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市区小微生活业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市区小微生活业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工业分工协作越深化,对服务业需求就越大。同时,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纳器。中等城市的生活业贴近社区,就近便利,普惠民生。中低收入家庭占多数的中等城市,决定了此类服务业前景广阔。

关键词:服务业;扩大就业;便利店;富春早餐;书报亭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086-04

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以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现代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须在发展小微生活业方面探索、寻找适合中青年人就业的途径和机会。本文主要以一个中等城市为对象,观察其不可或缺但又可能被忽略、轻视的生活业。

2013年5月29日,出席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并发表“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的主旨演讲。他说,传统服务业为就业提供大量岗位,研发、信息、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为发展增添动力。半年前的2012年11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了同志的题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文章,指出:“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吸纳就业能力不强。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都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水平。同时,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相对而言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弱,扩大就业必须从服务业上找更多出路。而服务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微企业,是交通、流通、通信等城市功能的载体。做大做强服务业,能够增加就业,也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扩大内需。更为重要的是,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工业分工协作越深化,对服务业需求就越大。我们必须完善政策措施和经营环境,推动生产业和生活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大幅提高。服务业加快发展、持续繁荣,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演讲与文章是一脉相承的。

服务与一般商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服务产品是无形的,这是服务具有的最主要特性。狭义的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此类服务业也称为新型服务业。广义的现代服务业包括已经升级、变化的传统服务业。服务业大体上相当于第三产业,包括制造业之外的若干行业。商业归为服务业。

融入诸多现代元素或者说打上了时代烙印的小微传统商店(杂货店、百货店)也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层面。比如,门面房的小水果店(不包括流动、季节性摊点)。这种店通常是连锁店。店主会起个自认为很招徕顾客的店名,比如“满好”。晚间门头的电子显示屏幕表示欢迎顾客。问她单个包装的一种梨子叫什么梨子,她说是新疆砀山梨子(这是随机应变起的果名)。一位年轻女顾客进了店,对店中年长女营业员说,买20元荔枝。称好后,顾客递上100元大钞。营业员接过纸币,不假思索地“哗啦”一声撕掉了,同时大喝一声:“假币!”被镇住的顾客打个愣,心虚地说:“你说假币,我不要荔枝了……”她想脱身。营业员随即摆出维护自身利益的不容商量的最佳解决办法:“丢20块真钱下来,荔枝拿走(被撕假币不准拿走,这是证据)!要不然,我马上报警!”说着就来挡道。顾客只得乖乖依条件行事,迅速逃离。这样的小店,没有监控录像,没有验钞机,持假币者专上此类店买东西。缺乏现代意识的店主,交过多少“学费”(收下了假币)了,练出了一招:察言观色后,假币一上手就迅速做出准确反应。店主也在上网。这一类传统个体工商户式的小店,虽然为数不少,有存在的意义,但主要是做买卖,较少考虑市场趋势、宏观地看问题,挑不起服务现代城市的大梁,只能作为一种配置、补充存在。因此,上规模的连锁经营模式应城市现代化之运而生:合零为整、抱团取暖,抢占市场份额。大而言之,经营者从整体、长远出发,拥有丰富的知识。就以灯光而言,个体店顾客少时,开小灯,少开灯,而作为现代服务业的连锁店,始终灯火通明。灯火也是吸引顾客的因素,使人心里明亮、购物愉快。

