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云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技术环境下的中小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来看,利用新技术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学习的多样化,营造智能化的学校环境,已经成为可能。“云计算”技术作为新技术的代表,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技术也已逐渐趋于成熟。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原先繁重的维修任务、分散的资源管理、不安全的数据存放及不方便的资源使用,均可以通过建立学校“私有云”的形式进行集中化管理,实现设备和应用的虚拟化,摆脱因为一台设备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的困境。特别是校园部署无线网以后,不管何时、何地、何人、通过何种设备及何种软件,都可以实现对资源的按需访问。为此,通过虚拟化技术把设备之间、资源平台之间进行“池子化”管理,已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校从建校开始,就确立了抢占信息化制高点的目标,经过20年的发展,学校在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广东省首批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校网络千兆到桌面,千兆出口、双网覆盖整个校园也即将实现。有了这样的网络架构基础,我们将通过虚拟化技术对资源进行梳理规划,把一卡通建设作为学校的数据中心,通过统一的身份验证,方便用户对资源的使用,实现学生考勤、消费、违纪管理、教师会议考勤、电子门锁等功能,实现管理的智能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随着2012年上半年资金到位,我们打算把电子阅览室建成特色项目,由原先的固定区域的电子阅览室扩展到全校范围,把学校的电子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通过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控制,让电子阅读和绿色上网通过不同的终端变成可能,同时,这个项目还有三大亮点。

旧物回收再用。按照教育局资产报废年限标准,报废下来的电脑,可以二次使用。我们通过把资源放置在服务器上,客户端设备只是一个接收装置,所有的计算处理在服务端进行,那么客户端设备性能不用过多考虑。我们对淘汰下来的100多台电脑主机进行检测更新后,放在电子阅览室里重新使用,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由于电子阅览室有约50个座位,剩余的电脑可作为备用机,一旦某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备用机可即插即用,不需任何配置;换下来的电脑经检修后可以再次作为备用机。

电脑桌面随身带。教师上课要拷贝资源,既花时间也不方便,甚至有可能给班级电脑带进病毒。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把班级电脑的原电脑桌面和“云桌面”相结合,“云桌面”的物理空间放在服务器端,不管教师在办公室、班级或者家里,通过简单拖放操作,均可以实现桌面共享,同时也为教师备份文件提供空间,实现具体效果如下:实现电脑桌面随身带(目前只考虑校内),解决班级上课资源拷贝难的问题;为不同应用配置不同的桌面模板文件,解决需临时安装软件给维护带来的不便;通过虚拟桌面的实现,解决因班级电脑配置低导致某些软件无法安装的问题,把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交给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通过使用备用电脑,即插即用,解决因班级电脑临时故障而影响教学的开展;对教师办公电脑实现双桌面,为资源的存放带来方便;扩展传统电子阅览室的空间,实现校内无处不能的阅读环境;通过在服务端统一部署杀毒软件,避免给每台机器安装杀毒软件而影响客户机的有限资源。

电子阅览全校化。传统的电子阅览,需要学生到指定的教室。受时间或人数的限制,电子阅览的使用效率不是很高。为了改变这种模式,我们将把电子阅览室延伸到学校的公共区域,特别是当南山区实现中小学双网覆盖后,随时随地就可以用不同的终端在校园里进行电子阅读。为了更加特色化,我们将把学校的电子书籍、南山信息网电子资源及通过上网行为控制下的绿色网址进行梳理分类,甚至还可以把学校的一些校本资源,包括优秀课例、学校安全等视频在公共机上进行点播和宣传。

另外,我们还在食堂以及走廊上放置触摸屏等终端设备,数字化显示校务公开的相关内容。我校的云服务架构如下图所示。

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充功能,主要包括:改善学校网络,以IPV6技术为标准改善学校上网环境,实现双网覆盖,为师生的教与学创设环境;整合中小学的硬件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服务和存储的“池子化”管理;以一卡通用户信息为基础,整合软件资源,统一认证,并通过云技术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以公共阅览室和学生班级为着手点,利用云桌面,为设备维护和教学实施提供方便;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设备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实现管理的智能化;把中小学两个学部以光纤连接,实现学校的一体化管理;加大软件的投入力度,实现教务和资产等管理的数字化;重视教师培训,以示范引领全体,提高设备和软件的使用率。

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题文章。该刊著名编辑保罗·麦基里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数字化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交互平台上,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核心,以云计算、云教育、大数据等新兴的交互式媒体的运用,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为手段,注重全球视野与全球思维的培养,构建绿色生态的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培养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面对这次工业革命?

中国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重课程、轻实践,重知识、轻素养,重传授、轻批判,没有真正贯彻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教育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育财政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教育立法基础比较薄弱。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成为中国教育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障碍。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来说,离开了能方便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教与学的环境,自然无从谈起。因此,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全新的信息化教与学的环境,也就成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此,我们通过12年的摸索实践,探索出教学资源建设及环境搭建的流程:

问卷调查(需求分析)——成立项目组——技术调研——方案设计——技术研讨——环境体验(测试)——方案实施——试运行——总结完善。然后通过教师培训,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当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困难和挑战。具体来说,有如下问题:随着信息化的提升,对专业人员的素质有较高要求,现有的技术人员如何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要提高管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如何转变一线教师观念,使技术能够促进教与学的开展,学校管理层如何落实?教师培训及后续设备维护,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能否得到保障?

在教育局领导的支持和学校领导层的重视下,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得到改善。我深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必将推动教育的现代化,技术定会对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效应。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