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短新闻≠残新闻

我上篇所写《“短”是新闻的“命”》一文,侧重阐述的是“新闻要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就如何走出“短新闻必分量轻”的误区 ,如何破除“重头稿件难写短”的观念,以及如何讲究短新闻采编技巧进行了探讨。

本篇侧重研究的则是,要注意在强调写短新闻之时可能被掩盖的另一种倾向,即,为盲目追求新闻的短,违反新闻采写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导致新闻残缺,成为“残新闻”。这种所谓短新闻,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更不是受众所欢迎的。

请看以下残新闻的案例。

不久前,南方日报和扬子晚报分别刊登了关于北京西单“磕头王”和南京家长举报幼儿园乱收费的报道,现选录如下:

《“西单磕头王”被曝家产丰厚》

本报讯 日前,一网友发帖称,“西单磕头王”带着两个儿子和老母亲纵横西单,磕头行乞,多年来收获颇丰,家里拥有四辆私家车、数套北京房产。据透露,该男子曾仅用一个小时就磕头讨得4000多元。“西单磕头王”被曝光后,迅速成为网友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截至昨晚18时,该网帖点击超过10万次。有网友调侃道,这利润率太惊人了,按平均每小时1000块,每天工作5小时,每月干20天算,年收入就达120万。(南方日报)

《宁一家长持视频举报幼儿园收赞助费》

本报讯 幼儿园赞助费屡禁不止,昨天下午,家长杨先生带着一段视频到南京市物价局“实名举报”幼儿园收赞助费。据了解,今年5月,杨先生在该市建邺区一家幼儿园咨询入园政策。园方表示,幼儿园正在装修需要社会资助。杨先生怀疑该幼儿园乱收赞助费并录下视频。视频里,幼儿园的老师有这样一段表述:“我们不收赞助费,但也需要各界的帮助,反正家长是自愿的。”对此,南京市物价局相关人士表示,这段视频并不能作为幼儿园收取赞助的有用证据。而且,杨先生也没有交赞助费和提供相关票据,无法在法律上形成有效的证据。(扬子晚报)

这两条新闻稿存在着同一个毛病,就是五大新闻要素中的“何人”要素残缺。就连西单磕头王究竟姓甚名谁?家住哪里?都没交代清楚,何来其数套房产、四辆私家车的依据。至于举报南京幼儿园乱收费的家长杨先生,也未交代是何方人士,是哪家幼儿园幼童的家长。笼统说“磕头王”、“杨先生”,不仅使新闻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甚至有捕风捉影制造假新闻之嫌。关于新闻要素的必要交代是不可缺少的,新闻要写短,绝不是靠对这些新闻要素的省略。

再看10月6日新京报刊发的《文化部叫停孔子和平奖》:

本报讯 由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孔子世界和平奖”公益基金日前启动。据介绍,该奖评选对象是为停止正在发生的战争或暴力行为,对将要发生的战争危机或暴力行为进行斡旋化解、为裁减和销毁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做出杰出贡献的世界各国的机构和个人。去年创立的民间奖项“孔子和平奖”将首届“孔子和平奖”授予中国荣誉主席连战,但颁奖时连战缺席。上月底,文化部叫停了“孔子和平奖”。

这是又一类典型的“残疾新闻”,其“残症”的名称为“新闻主体概念不清”。文中关于孔子和平奖出现三种提法;“孔子和平奖”、“孔子世界和平奖”、民间奖项“孔子和平奖”。被叫停的究竟是哪个奖文中交代得并不清楚:标题是不带引号的孔子和平奖,文首介绍的是“孔子世界和平奖”,最后的提法也是文化部叫停的,是带引号的“孔子和平奖”。由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孔子世界和平奖”也可简称为孔子和平奖。文中对带引号的“孔子和平奖”均为正面介绍:“去年创立的民间奖项‘孔子和平奖’将首届‘孔子和平奖’授予中国荣誉主席连战”,并无任何贬义的评述,更没讲述被叫停的理由。为此,读罢全文,让人弄不清楚被叫停的究竟是哪个孔子和平奖。如果被叫停的是第一个,就应在最后一句写明是“由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孔子世界和平奖”;如果被叫停的是第二个,也应写明是民间创立的“孔子和平奖”。并且应当说明该奖被叫停的理由,从而使人能明了与被叫停“孔子和平奖”之间的内在逻辑。此稿在叫停此奖的表述上虽说省了几个字,但使读者一头雾水,甚至会误读,可谓得不偿失。

