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足石刻,必须非去不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足石刻,必须非去不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足石刻,是目前重庆境内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石窟艺术继敦煌石窟之后,第二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也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大足石刻主要建造于五代、两宋,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之前的云冈、敦煌、龙门石窟相比,大足石刻实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教、道教造像,而且这三教造像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由同一施主所造,这便使三教合一由形式上的合一,变为精神上思想上教义上的合一,形成中华民族稳固的忠、孝、诚、信、礼、义、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大足石刻还使宗教艺术达到民族化、世俗化、人间化、生活化、通俗化的高峰,特别是把人间世俗人物柳本尊、傅大士、赵智凤推上佛教殿堂的主尊之位,在世界各地造像中,也是独一无二。

在世界石窟艺术史上,与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印度阿旃陀石窟、埃洛拉石窟、埃勒凡塔石窟、柬埔寨的吴哥窟相比,其造像年代最晚。到公元12世纪以后,世界石窟艺术逐渐衰微。

大足艺术成为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最后杰作。而且,大足石刻保存完好率大大高于云岗、龙门、敦煌及阿旃陀、吴哥窟、巴米羊、贾拉拉巴德石窟,是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丰碑。

大足石刻打造在山水之间,包含着浓厚的山水人文精神,它是神的居所,人的庙堂,这种民本思想。这种人文主义观念,比欧洲的文艺复兴都要早整整400年。此外,大足石刻所在地大足县,除石刻雕像之外,还有玉龙山、龙水湖等国家级自然风光,以及千年五金、宝顶香会等创意文化产业,与石刻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体系。山水之间,佛声人音,如此种种,必须非去不可”!

掌故

九龙浴太子

此雕像展现的是释迦诞生之事,释迦之母摩耶夫人40岁尚未有子。一晚,梦见一孩子乘六牙白象进入她的右腋,于是她便身怀有孕了。怀胎十月,释迦太子出生,一落地便是芳香遍地,祥云缭绕。他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于是两位金刚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天空九龙奋飞,喷吐冷暖二泉为太子洗礼。此雕像处本是一山水汇集口,终年流淌不息。工匠们巧妙利用水流,使造像静中寓动,表现得颇有意趣。

养鸡女

养鸡女是大足石刻中的一组经典造像,是“刀船地狱”组雕之一,展现的是一位盲眼农家女子掀开鸡笼,下面两只鸡啄食一条蚯蚓的场面。中国曾发行过一套四枚有关石窟的邮票,大足石刻的代表就是这位美丽的养鸡女。其相貌端庄,神态逼真,被专家们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据说这位养鸡女真名叫做奚成风,就住在宝顶山下。一次,奚成凤的鸡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个和尚打死了。奚成风就去找当时的住持赵智凤理论,赵智凤把鸡钱赔给了奚成风,可是养鸡肇事一事却记在了心里。于是,在修造地狱石像时,一定要把奚成凤放进去。但当时的工匠刘思久平时颇受奚成风照顾,为她感到不平,于是虽然打成了盲女,却留下了幸福的微笑。传说归传说,虽略有损于赵智凤的形象,但使得这些雕像更添了份平实动人的生活气息。

其实,这组雕像是宗教艺术讲究戎的一个表现,“养鸡女”脸庞秀美、笑眼弯弯、俯身低头似清晨揭开鸡笼,充分体现了“养鸡乐”。然而其背景却是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地狱,于是,苦与乐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引人思考。这不仅丰富了石窟本身的审美功能,也使石窟的宣扬、教化功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