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伟大的鲁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伟大的鲁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小就同情劳苦大众,憎恨旧社会

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在浙江省绍兴县城内一个姓同的家里。他的真姓名是周树人,鲁迅是笔名。

他的祖父是清朝的一个进士,在北京做过官。父亲是一个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母亲姓鲁,乡下人,鲁迅的笔名就是用了母亲的姓。

鲁迅的外婆家在农村。他在小时候常到外婆家去,和一些农民的孩子做了朋友,接触了农村社会,看到了农民毕生受着压迫,很多痛苦。这对他有很深的影响。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劳苦大众。后来他在小说里所写的农民的悲惨的辛苦麻木的生活,就多半是他在童年时代看到过的。

鲁迅在七岁的时候,跟着叔祖父念书,十二岁,进了家塾“三味书屋”。那时候,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吃的,不愁穿的。不幸,在他十三岁的那一年,家里突然遭了变故:祖父入狱了。为了营救祖父,把家产几乎变卖光了。鲁迅只好寄住到舅父家。

他在舅父家里,有人说他是乞食者。他忍受不了这种侮辱,不久就跑回家。那时候,他的父亲正生着重病,请了好几位中医诊治,都无效。拖了三年多,他的父亲终于死去了。在父亲卧病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出入当铺和药店。当时他只有药店的框台那么高,当铺的框台比他还要高一倍。他经常送衣服或者首饰到当铺去,接了钱,再到药店去给父亲买药。他常常受到人们的白眼和侮蔑。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厌恶周围势利的人们,憎恨旧社会。

求学为了寻找救国和改造社会的途径

鲁迅在十七岁的时候,到了南京,考进了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年,改进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矿路学堂里流行着看新书的风气,在阅报处就放着当时鼓吹维新运动的“时务报”等报刊。于是,他开始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思想。他还阅读了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书。这对他的影响也很深。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他一直用进化论的观点研究社会问题。

他在南京读书的期间,正遇到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事变。他深深感到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于是,逐渐形成和确立了反抗异族侵略和压迫的民族革命的思想。

他在课外还看了一些生理学、卫生学的书,把书上的话,和先前替父亲治病的医生的话比较,渐渐悟得中医有些话缺乏科学的根据。他又读了一些译出的历史书,知道日本维新的时候曾经吸收了西方的医学。

(图片见原版面)

青年时代的鲁迅

为了给父亲治病,鲁迅经常出入当铺和药店

杨可扬作

于是,他打算拿学医作为救人和救国的途径。

鲁迅于1901年在矿路学堂毕业。第二年,考上了官费,到日本留学。他先在日本东京进了两年预备学校。1904年,考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鲁迅是抱着救国的志愿往日本去的。他到了日本,看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气焰高涨,又看到当时中国留学生中的爱国运动正很活跃,于是救国意志更加坚强。在到日本的第二年,他写过这样的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这表明他当时已经立志要做一个民族革命的战士。

他为了救中国,常常想,也常常和人谈:“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这些问题在医学书里是找不到答案的。于是他阅读了许多文学和哲学的书。他渐渐爱好了文艺。

医学专门学校的先生教授微生物学,总是用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有多余的时间,还放映些风景或者时事的片子。有一回,正是日俄战争的时候,课堂里放映了这样的影片:一个替俄军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绑着,正要砍头示众,一群中国人站在旁边,却显出麻木的神情。日本学生看到这里,个个鼓掌,欢呼“万岁”!这件事使鲁迅受到极深的刺激。他后来回忆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到了第二学年终了,1906年的夏天,鲁迅终于退了学,抱着新的希望:拿文艺来救祖国、来改造社会。

开始做文学工作的时候,就“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鲁迅在日本写的文章,后来收入“鲁迅全集”的,有六篇。他写的文章都是以改造社会为目的的。“摩罗诗力说”等。

鲁迅远在1903年就开始翻译外国小说。在1909年出版了两本“域外小说集”,里面有俄国作家安得列也夫、迦尔洵等的作品。他是把欧洲文艺作品和文艺思潮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个人。他十分注意搜集、研究、翻译和介绍俄国和东欧、北欧被压迫民族作家的作品。他说,在这些作品里,特别在俄国作家的作品里,反映了被压迫者的穷困、痛苦、挣扎、反抗和叫喊,中国读者可以从这些书里看看自己的影子,引起同感和共鸣。

鲁迅开始做文学工作的时候,就“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就主张“为人生”而文艺,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鲁迅在1908年,加入了当时反对清朝政府的革命政党光复会。

他在1909年夏天,因为要负担家庭的生活费用,不得不回国做事。他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又在绍兴中学堂担任过教员兼监学。辛亥革命的时候,他在绍兴曾经组织学生游行。光复以后,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应聘担任教育部部员。同年5月,南京政府迁到北京,他也到北京,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8月,任教育部佥事,一直到1926年。

辛亥革命的时候,鲁迅曾经抱着希望,认为中国“的确长出了一点先前所没有的幸福的花果来”。但是,没有多久,他看到旧势力变成了“新贵”,来攀折革命的花木,采摘革命的果实,“民国”这块招牌,新漆还未脱落,旧相就显出来了。他想做些思想启蒙工作,又没有人赞助他。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寂寞。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在辛亥革命后到1917年以前,他研究了许多古书,搜集整理了唐朝以前的小说逸文和越中史地文献,校订了魏朝诗人嵇康的诗文,研究了六朝以来从印度翻译过来的佛经典籍,还研究了金石碑贴。这些研究在我国学术上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