下面这条“残新闻”的病名是“新闻主因逻辑关系混乱”。

《六岁女孩吃瓜子不吐壳引发肠梗阻》

日前,六岁的小英因为四天排不出大便加上剧烈腹痛被父母送进广州医学院附属港湾医院急诊。检查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小英的小肚子竟然被一大团带壳的瓜子给堵住,引发了肠梗阻。据介绍,小英一个人连壳吃了差不多500克的葵花子,导致肠梗阻。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按常规给小英灌肠,希望帮助她排出瓜子,可做了两次仍然无效。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医生只好徒手把堵住的瓜子壳挖出,而这样弄出的带壳瓜子足足装了一小盆。据主治医生表示,由于其进食的瓜子太多,难以消化,导致大便秘结、腹胀,甚至造成肠梗阻、破裂出血。(大洋网)

此稿关于小英患导致肠梗阻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吃瓜子不吐壳”,另一种是“进食的瓜子太多”。这两种原因虽有接近之处,但毕竟不尽相同。况且,“吃瓜子不吐壳”是记者在题、文中表述的;“进食的瓜子太多”,则是主治医生表示的。从把“吃瓜子不吐壳”做进标题来看,记者倾向于不吐壳是主因;但从一般性常识来看,主治医生的诊断应更具权威性。新闻主因逻辑关系的混乱,导致新闻眉目不清,从而造成对此新闻事件理解的混乱,影响到该报道理应发挥的社会效益。

下面两条北京晨报近期刊发的短新闻,残在了缺乏必要的说明上:

《〈见与不见〉作者告出版社侵权》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去年因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映,让小诗《见与不见》为人们所熟知,很多人将其认作是仓央嘉措所作。但是,作者谈笑靖(笔名扎西拉姆-多多)将出版相关书籍的出版社告上法庭,讨要自己的署名权。昨日,北京东城法院一审判决,出版社停止出版发行认为《见与不见》是仓央嘉措所著的图书。

被告上法庭并被停止发行的是哪家出版社?难道是全世界所有的出版社吗?或者是国内所有的出版社?看来不是。那么,关于被诉出版社名称这几个字显然是应当加上的。再看下篇例子:

《29吨汽油泄漏1800余人疏散》

前晚10时许,大兴区瀛海镇三槐堂村西侧104国道瀛海路口,一辆大型油罐车与一辆轿车相撞,造成油罐车阀门损坏,罐内29吨汽油5分钟内流尽,其中大量流入下水管道。事故现场周边1800余人紧急疏散,村民不得不在村外过夜。周围多个路段被封锁,数十辆消防车、水车对下水道内的汽油进行清理。截至昨晚9时,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事故中一名年轻女子死亡。

“事故中一名年轻女子死亡”是何原因?与汽油泄漏有关系吗?不做交代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猜想其死亡并非汽油泄漏所致,而是其他原因。该文若能将这个年轻女子的死因加以说明,使此稿件成为健全新闻,自然也就避免了读者的猜测。

再看10月25日广州日报的消息《广东再连发幼童被碾死事件》:

本报讯 24日,佛山遭碾压女童小悦悦父亲的律师称,女童父亲认为女儿离开的打击是任何经济补偿都无法弥补的,已决定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并希望肇事司机得到应有的法律裁决。此外,小悦悦的悲剧在广东两地再次上演:23日中午,东莞长安镇3岁男孩杜杨洋被货车撞倒,两次碾压后当场死亡;24日下午,再有几天就满3岁增城小女孩悦悦,在自家门前被车撞倒,头脸被碾过抢救无效身亡。两位肇事司机已被控制。

这条新闻让人看了真有点晕。因为,佛山小悦悦被碾事件沸沸扬扬,谁能想到几天后又有一个叫小悦悦的广东小女孩被碾。特别是,新闻开头讲的是佛山小悦悦父亲律师的陈述,乍一看还以为最后一段是佛山小悦悦被碾事件的背景交代呢。

要避免这样的误读其实很容易。只需在“再有几天就满3岁”与“增城小女孩”之间加上“也叫悦悦的”五个字就行了。虽然多了5个字,却可以避免可能给读者带来的阅读麻烦,还会使读者从这种两个悦悦的巧合中产生唏嘘感叹,增强新闻的震撼力。这样的短不可取,这样的长有必要。

11月初,首都各报刊发了《图书B2C开打价格战》的消息,其中多数媒体虽然把图书B2C做进了标题,但文中只是介绍了苏宁易购图书频道与当当网比拼的情况,并未对图书B2C这一专业性词汇进行必要的解读。11月1日的北京晨报则不然,特意加上“B2C网站是指提供企业对消费者间电子商务活动平台的网站”这句名词解释。不仅有助读者对这条新闻内容的了解,还增强了新闻的知识性,此处的加法是有益的。

近来,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感受与官方数据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质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在围绕雾霾祸首――PM2.5的报道中,都在注意“短”的同时,加入了对PM2.5(可入肺颗粒物)与PM10(可吸入颗粒物)这两个名词的解释,体现出这些媒体在对新闻长短认知和处理上的辩证。

(作者为北京日报高级记者、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