连锁经营模式遍及扬州各地,大规模的如太润发(化名)超市,在市区有广陵店、邗江店等。其所销售的货物包括低档、中高档。这种店,与公务接待、灰色收入等联系在一起,是企事业单位用于打通关系的可变换为现金的被戏称之为第二人民币的大额消费卡来源之一。所谓收入比较高、“工资基本不用”者的家庭成员主要出入于此类场所。这样,使得其物价高于其他店家还不愁缺少顾客,也就使得许多价廉物美之小微超市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状态。再如“中亚糖酒”,在扬州市区有40多家店,在扬州所属市县区有50多家店。这是比较专业的连锁店,以销售中高档烟酒为主。禁烟是世界性趋势,因此店名中无“烟”,而实际供应商品中无“糖”,但在四字招牌之下有“名烟名酒名茶”字样,这是商家的心机。其实,“名烟”才是重点。作为烟草专卖公司的直属店,香烟销售这一块是稳赚、大赚,同时是公务接待的产物。此类非完全市场经济产物的强势店还会存在较长时期。当然,正面地看,太润发店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其他超市待售的鲜海带装在盆里,附着盐粒,浸了盐水,而太润发的鲜海带剪断了,像饺子皮那样一块摞一块,不附盐粒,也比较干,利于顾客采购。寒假的第一天,扬州高校打工的女生就出现在收银台出口,帮助收银员也是帮助顾客打包。现在这一做法已经扩大到时代超市。时代超市的最新做法是,经过简单培训的女大学生来做钟点工,在外侧帮助收银员、顾客装袋。每小时9.6元工资。非节假日和周末也有钟点工来。她们的课余时间正好是超市顾客盈门时段。这一类提高服务质量、方便顾客的招数值得各类型超市参考。发挥强势店的作用,同时使其处于与弱势店平等竞争的态势,是未来政府应该解决的问题。

尽管强势店占有市场很大份额,但是以工薪阶层、中低收入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日常生活所需为出发点,以销售中低档物品为主,以服务质量招徕顾客的成规模的便利店具有贴近社区、就近便利的优势,因而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994年成立的上海市农工商超市总公司,2004年更名为“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以该企业为核心组建的企业集团称为“农工商超市集团”,名列上海企业百强。目前农工商超市集团由农工商超市、好德便利、可的便利、便利通电子商务、好德企业、好德物流、真德食品、伍缘杂货、好德置业等八家公司和连锁经营进修学院组成。拥有数千家连锁店,是多业态发展的全国大型连锁企业集团。以“贴近社区、就近便利、商品优选、新鲜低价、环境舒适”为特点,满足居民每日生活所需。便利、新鲜、廉价,成为居民身边的卖场。背靠集团的采购、物流与信息平台,是农工商超市、可的便利店发展的基础。

便利店既是俗称,也是规范的称呼。扬州市区在法定名称中包含“便利店”字样的只有“可的便利店”。作为其徽记的模块化的横幅正中有汉字“可的”和汉语拼音“kedi”。“新国道”(公司全称为扬州市新国道食品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和“苏果”在市区是总体规模和网点数量仅次于“可的便利店”的连锁店,三者可比性很多。在赫然入目的文字“新国道”和“苏果”之后加了“便利”字样。这种“但书”性质的说明,是商家的心机所在,这或许是在模仿“可的便利店”。“可的”便利店,则没有在面向顾客的店名中再现“便利店”字样。“可的”为英语音译。“美的”电器是知名品牌,来自广告语“原来生活是可以更美的”。“可的”与“美的”可谓“井水”与“河水”,但还是给笔者以顺势而来的感觉:美的,可的。从“新国道”和“苏果”打出“便利”的旗号,可见“可的便利店”的影响之大。

扬州光明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总部设于宝带新村西门)成立于1996年,是上海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公司(扬州同时有农工商超市,在荷花池附近。长三角地区各地都有农工商超市。作为单一的农工商超市规模比单个的可的便利店规模要大得多)又是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员。公司拥有集直营、委托和特许加盟三种经营模式为一体的专业便利店1 200多家,分布于上海和江苏、浙江所属扬州、南通等20多个城市,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辐射态势”。可谓遍布长江三角洲。“可的”的成长壮大是中国连锁便利店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扬州范围内的江都区一度也有“可的便利店”,整个扬州市范围内的店多时近60家,现在江都区的店已经撤销,整个扬州市区有“可的便利店”40余家。目前,“可的便利店”也面临一些困难。困难不足惧,有农工商超市集团作为支撑,有可的人的智慧来化解。

