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把学校教育和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学习工作交替性、教学内容职业性、教学资源双重性、教学主体多元性等特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以人为本,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育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才能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

[关键词] 工学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XJK011BZJ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周旺东,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建设,湖南 娄底,417000;贺文莲,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湖南 娄底,417000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5-0068-0003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特殊教育形式,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实践性、就业导向性等显著特点,它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围绕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做文章。工学结合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学习工作的交替性与学生身份的二元性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校内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其身份也随着这种交替性体现出在校学生和准企业员工的二元属性。

(二)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教学计划的灵活性

工学结合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学生如何就业来设计,体现职业性。由于各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生产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在制定工学结合教学计划时,必须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才能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对接,使工学交替的时间与企业吻合。

(三)教育资源的双重性与教育主体的多元性

工学结合是校企融合的产物,学校和企业是学生学习的共同场所,从而使高职教育资源体现出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又使高职教育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学校教师、企业职工和社会其他成员都或多或少地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增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高职教育注重技术教育,重视个性发展,但不能忽略文化培养。因此,顺应工学结合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发展的“能力人”, 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价值的“道德人”,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又为社会政治服务,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有机统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约束学生的手段,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导致学生的逆反情绪。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生参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地与社会相接触,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可能与社会实际相冲突,学生难免产生疑惑。如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职能不能与服务职能相结合,不为学生释疑解惑,学生就不会安心学习和工作,工学结合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统一。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生的活动空间在不断扩大,既有学校教育,又有企业和社会实践,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想为学生所想,急为学生所急,尽力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问题,才能探索出开放性教育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新路径。

(二)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性

第一、必须加强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较高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重要条件,以往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材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少而抽象,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所以,补充各企业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借工学交替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服从管理、精研业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职业纪律的习惯,养成艰苦奋斗作风,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必须加强职业能力和企业文化教育。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完成特定职责、胜任岗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企业文化是高职大学生走向社会、融入企业首先要了解和接受的精神文化。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跟随高职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在接触社会、参加企业劳动的过程中,为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培养其劳动观念、创新能力、思辩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增强职业素养。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要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班级管理之中,建立类似企业的班级管理机构,用企业管理制度来管理班级,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前感知企业文化,并激励其按照企业要求规划职业生涯,严格要求自己,快速实现角色转换,为今后顺利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必须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化教学体系。工学结合背景下,工学交替必然要打乱传统的课堂教学计划,使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按原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必须整合原有思政课程内容,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如:理论教学模块、专题教育模块、自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在校期间注重理论教学模块和专题教育模块,工学交替期间注重实践教学模块和自学模块,缩短校内课堂教学时间,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

(三)更新教育方法手段,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延伸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工学结合模式下,为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须压缩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延长实践教学时间,使思政课教学无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因此,建立课程网站和职教空间,按照自学要求上传自学模块,才能把课堂教学的时空延伸到工厂、企业,有助于解决思政课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

第二,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思政兼职教师,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养成相结合。工学结合模式下,课堂教学时间在缩短,专业与实践教学时间在延长,因此,须借助企业优秀人才和专业课教师等教学主体,在企业实训和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走向企业,形成学校与企业共管、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携手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从封闭转向开放。

第三,加强相互交流,思政教育与学管工作有机结合。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使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双赢。思政课教师只有加强与辅导员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把学生工作中的相关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辅导员只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生活、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跟进企业,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不因工学结合而留下空白。

(四)创新教育工作机制,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第一,建立协调统一、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新机制。工学结合使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地域空间不断扩散,高职院校只有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决策科学、信息灵敏、反映及时的领导与协调机构,才能统一规划、实施和考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全校一盘棋。

第二,建立符合工学结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传统的高职教育制度是建立在校内教育基础上的封闭式管理制度,与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明显不符,必须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思政课教师聘任和培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弹性学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思想表现与行为规范的评价与考核制度,健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励机制,构建高职院校与属地管理的地方政府、社区及学生家庭的沟通联络制度,才能保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

第三,建立校企互动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职业道德既是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只有建立校企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才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高职院校凭借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优势,可以协助企业培训职工,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把能工巧匠和模范人物的事迹整理成册,作为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教材,把质量监控标准和人事管理要求作为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案例,作为高职学生的校本教材,丰富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第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开放式育人格局。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高职院校一家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战略任务。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拓展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建立适宜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生态环境。

(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必须培养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有机结合的人才。因此,考核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采用对学生既考理论、又考实践,对教师既考课堂、又考课外的“综合性”评价模式,以促进学生既学好理论,又勤于实践,引导教师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上来。对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既要考核结果,也要考核过程,尤其是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锻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作为考核的重点,突出学生和教师在企业中的表现的考核,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和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萍,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初探[J].职教论坛 ,2009,(12).

[2]梁英平,唐晶晶.工学结合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4).

[3]欧阳剑波,苏冰星.“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生思政教育亟待实现的四个转变[J].职教论坛,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