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孔子“有效学习”思想发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孔子“有效学习”思想发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的确,教育只能给人指路,而不能代替人走路。教育的效果不是取决于教育者,而是取决于受教育者。只有当一个受教育者从心底里焕发出巨大的能量,自己迫切地去学习、去实践、去改变的时候,那么一切教育难题才都不再是难题,一切教学才能真正归于有效。

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比教知识、教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心灵,赋予心灵以力量。使学生自我觉醒、自我奋发,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学习进取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可贵的自我觉醒、自我奋发,正是有效学习的基石。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万世师表”,在我看来,是他能终身坚持“唤起学生自我觉醒、激励弟子自我奋发”的有效学习信念。在历史长夜中,如果没有信念,人类一定会迷失方向。尽管信念本身就像火把,其光亮与茫茫黑暗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但我坚信,正是因为有了信念,孔子才会看到文化蒙昧背后的教育曙光。

信念,带给孔子追求有效学习的不竭动力。而教学之恋,则成为孔子实现教学成效的关键。他将对教学的热爱,化作了自己一生的真诚行动与幸福体验,而最终,教学也没有辜负他的一片痴情。孔子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身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样才能获得有效学习的源泉。如果单单作“稻粱谋”,一味应付教学,一味牢骚于教学的辛苦,那么其教学效果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在“执着的教育信念”这一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孔子有效学习思想的几个维度分别表现在哪里呢?

我认为,第一维度就体现在,孔子在教学伊始,就构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

一、“优化战略”,实现有效学习之固守底线

孔子的战略目标,在他成为一名教育者之际,就已经明确了下来,那就是:努力培养“谙周礼”的复合型人才,去拯救当时那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在无数次遭遇孤独、饥饿、冷遇、痛苦时,孔子的战略目标始终没有动摇,相反,还在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优化,因此,他的教育大业才得以蓬勃发展,儒家思想才会最终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就应该积极地学习孔子构建教学战略目标的发展理念。无论处在教育的何种阶段、何种层次,都要明确自己当前的主要任务,这样才能避免次要因素的干扰,目标始终如一,从而不断接近自己的教学理想。

其次,要扎实地学习孔子根据教学情境不断优化教学目标的发展理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教师应该具有现场感受能力,及时地发现学生的现实状况与战略目标的距离,优化教学目标,使之更接近学生能努力达到的实际。然后引导和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索、交流,以及体验、感受、反思等,从而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他们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其自主、有效地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的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战略目标统领下的一个个鲜活的节点,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努力的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孔子一生对教育战略目标的固守以及对教学目标的不断优化,给每一位教师指明了业务发展的价值趋向。

二、“以学促教”,实现有效学习的永恒基础

从懂事开始,孔子就在寻找让自己快乐的事:幼时模仿长辈行礼,少年有志于学,50岁时觉得自己饱经沧桑后,可以认真学一下最深奥的《易经》了,就潜下心来刻苦钻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就是孔子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始终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就是孔子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

我认为,坚持学习,给孔子的人生带来五大裨益:

(一)广泛学习,使得孔子拥有了更多的思维工具,逐渐提高了他观察问题,评价好坏,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广采博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更使他领悟出别人尚未领悟的道理,站在那个时代的前沿——高瞻远瞩。

(三)孔子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学到了构建知识大框架的本领,从此能够有效地解决人生问题、教育问题。

(四)在刻苦学习中所积累起来的良好习惯、端正态度、坚韧毅力,使孔子做任何难事都无所畏惧、满怀信心。可以说,良好习惯、端正态度、坚韧毅力,正是孔子教育事业成功的关键。

(五)坚持学习,让孔子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妙招迭出、游刃有余。丰富了其教学手段。

学习给孔子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但更大的快乐还在后面,在学到一定程度后,孔子就已经被誉为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了。五湖四海各路学子纷纷前来拜他为师,这说明他的学问、人品、阅历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他过去是一个人学,虽然快乐,难免孤单,现在那么多学生跟他一起学。更让孔子下定决心——以学促教。孔子的切身体会是,当老师的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体会到“诲人不倦”的快乐。他品尝到了传授知识并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的幸福。而后世钱穆、陶行知之所以成长为教育家,也正是以孔子为师,把自己的教育生涯构建在不断学习这一基础上的缘故。

孔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诱惑就是思。他曾经昼夜思考一个问题,也没有思考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反而使自己的心灵陷入混乱。他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告诉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思考必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思考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的确,教师追求有效学习,有一个重点,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中思、在学后想,并总结收获。所以教师在自我评价课堂实效时,最简单的切入点,就是看教学中全班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围绕教学目标主动运转起来,有没有出现课堂主动提问现象,为了实现学思结合,教师的学习经验有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这种学习经验对学生的学习究竟有多大帮助?

由此可见,以学促教,是一种通过教师的潜心学习,以优化的教学目标、优化的教学内容、优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励学生优化学习的一种积极价值观。它是教师实现有效学习的永恒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