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功能对等论看中药说明书的英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功能对等论看中药说明书的英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功能对等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对等。本文拟用该理论来指导中药说明书的翻译,指出在翻译中药说明书时只要译文从格式和内容上与原文达到功能对等,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关键词:功能对等;中药;翻译

一、中药在医学界的地位

中国医药学在医学界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功效,在各领域发挥着其独到的作用,倍受西方人士的青睐。

笔者发现,目前谈论中药说明书翻译的文章和书籍不多,笔者试图从尤金.奈达(EugeneA.Nida)功能对等(亦称动态对等)理论出发,对中医药说明书的英译做一番讨论,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来研究中药说明书翻译,规范中药说明书翻译。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奈达在《翻译科学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指出“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ptor and message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which existed between the original receptors and the message)”[1](P.159)。后来《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他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根据奈达给翻译下的定义“翻译在于,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一要再现意义,二要再现风格”[2](P.117)。功能对等应包括三个含义,“最切近”、“自然”和“对等”。“(1)对等,是就原语信息而言;(2)自然,是就译言而言;(3)最切近,则是将以上两者结合在一起,要求最大程度的相似”[1](P.117)。本文要讨论的正是翻译中的这种相对等效。

三、中药说明书英译不可能实现绝对对等

正如奈达所说,“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两篇不同的话语之间并无绝对对等可言,译者寻求的应当是最切近的对等,也就是说,应当使译文最大限度地切近原文”[1](P.117)。中药说明书的翻译也不可能达到绝对对等,原因是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如在“养生丸”说明书中,“由于环境的污染,各种理化及放射性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到人类健康,虚耗精气,出现头晕耳鸣、要膝酸软、脱发齿摇、健忘早衰、精神疲惫、气短喘促、滑精早泻、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差等表现。”显然,要把它译得绝对对等是不可能的。为了使译文条理清楚、一目了然,我们在“…损害到人类健康,虚耗精气”之后断句。然后把用来表示症状的九个四字词组合并成一个英语长句。请看:

Because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as well as various physical, chemical, and radioactivefactors, the human body gets harm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nd its vitality impaired. Then come dizzinessand ringing ears, weak knees, hair loss and loose teeth, forgetfulnessand premature senility, general fatigue, shortness of breath, premature ejaculation, poor appetiteand indigestion.

这样的译文忠实通顺、明白流畅,达到了翻译的目的和要求,达到了翻译的动态对等。

四、中药说明书英译如何实现功能对等

翻译中药说明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消费者理解和熟悉中药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适应症及禁忌等,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因此“译者就必须在译语环境里找到能调和和激发接受者产生相同或相似联想的语言手段”[2](P.117),有效地传达中药的信息。同时有学者指出,检验译文质量的最终标准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能使读者正确例假原文信息,即“忠实原文”;(2)易于理解;(3)形式恰当,吸引读者[3](P.217)。笔者认为,一种药品的说明书用适当的形式译出,能使外国友人理解并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那药品说明书的翻译就达到功能对等了。

(一)格式

目前有些药品说明书,尤其是港澳海外出品的常用药成分、功效、用法等并没有分条细缕地列出来,给人一种含混、模糊之感,如:

祖传秘方,选料上乘,古法炮制,功效独到,祛风祛湿,止痛止痒,蚊虫叮咬,跌打刀伤,水火烫伤,四时感冒,头痛头晕,万应万灵。居家旅行,必备良药。

该说明书连诸如禁忌、包装、生产日期、失效日期等西药说明书中的基本构成要件都没有附上。笔者认为应按西方人熟悉的格式改写原文,并清楚明白地逐条列出:

Composition(成分)

Action(药理作用)

Indication(适应症)

Administration(用法)

Dosage(用量)

Contraindication(禁忌)

Packaging(包装)

Date of Production(生产日期)

Date of Expiry(失效日期)

(二)药名

除了改变药品说明书原有的格式外,对于方剂名称的翻译也应该提倡改写。如香港某医药公司生产的“鼻敏灵”和“颈椎灵”,译者以拉丁词nasal和cervix为词干,参照诸如penicillin和aspirin等药品名称的构成,创造性地将这两个方剂名译为“Nasalin”和“Cervilin”,诸如词类妙手偶得的佳译无疑会在较大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赢得顾客的青睐。

再看“妇颜宝”的翻译,“妇颜宝”从字面上看是一种美容产品,实际是用来治疗妇女内分泌紊乱等症状。如果按字面意思译为“Complexion-nourishing Pills for Ladies”一则译名太长,二则没能再现说明书的核心内容和商品的真实信息。如根据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将其译为“Gynecure”(gynaecological+cure),即为“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这样的译名不拘泥于字面意义,不但没有“跑题”,而且与原商标神韵相通。还有其他的产品如:“养生丸”、“肺咽清”、“鼻敏灵”如果采取对等直译的方法,他们的译文分别是

“Health-improving Pills”, “Lung-pharynx Clearing Pills”和“Nose-allergic Pills”,这样的译名,从忠实的角度来看亦未尝不可,但译名拖沓,不符合通俗简洁的原则。不如依据功能对等的原则,采用拉丁文和英文相结合的办法,将它们分别译成“Vitapill”(vital+pill), “Pulmoclear”(pulmonary+clear)和“Nasowell”(nasal+well)。这样既贴切恰当,又简明易懂,自然会有好的宣传效果。

(三)内容

由于中医语言过分文学化,翻译时译者必须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使用符合西方文化观念和习用语言结构模式对说明书的语言文字进行酌情删改,从而达到刺激国外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在“鼻敏灵”这份药品说明书中写道:

鼻为肺之窍,是呼吸道的门户。外邪袭肺,多从鼻孔而入。由于目前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直接由鼻孔吸入。

译者将原文进行了必要的删减。译文如下:

The nose, which is the entrance to the lungs, is an organ for breathing. It is throughthe nose that external pathogenic factors, such as pollutants and dust particles in the air, invade the lungs.

(养生丸)有调理修补机体亏耗之功;延年益寿之效;对肿瘤化放疗术后,亦起促进康复之用。故本品实为男女老少保健养生,延缓衰老必备之妙药。

译成英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英语的语言习惯,灵活处理。请看:

Vitapill adjusts, invigorates and rejuvenates the body and speeds up the patient’s recovery after chemotherapyand radiotherapyof tumor. It is indeed an ide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of diseases and for delaying aging, irrespectiveof the patient’s sex and age.

上述两例译文通顺流畅,读者一目了然。译语接受者从中获得的信息和原语接受者从原文中得到的信息一样。这就达到了翻译和交流的目的,达到功能对等。

翻译无定法。但由于两种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翻译的绝对对等很难实现。我们只能追求功能对等,它告诉我们,翻译工作者在掌握两种语言的同时,还要掌握好两种不同文化和其他必要的知识,多考虑寻找在另一种语言中最接近的“对等”,翻译时才能左右逢源。因此不管中药的说明书怎么译,都应遵循“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原则[2](P.118)。

参考文献

[1]E. A. 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 1964.

[2]文月娥.从功能对等看中式菜谱的英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