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肥失衡困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肥失衡困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争夺战已硝烟弥漫,国内行业痼疾未除,化肥行业已发出“大进大出”的预警信号。

2010年全球农产品库存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当潜在的“粮荒”遭遇极端天气肆虐的“突袭”,国际粮价的持续飙升发展成为“完美风暴”。作为“粮食的粮食”的化肥,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有了更为充足的“理由”。当一场无硝烟的化肥资源争夺战已在全球范围内悄然上演时,伴随国内化肥行业痼疾而来的“大进大出”预警信号,瞬间将结构性失衡困局暴露无疑。

供需失衡下的限制性出口

净出口规模不断扩张

受近年来需求增加以及投资热潮持续的影响,化肥行业曾一度入“黄金时代”。但好景不长,随着喧嚣浮华的褪去,很快就是“门前冷落”,由此引发的氮、磷肥供过于求局面,自2006年起就成为了常态。据统计,至2010年末,国内氮、磷肥产能分别达到6600万吨和2000万吨左右,而消费量仅为5000万吨和1150万吨左右。产能扩张的结果未能实现“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的预期,反而造成总体产能越铺越大,并逐步成为盘踞在行业头上的“堰塞湖”。

重压之下,出口“泄洪”既是无奈决断、亦是最佳选择。2007年,中国化肥出口量首超千万吨,达1337.9万吨,而当年进口量为1167.4万吨,净出口量达170.5万吨,实现了由化肥净进口国向净出口国的“华丽转身”。此后数年,中国化肥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净出口量增至创纪录的905.3万吨,3年间增长4.3倍。今年1月份净出口状态仍在延续,净出口量为24.6万吨。

出口关税重压下的博弈

进入2010年,由于下半年大部分时间处于出口淡季关税期,且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拉动化肥价格走高,双重因素的叠加导致国内出口量激增,在9月份诞生了234.6万吨的新纪录。为保障国内供应,稳定市场价格,12月份国家对尿素、磷酸二铵等主要化肥品种按35%暂定税率征收出口关税,并征收75%的特别出口关税。由于此前市场已有所传闻,企业抢闸出口执行订单,导致11、12月份出口量叠创新高,分别达到250.2万吨和252.7万吨。

2011年中国氮、磷肥旺季出口关税期均延长至8个月,综合税率更是达110%,而淡季出口关税期缩短为4个月,且尿素淡季出口基准价下调至2100元/吨,磷酸二铵、磷酸一铵淡季出口基准价分别下调至3400元/吨和2900元/吨,这对企业出口热情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中国出口化肥102.2万吨,环比下降59.6%,其中尿素出口34.6万吨,环比大幅下降77%;磷酸氢二铵出口14.5万吨,环比下降64.4%。刚性需求下的依赖性进口

进口量价齐坐“过山车”

自2001年起中国化肥进口量连续7年高于1000万吨,并在2002年达到1681.5万吨的顶峰。2009年受国内钾肥需求急速萎缩,拉低化肥整体进口量降至404.3万吨,创下10余年来的历史新低。2010年中国化肥进口恢复性增长,进口量增至708.4万吨,增长75.2%。由于今年年初国内港口钾肥库存下滑。1月份中国进口化肥77.6万吨,同比增长6.5%,其中进口钾肥50.7万吨,同比增长55.2%。

近几年来中国化肥进口数量“忽涨忽跌”,进口价格也坐上了“过山车”。随着2008年中国与海外供应商签订的钾肥合同价格较上年上涨400美元/吨,中国化肥进口平均价格在当年6月达到745.3美元/吨的历史巅峰。随后金融危机风暴愈演愈烈,进口平均价格在急跌后持续低迷,自2009年12月份起连续13个月低于400美元/吨。今年1月份进口平均价格突破400美元,吨的关口,升至400.8美元/吨,同比上涨13.990,环比上涨9.6%。

