是满足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师生之间必须建立在平等、谦恭和爱的基础上,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走进音乐世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尽管音乐教师具备的音乐知识、欣赏经验等期待视野比学生丰富,但教师不能担任“独奏者”的角色,而要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乐于接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见解,乐于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换看法。

面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不单相对于学生存在,也是相对于教师存在的,是师生双方同时面对的,也许教师认为自己已有了答案和结论,或是前人提供的,或是自己先前的探索,一般来说,他们应该是可靠的,但无论教师所拥有的答案被认为是如何地确凿无疑,也不能作为一个先在的结论带进对话,如果带着先有了的结论展开对话,会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那个先在的结论,而导致学生丧失想像力和创造力,对话也就无从展开。

师生之间“我―你”的对话关系并不是消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地位,更没有消除教师讲授知识的作用,只是把教师的教育活动建立在师生平等理解的相互交往的基础上,使教育、学习真正与学生的精神发展相关联。它要求教师在对话交往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超越自我,真正承担起民主平等中的主导作用。

生生对话,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将教师与学生视为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关系,认为学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只是取决于与教师的互动。在课堂上,不交头接耳成了遵守纪律的好学生的标志。学生是否真正把心思放在课堂上暂且不说,重要的是忽视了同伴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意义。“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有力。”(王坦、高艳《论合作教学的互动观及其启示》)对问题的探索,在同伴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中,更能发挥起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各方面的潜能。而且,一个人只有在与别人的合作交流中,才能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使其具备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

在音乐欣赏学习中是否需要生生间的对话沟通、合作交流呢?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是构成对话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内心世界,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渗透着自己的个性感悟音乐作品。年龄相仿,地位相同,智力和阅历相近的同伴之间,对同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对话交流、合作讨论,思维会发生碰撞与交融,思维空间都得到拓展,获得一种互补性的提高。

在音乐欣赏课上,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可以用各自的语言表达展开讨论或辩论。也可以按兴趣或特长分成小组,根据大家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共同创编某种艺术形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表演,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如小品、舞蹈、钢琴四手联弹,等等。同伴之间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创新和演绎,构成丰富多彩的对话世界,体验合作的轻松与快乐。值得提醒的是,课堂上看上去气氛热烈,学生们放开手脚,任意发展,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偏离对话的方向,对此,教师的主导地位要发挥其作用,教师既要提出对话讨论的问题或课题,又要时刻关注合作交流的进程。

自我对话,反思重构

自我对话,是人的内向交流,是人的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发泄、自我陶醉等心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重构。如果一个人缺乏同自我对话的意识,也就缺乏对自己进行反省的意识。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在内心深处与自己对话,会“发现自己的局限、偏见、愚味、丑陋、冷漠、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像力和独特个性。”(伊甸《同自己谈话》)

教师的自我对话除却备课过程中的自我思考外,还有对自己威信的自我反省上。反思怎样做好学生的指导者;怎样提出能够真正抓住学生心思的发问和课题;对学生的回答持怎样的合宜性态度才能使对话更激烈;怎样使学生再现已有的知识且激发他们的思考,引出新的知识;怎样合理运用语言刺激、示范刺激、手势刺激等使对话顺利展开。尽管教学中打破了“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的传递式学习方式,但作为教学对话的设计者,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了,既能平等接受学生的见解,又能高屋建瓴的指导对话的进程,教师的威信来自于自身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教学魅力及创造性劳动本身。而教师的威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对话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成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表现在与音乐作品对话后的自我反思,与同伴对话中的自我反思,与教师对话后的自我反思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鼓励。学生如果缺乏自我对话,则其理解和感受不会深刻。在音乐欣赏中,仅仅建构文本意义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生获得文本意义的同时,同内心深处的自我对话,建构起自我意义,从而优化自我主体品质,完善自我。从一次富有成果的自我对话中实现出来的自我,是一个比过去更加扩大了的自我。如有学生在完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学习后,不仅深深震撼于作品的音响和内涵,而且自我反思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艰辛是能够克服的。通过自我对话,使学生的精神和品质获得一种提高与升华。

尹新荣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