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众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众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大众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它使得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全球性的大众文化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同时其纷繁复杂、变幻莫测对我们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构成了不小的冲击。本文将思考和探讨在大众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现实问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思考和探索

“人文素养”就是指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标准当中。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人文教育是要使人活得更自觉、更崇高、更高雅,有着更为宽阔的心胸,更加注重精神追求。本文旨在通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举措,初步探讨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关于大众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思考

1.与大众文化相比,经典文化、主流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说,其作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英国人崇拜莎士比亚,法国人景仰雨果,普希金是俄罗斯人的骄傲,德国则以诞生了贝多芬为荣,经典文化、主流文化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道德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经典文化和主流文化来说,大众文化既是其“从”,又是其“补”,但不可或缺,少了它,便没有文化的多样化。大众文化虽是快餐文化,但可以起到以闲适消解奋斗之“累”、以消遣舒缓跋涉之“苦”、以放纵释放殚精之“闷”、以调侃转换处事之“烦”,其作用确实不可否认。

2.大众文化的发展态势总体上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其中也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比如很多大众文化也对亲情、真情等人性美好一面的赞美,同时也呼唤和平与环保。在教育和引导中应当更加强调其积极一面,使其可以取代大众文化消极一面在当代中学生的主要影响。不断提高大众文化的品味,使其更适合当代中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校园当中的大众文化发展程度,警惕其对经典文化的“侵略”,从而才能够把握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向积极一面提升。

二、语文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1.营造积极向上文化环境,创设自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1)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展现学生多元、活泼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提升语文文化品位。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就学生个体及小组的学习品质、态度、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实现学习方式的价值,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入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2)倡导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本是一个美丽的学科,其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富有人情意味的心路历程。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拿到一篇作品,要让学生自主、活动、开放、积极地发现、探究、感悟作品中的意境和神韵,让学生带着协商或“挑剔”的眼光去审视作品,以获得真实和丰富的感受。

2.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提升当代中学生文化人格,塑造审美的心灵

学校注重对当代中学生的主文化人格的培养,实质就是要使当代中学生形成积极的文化素养并且实现自我导向的内部调整。使其从大众文化单方面的吸收着成为主动去适应,并且对大众文化的消极部分进行改造。文化的美感最终缘自学生心灵的美感,一切美的光采是来自心灵。审美的心灵应该是充满生命的灵性、激情与创造力,是具有人文关怀意识,是能在生命的创造与发展中获得快乐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及课外自由练笔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走进自然与社会,并能及时捕捉、感受和评价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学会以敬畏、宽容和愉悦的心情生活,学会对全人类表现出悲悯情怀和真切之爱。

3.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感染熏陶。巴金说过:“语文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品读,但不刻意。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体察课文中展现的情感世界。在蕴涵情感的关键处点拨学生心灵琴弦,让人文意蕴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学生灵魂的至深处。以教学老舍的《想北平》为例,我们可以用幻灯打出文中的语句“不要再说了,要落泪了“,让学生反复诵读,认真品味语句的深层含义。在语言的领悟、感情的体会中,学生可受到人文思想的感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培养情感为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感悟别人优秀作品中的思想,学会表达自己生命历程中的心灵体验。

4.全面评价学生,在教学中把握契机,养成正确的评价观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全面评价学生既能肯定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评价观。而在全面评价学生时体现人文性,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能在大众文化背景中更自如地把握自我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因为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受流行作品的影响,一度在情感上“悲伤逆流成河”,对人和社会抱有悲观情绪。某学生在学习外国小说《桥边的老人》一文时,说了这样几句话:“这样一个76岁高龄的老人,因为战争,家园被毁了,家人全死光了,连心爱的动物也要被毁掉,我觉得战争太可恶了,人性太丑陋了,世界太悲凉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太悲哀了。”这是思想消极脆弱的表现,不即使引导,会很容易在挫折中迷失方向。我当时及时回应了几句话:“对战争的厌恶,这是全世界人民共通的情感,从你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你有一颗强烈的悲悯之心,这是世界走向永久和平的希望之所在。但在老人的身上,我们还应读出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这是千百万在战争中的百姓身上尚存的人性的光辉。只要人性还在,希望就在,和平就不是神话。

5.在语文阅读中,兼收并蓄,学会取舍,提升是非辨别能力

当代中学生由于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当中,所以其思想较单纯,看问题较片面,思想较功利。对于个人和社会、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常常是难以把握。所以,应当指引他们在接触大众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提高自己对外界是非的辩解能力。文化背景下,光有理论指导,效果甚微。为此我们学校特别为学生开设一周一次的阅读课,每个班级建立一个读书角(教室后面设立4平方米左右的读书角,学校统一配置书柜,每学期有必读书目和可读杂志,图书由班级专人负责),坚持不懈的阅读和摘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不容置疑,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饱读经典就如同修炼内功,不能急功近利。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充分利用阅读室(阅读课)和图书馆,让学生阅读高中必读书目和其他美文,要求学生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起到对大众文化有很强的免疫力,在阅读中兼收并蓄,学会取舍,提升是非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