俗话说,货比三家,服务也比三家。市政府之北可的弘扬便利店与新国道便利店仅间隔15米,俨然形成竞争态势。在秋雨路与富达路交叉的十字路口西南角设有可的便利店;路口望北约40米,在路的东侧,设有新国道便利店;路口望北约100米,在路的西侧,设有苏果便利店。三个同类型的店互相之间最大距离仅约百米,最小距离不足60米,笔者每每步行于此,就感觉到这是较劲,此为商战。竞争是实实在在的:可的便利店与苏果便利店灯火一样通明,新国道便利店,灯光亮度则次之。可的便利店公司管理人员原来来自上海,言传身教几年下来后继有人了,现在都是扬州本地人了。公司每年都把全体员工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请苏南的专家来谈生意经,这一天由各店店长站店。可的便利店的所有货物都由农工商总公司每天直接从上海运来。在其提供的商品中有职场必读书和地图等,新国道、苏果则没有。可的便利店出售的货物包括各个档次:高档的如价值近千元的名酒五粮液和水井坊,低价位的包括0.6元一根的棒棒糖。新国道作为本土店家充分发挥地利优势,比如它销售的扬州亲亲八宝粥,几乎没有运输成本。苏果在门口置放了儿童摇晃车,还出售面条,这一招又多拉了一拨顾客。三店的独特之处体现在许多方面。当然完全相同的方面更多,这些方面更好进行比较。在这个交叉的十字路口西南约300米的宝带新村西门、西北不足200米的维扬路西侧,也分别设有可的便利店(12月初已经停业)。贴近社区、工薪阶层和中低收入家庭聚居的这里,布局比较典型。在激烈竞争态势中,“可的便利店”稍胜一筹。经商不在一时盈利多少,而重在蓄势再出发。这种公平竞争,最终是消费者收益、商家收益,促进现代服务业质量大提高。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新国道陆续减少店面,实行转向。这给可的和苏果带来了更多的顾客和机会。可的自身也在调整中,比如电筒电池这些过去经营的品种,现在删除了。苏果则比较重视小商品,比如小包装的水瓶塞、补衣服的棉线、清洁球和松紧带等。儿童用品略多于可的便利店。

扬州市富春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28日,总部设于西湖镇双塘路18号,是扬州市餐饮龙头企业富春集团控股子公司。伊始即为市政府的再就业工程,享受三年免税优惠。开业之初有销售车(即销售点)30辆,当年年底达60多辆,最多时100多辆,目前有90多辆。能够解决市区万人早餐。每个销售点核定销售人员1名,最忙碌的时段销售人员会自带一个帮手。从业人员自己初步确定销售点,公司派人考察后与城管部门一起进行评估,评估合格以后,一个销售点就正式确定。一经确定,从业者不可以随便移位。可拆卸、折叠、推行的流动销售车是公司统一设计配备的,美观、大方、适用,一个销售点就是一个微型景点。销售车推行速度很慢,这就要求销售点靠近销售人员住处。公司要求销售点不要过于靠近其他早点供应摊位。所有用于销售的早点都由专业生产商提供。富春集团有专业技术人员检查产品质量,有专门人员实地督察销售服务是否规范,以维护“富春集团”的信誉,确保消费者品尝到价廉物美的早餐。核定销售人员多销售多得。分别与扬州市友好医院和新顺水楼隔街相望的早餐销售点编号为128,位置好,加上年轻、漂亮、能干的员工张娟善于经营,该点销售量属于中等偏多。公司员工收入中等偏上的数目每月约为1 300元。销售量与经营者经营之方是有联系的。128号销售点一年前是另一员工经营,由于销售量上不去,原员工没有继续经营的意愿。位于该点马路对过的号称百年老店的蒋家桥饺面馆能容纳50人同时进早餐,但它对128号销售点没有影响。除了富春品牌的吸引力,富春早餐点更便捷,比如送子女入学的家长人不下电动自行车,一手递钱,一手接货就完成了买卖。还有自驾者,将轿车往路边偏一点,摇开车窗,递上钱,早餐营业员离开岗位几步送货上车。学校门口的销售点销售量大,但是寒暑假生意清淡,因此长年稳定的顾客群还是上班族。在任何餐馆用早餐总是要用公用餐具,而品尝富春早餐则无需共用餐具。经过酝酿、准备,2012年年底128号和另两个早餐销售车改为固定的小房子了,算是先行先试。销售完毕营业员下班锁上门离开。营业员免去了风吹雨打日晒。以绿化带为背景的翠绿色小房子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各方认可,精致美丽,与环境协调。以自愿为原则,员工缴纳5 000元押金给公司,不再经营时公司收回小房子退回押金。目前,又有一批早餐销售车改为固定的小房子了。