俄罗斯位居进口来源地榜首

自2001年俄罗斯“挤掉”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化肥进口来源地起,已连续十年雄踞榜首。2010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化肥293.9万吨,增长74.6%,占当年中国化肥进口总量的41.5%。今年1月份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化肥26.3万吨,下降37.8%;自加拿大进口17.3万吨,而上年同期仅进口54吨;两者合计占当月中国化肥进口总量的56.2%。

出口动力逐步削弱

2010年在国际化肥价格“涨声不断”的喧闹中结束。在如此之高的价格下,国际市场对化肥的需求热情依然不减,去年全球肥料销售额和消费量分别增长13%和7%。2010年中国化肥出口行情的火爆,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振,而2011年成本上升、需求饱和以及政策“猛药”成为了掣肘化肥出口的“三道槛”,企业出口动力逐步削弱,“井喷式”的出口潮难以再现。

一道槛:今年1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到230.7点,已将2008年的最高纪录踩于脚下。但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处于用肥淡季,且印度每年定期采购尚未启动,国际化肥成交价格同上年末相比较为稳定。而目前国内煤头尿素生产成本已超过1900元/吨,磷肥价格也维持在高位,64%磷酸二铵主流出厂价约为3200元/吨,国内外市场价格价差比不断缩小。

二道槛:近期根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公布的预测报告显示,2012-2014年全球化肥产能将出现明显过剩,其中尿素过剩量在2014年将达1900万吨,市场需求饱和。

三道槛:有消息称,年中时国家将对2011年关税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若化肥供应量减少及价格持续上涨,可能继续调整下半年淡季出口关税。

进口需求仍存潜力

由于土壤自然条件所致,以及长期以来国内农业忽视钾元素的“营养补充”,国内氮磷钾肥1:0.4:0.16的施用比例,与国际平衡施肥1:0.42:0.42的标准相距甚远,国内耕地普遍存在钾元素“营养不良”。中国钾肥资源仅占全球比重的1.8%,目前仍是中国3大化肥中唯一不能自给自足的品种,超过半数的需求依赖进口。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扰乱了国内外钾肥市场后,随着市场理性回归以及农民认知度提高,2010年国内钾肥需求量回升至700-800万吨,较上年增长8%-10%左右,进口量为524.1万吨,增长1.6倍。预计2011年国内钾肥消费量还将增长9%左右,进口需求潜力仍在。

超额利润点燃垄断激情

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预测,2011年全球钾肥需求将增长7.9%,但有效供应能力仅增长2.1%。在供需严重不对称的格局下,垄断钾肥资源有望制造“完美”的利益链,所带来超额利润将是令人垂涎的“肥肉”。

2010年8月必和必拓向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发出恶意收购要约,386亿美元的收购价格成为自2008年2月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收购举债融资项目。在持续了近3个月的博弈后,最终以必和必拓宣布放弃这块“硬骨头”而画上了句号,但却为新一轮全球钾肥资源争夺造足了声势。继德国钾盐公司(K+S)兼并加拿大第一钾肥公司(PotashOne)后,2010年12月份俄罗斯两大钾肥生产商OAO Uralkali-OAO Silvinit宣布合并,今年2月两公司股东已批准并购交易,若并购顺利完成有望缔造出全球第二大钾肥生产商。

当下全球前8大化肥供应商对市场控制度已超越石油输出国组织,以销定产的策略短期内难以改变,对钾肥价格的掌控也日益趋紧。今年1月份BPC公司宣布与中国钾肥进口商达成新年度购销合同,合同到岸价为400美元,吨,较上年上涨50美元,吨,并将定价机制由此前的一年一调改为半年一调。当前钾肥价格上行趋势明显,这一残酷现实对于全球最大钾肥的进口国――中国来说,利弊关系不言自明。

“十二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任务将会更为繁重,作为“节能减排”大户的氮肥将通过产能置换原则控制产能增长,而3-5年内磷肥不再新批准项目建设,行业发展重点也将放在“硬投入”向“软扩张”的转型上,一批中小型化肥企业将会以不同形式“悲壮谢幕”。2011年的化肥行业能否在风雨中成长,在逆境中绚丽绽放,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