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中等职业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中等职业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

1.招生难。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出现连续减少的现象。其中从招生数来看,1999年比1998年少招46. 25万人,2000年比1999年又少招61. 4万人;从所占比例来看,199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8.3%,1997年则下降为56.2%, 1998年下降为55%, 1999年为53.4%。80年代出现过的中等职业教育红红火火的场面已经很难看到了。很多学校都出现了招生难的情况。

2.办学难。在招生人数下降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降低,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严重匾乏,致使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家长对把孩子放进职业学校不放心。于是,中等职业教育陷入恶性循环,举步维艰。尤其是农村专业和城市的第二产业专业难以为继,学生、家长都不肯问津。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改做他用,导致教育资源大量流失。

3.就业难。以前,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的政策,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用为就业发愁。现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经济转型调整,大量的干部、工人下岗分流,占用了一定的工作岗位;同时,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切实执行,6000多万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抢岗位,在社会上形成了“不用读书可打工,读了中专也打工”的偏见。有些用人单位不顾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学历,导致人才使用“高消费”,许多高层次学历者挤占了中等层次学历者的就业岗位。

二、影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

1.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这是最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近几年来,各地都在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减慢,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进行改组改制,出现了大量职工下岗,对一线劳动力的需要大幅度减少,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发展联系是最密切的,因此,不可能不受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

2.教育体制的制约。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管理体制经过了较大的变革,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仍然具有很强的传统性,仍然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计划经济时期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所遗留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封闭办学等不合理的布局结构,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资源的运行规律,造成了目前职教资源的相对“固化”、“僵化”。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方面由于财力不足,导致职教资源没有增长;另一方面分散办学、重复建设等,又导致职教资源存量闲置。矛盾的交织,导致职业教育整体效益难以提高。

3.观念上的偏差。这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黄炎培先生早在1917年就指出,“盖社会积习重士而轻农、工、商。贵劳心而贱劳力,千百年养成之,非一朝一夕所能返……”时间已过了80多年,但社会上一些人总还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了前途。尤其是现在,我国独生子女已陆续到了考大学的年龄,家长对他们普遍存有望子成龙的心理。

4.政策的不完善。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贯彻、实施方针、路线或完成某一重大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统一和引导人们意志、行为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要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我国的劳动市场和人才市场还很不健全,突出表现为:一是国家尚未完全建立起劳动准入制度,劳动市场还没有对就业者普遍提出必须具有职业资格的限制要求,导致了劳动者接不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照样可以就业的非合理的就业现状;二是企业用人缺乏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劳动者不同学历实行不同报酬的基本规定,致使一些企业招工无标准,在用人的学历上盲目攀高,造成人才消费、超前消费。

三、拓宽办学渠道激活办学机制

1.职业短训开拓办学新天地。现实生活向职业教育提出了一项紧迫任务,这就是密切关注人才劳务市场的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历教育与培训分轨的作法,加强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使企业自身的系统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为转岗、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教育和培训。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灵活多样地组织教育教学,实行学历教育面对社会的多种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既可接受单位委托,也可接受个人报名:既面向未成年人,也面向成年人;既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既进行单项技能传授,也进行系统技能培训.还可以派出教师到有关单位讲课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应争取成为各类等级证书的考点,成为下岗职工培训基地,成为某一区域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基地。

2.联合办学谋求职教大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在适应市场需求,举办短期培训,走自我发展道路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动态发展模式,与企业、普高、高职等合作,走联合办学,共同发展之路,从而有效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⑴、校企联办。在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进程中,职业学校的办学行为和企业活动全方位、多环节相互参与、穿插,从而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应。一方面职业学校经过市场调查,了解社会新的经济格局,了解企业在发展中对人才规格及劳动力标准的要求,主动地去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变化,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初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个层面上,针对企业对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劳动意识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的素质标准:学校可以把从企业获取的大量的劳动用工信息编辑成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预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可根据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新编、改编专业教材,增开选修课;可让学生参观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学校还可以安排老师到企业单位接受培训,了解生产发展情况,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学习最先进的专业技能,反馈于教学,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动脑学习、研究,掌握专业技能。

⑵、职普联合。职教与普高应该互相沟通,互相渗透,取长补短,综合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融普教和职教于一体,建立快捷、便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满足广大学生的升学与就业需要。在很多发达国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体现着综合性的特点,即:各个教育都贯穿着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术性升学准备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种职能。各类型、各层次教育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衔接。

综合高中位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中间地带。其培养目标是双重的,一是培养升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既包括普通高校本、专科,又包括高等职业院校本、专科:二是培养毕业后直接就业的中等层次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作。综合高中学生的学籍,根据目前的办学体制可确定为双学籍。招生列入中专招生计划,由中专统一招生,明确为中专学籍;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承认其高中学籍,使其可参加高中学生学科会考。综合高中学生有两种身份,即:既是高中生,又是中专生。

⑶、中高职衔接,即“3+2”模式。又称分段贯通式。将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校联合办学,学制五年,采取3+2方式,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两年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这五年的教学由中高职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并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招生对象为各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报考者在第一学期刚开始时,参加全省组织的“3+2”分段制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者,经省招考部门批准办理录取手续,由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前三年的教学,其间参加省里组织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三门课抽考。其它课程在对口高校的指导下,由中等职业学校自行组织教学与考试,三年后各科成绩合格者,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并且不再参加其他入学考试,直接进入对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二年之后,经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颁发的文凭。

四、改革教学体制实行弹性学制

1.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增强学校办学的活力,有利于自身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职业学校普遍实行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传统学制,学习期限的长短、教学计划的安排基本上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制定。毫无疑问,传统学制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但事实上,传统学制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上有很大的缺陷:其一,置学校主体地位于不顾;其二,无视职业高中学生差异性;其三,忽视专业的特殊性;其四,脱离现实的复杂性。这样,就使得学校办学被动,学校办得呆板,缺少活力,束缚了学校的发展。实行弹性学制,职业学校的每个专业既可以办全日制,又可以办半日制,还可以办业余时间制;既可以是一年制、一年半制的,又可以是二年制、二年半制、三年制的,也可以是三年半至五年制的。学生既可以进行全日制学习,又可以进行部分时间制学习(半日制、一周一次制、一年数周制),也可以进行分阶段学习,以学完规定课程达到相应水平为毕业标准。

2.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学校走向市场。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直接就业的人员。学生毕业后将走向市场,进入社会择业就业。市场把职业学校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将会日益密切。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提供宽广的技术知识、基本技能和多层次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和政府部门也期望企业能与职业教育紧密联系,互相沟通,获得企业的支持,职业教育市场化成了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的学生对口就业率的高低成了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职业教育如果忽视现实社会人才需求的特点,必将走入窘迫的境地。

3.弹性学制重视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近年来,由于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学校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卖方市场,渐渐地进入到买方市场的行列。为了维持办学局面,种种优惠政策纷纷出台,以吸引学生入学。各个职业学校都以多收、收满学生为前提。其直接结果,导致一个班级学生成绩悬殊惊人,在传统学制下,这些学生要平起平坐,共同学习,最终好的学生学有余力吃不饱,感到乏味;差的学生学习如骨在喉吃不下,许多学生渐生厌学之念,由厌而弃,成为流生,而特殊情况的学生也有可能解决不了就业与学习、经济压力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而成为流生。

参考文献:

[1]黄炎培:《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生命是怎么》,《教育与职业》第113期,1930年。

[2]叶立群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3]李四友等:《职业中学教学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4]孟广平等:《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李小莲:广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