公司专门配送富春早餐的车计有5辆,其中1辆为备用,其余4辆分为4条线,每天上午四到五点就送货完毕。白天短的冬日,早餐营业员和送货司机是城市里破晓的辛勤劳动者。当天所需的早餐品种和数量是前一天由营业员自报,当天9点钟左右一般销售完毕。如果有部分品种未能售出,送货车负责回收,同时获取该销售点次日订单。粥类早点的杯式包装软盖上印有当天11点之前食用的提示语。共有销售品种48个四大类别:粥类、饮料类、糕点类、包子类。不同饮食习惯的顾客总会有自己喜爱的品种。汤汤水水、热热乎乎的富春早餐给上班族、上学孩子带来了放心早餐和温馨。

扬州市区的邮政书报亭,有人戏称为土地庙,略有贬义,不太妥当。书报亭是经过精心设计、贴近路牙的经营场所,可谓文化古城一景。面对戏称,有关部门应该有所思。笔者建言:把书报亭设计成不同样式:A型、B型、C型,以适应不同环境和背景。在原有的骨架基础上,使之远观以绿色或天蓝色为主,掩映在风景树下。最好再配以扬派盆景。内部结构要多听听亭主的意见。邮政书报亭的设置程序大体如下:邮政部门向政府报告,有关部门批准,文化部门审批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营业执照,手续完备后,方能开始经营。邮政部门负责书报亭的正常管理。若有新增或空置邮政书报亭时,邮政局会面向社会招标,确定书报亭的经营者。区邮政局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增设书报亭,以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用户对报刊零售的需要。如果有关部门同意增设书报亭,区邮政局会及时招标定员经营。邮政书报亭将会逐渐增多,因为市民需要即有市场。有关部门比希望成为书报亭经营者的个人更了解有关规定和设立后的经营状况。如果客观条件不完全具备,匆忙设立,不久又空置,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作为准备进入的个人要考虑到这是全家店,头绪繁多,亭主一人忙不过来,要起早贪黑。

香港、澳门街头也有报刊出售。由于那里寸土寸金,街头报刊销售点占地只有1平方米左右。等于是一个摊位,人下班了把报刊带走。在住宅区也有占半间房的报刊出售处。笔者在港澳逗留期间,买过几次报纸。《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的版面都有《扬子晚报》的两倍大,版数也多。买一份报纸,对方提供一只手提环保袋,或者赠送一袋餐巾纸,比我们这里的大。当时售价也是一份报纸1元人民币(等于1元港币)。我们内地如果也提供环保袋或者餐巾纸,销售者就一分钱的盈利也没有了;港澳的报刊销售者肯定是盈利的,说明那里的批发价非常低。作为文化事业、惠民措施,政府可以补贴报刊销售者,让销售者也给购买者“送礼”,可以是2分钱一张的特制餐巾纸,纸上印上公益广告语。这个2分钱的投入者是政府部门。总之,有关部门还可以为书报亭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为亭主制作美观大方的制服。

2010年3月,市区有邮政书报亭86家,现在略有上升。书报亭主要销售书报,同时销售香烟、矿泉水、八宝粥、零食,有些还代办邮政业务,代收多种费用,代充值,代充电,代卖彩票,布广告。有些书报亭晚间在门口摆上几十种畅销书。有些书报亭利用空地摆上鞋子手套口罩代卖。有些书报亭打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广告、暑期办补习班广告。书报亭有个经营范围,在不影响交通等硬性规定的前提下,应该允许亭主扩大经营范围,这不仅是经营者单方面的事,顾客也欢迎。希望有关部门实行差别化管理,要道口的书报亭在规定时段不允许提供充电服务,非闹市区则应允许全天候提供充电服务。

扬州市三分之二的家庭成员是可的便利店、富春放心早餐、邮政书报亭的顾客,可见便利店、早餐车、书报亭植根于广大市民之中。这“店车亭”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给扬城带来了生活、文化气息。“店车亭”密集之地,多为中低收入家庭聚居之处。扬州市有重大创建活动期间,城管部门通知早餐点停业,最多时停业8天,这给生产厂商、公司员工带来了损失,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近年来停业过数次,可能这要成为常态,再有重大活动时也会通知停业。北京、上海、苏州这些城市也有早餐销售点,也没有损坏大城市形象。富春早餐车,一不有碍观瞻,二不阻碍交通,希望城管部门改变思路,上面有检查组来时不一定要通知早餐点停业多天。

可的便利店和富春早餐销售点一线员工缴纳三金以后,月收入在1 200元左右,管理人员高一些。企业代缴纳三金,对员工有吸引力。按照眼下物价水平,这个月收入不算低。如果以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参照,这样的月收入不算很高(比最低工资高不了多少)。书报亭的工作量要大得多。不同书报亭之间收入差距比较大。最为辛苦的是早餐点营业员。他们中的部分人员下午还有另外一份工作。除了上述三者以外,扬州市区贴近社区就近便利的小微服务业还有许多。小微服务业累计员工可观,是中等规模的扬州市的就业容纳器。他们为城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向他们致敬!感谢他们!

近年来扬州市有关部门为小微便民企业、贴近社区就近便利的生活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七彩空间视觉城管”,文明创建工作提升行动中,扬州市文明办联合市城管局为市区邮政书报亭和放心早餐点等统一换上“文明装”。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市区各主干道上的放心早餐点都打起了崭新的黄绿相间的遮阳伞,伞面上“给城市增一片彩,为文明添一份力”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市文明办和市城管局还联合聘请市区所有邮政书报亭和放心早餐点的经营者为“维护市容劝导员”。“接过聘书,感觉就像成为城市文明的形象代言人。”一位书报亭主说,这不仅意味着自己要礼貌待客,同时还要纠正身边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动更多市民参与城市文明建设。位于友好医院和新顺水楼马路对过的邮政书报亭在高档住宅桐园开建之前即已存在,那时,破旧民居有碍观瞻,而书报亭则比较时尚。桐园开建以后,城管人员找亭主谈话,要其向北移动,闭口不谈补偿等问题。亭主坚决不从。城管部门最终尊重亭主意愿,没有直接或变相施加压力难为亭主。该书报亭正常营业至今。

多年来坚持24小时营业的只有可的便利店一家(其余的店说是24小时营业而实际上后半夜不营业或半营业)。营业员数量等同于白天,且不设置卧具,同时灯火通明,才叫24小时营业。撑着扬州夜市的功臣包括可的便利店。2012年11月6日凌晨2时左右,一名持刀男子闯入苏北医院附近的可的便利店准备抢劫,被机智勇敢的两名女性店员吓退。《扬州晚报》11月19日A14版给予报道,11月20日A9版又以《“可的超市”抢劫案敲响警钟警方支招24小时便利店安全》,这是对沉着应对歹徒的可的员工的褒奖,大而言之是对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工作上的支持。

扬州市有关部门的服务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可的便利店管理人员反映,扬州市有关部门向该公司员工收取的有关费用比苏南高。扬州与苏南等地的可的便利店有广泛的横向联系,同时也就形成横向比较。希望有关方面对此引起注意。如果反映情况属实,是否可以把有关费用降下来?上海农工商集团重视长三角的扬州市场,扬州要正面地吸纳该集团辐射。在商言商的同时,放眼长远,从细微之处开始融入上海都市圈。可的公司曾经销售淮牌特制盐,每袋1.05元。在实际收费时一度收取1.10元。人民币分币几乎脱离流通了。人家买一袋盐,只好这样收费。结果,有人拿着收费小票举报,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有关部门说,你们可以同时卖两袋,就好收费了。如果这样,岂不是强卖?有些店(非可的店)卖此种盐,也收1.10元,但把小票上的品名打成糖,算是蒙混过关了。如可的这种重信誉的品牌店不至于有意冲撞《盐业法》、《物价法》。经过一番争拗,可的便利店现在不再销售食盐了。这对消费者也是不便。希望有关部门切实解决食盐价格不便于收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