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百年孤独式的悲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百年孤独式的悲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

电影《野草莓》海报 《野草莓》是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的经典之作。影片以一种梦幻式复调的结构形式,通过伊萨克医生的几个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为我们展现了他在垂暮之年的惊醒,是以梦境中死亡的威胁让他在接受一生中最大的荣耀之前的灵魂的惊醒。影片中那黑白交错的画面,处处给人以冷漠、死亡与无力感,爱的缺乏让人们都陷入了一种心灵无处安放或根本就不想去安放的绝境。

有人说影片中有导演自己的影子,对爱的渴求,对亲情的质疑,对天主教的质疑。也许是的。因为我相信如果对这种生活没有一点经验是不会拍出这么深刻的作品的。下面想探讨一下作品中伊萨克医生冷漠的根源,或者说产生悲剧的根源。

一、少年时的创伤性经历

野草莓在影片里已不是单纯的一种植物,它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它是伊萨克医生童年最美好的象征――表妹,同时,它又是他初恋失败的见证人,它见证了表妹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了他表哥的怀抱。就像他在归途中又旧地重游,来到了那片野草莓生长之地,也正是昔日他和表妹的美好爱情开始、结束之地,对于他来说,那是一个既让他心动又让他心痛的地方。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分析的话,也许正是这种童年时的创伤性经历成了伊萨克内心孤独冷漠的根源。正如影片的开头,伊萨克坐在书桌前写东西时的自白:“在我们与其他人交往的关系中,我们主要讨论与评估……他人的性格与行为,这就是我与几乎所有所谓的‘人际关系’绝缘的缘故,这使我晚年生活十分孤寂,我的生活充满辛劳但我仍感激上苍,一开始我要赚钱糊口,后来醉心于科学研究 ,我是个老学究,有时候我对我自己和身边的人都相当冷酷……”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不信任和攻击别人的劣质让他放弃了朋友、家庭,独自一人躲进了科研、学术――工作之中,从而使他的生活只有工作与荣耀,孩子、妻子甚至是母亲他都毫不在意。这种对亲情的否定与拒绝正是因为他童年时的那场失败的恋爱,因为那多嘴的双胞胎,他所爱慕的表妹沙拉正是受到了爱闲言碎语的双胞胎的嘲笑才受到了伤害,并导致了表妹放弃他们的爱情转而投向他们的表哥。也许一开始他的确像他所说的那样要赚钱糊口,但是辛苦的工作并不是放弃爱情和家庭的借口,如果想的话,我相信这两者之间是可以做到平衡,互不干扰,而且还能彼此成为动力的。

二、敏感、懦弱的性格

也许我们都认可正是因为表妹的背叛从而导致了伊萨克的受伤和对爱情的失望或者是绝望,所以才导致了对妻子的冷漠对儿子的无视,更不用说儿媳。但是如果说是因为表妹的背叛才导致他以后的冷漠的话,按理说他应该恨沙拉才是,但是我们从影片中看不到他对沙拉有任何的恨意,相反他在沙拉的面前一直都是仰视的,他爱沙拉,一辈子都念念不忘,但是为什么当时他就失去了她呢?这就是我要说的,伊萨克的冷漠与自私。他一生的悲剧,不是因为童年的创伤性经历,那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应该是他的自身的原因,他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敏感又懦弱的性格。就像沙拉受了双胞胎的嘲笑后哭着跑出去时说的那段话“伊萨克人很好,品行端正并且敏感……有时候我觉得我比伊萨克老许多,虽然我们同龄,但他像个孩子。”这句话给我们了答案。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既然不是因为怀疑沙拉移情别恋而厌弃分手,并且沙拉在伊萨克以后的一生中都是他处于孤独之中时的精神伴侣,是能够给他希望的良药。也正是因为他的孩子气的敏感与懦弱,才使得伊萨克不挽留、不争取,只会眼睁睁的看着他的爱人离去。这就说明了伊萨克虽然学习上、事业上很成功,但在处理情感、家庭问题上显然是个低能儿。

他处理家务上,从跟随了他几十年的女仆那里就可以看出,他连叠衣服、收拾行李都不会,处处都依靠仆人,就像他自己说的“院系差点把我变成个光荣的。”他处理感情问题一点也不强于家务。他的失恋、婚姻不幸、孩子的教育、对待他的母亲都可以说明他的无能。他就像是一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不与他人交流。心爱的女人离开,他无能为力,没有挽救与争取;结婚后,妻子的歇斯底里,他只会用镇定剂来疗治,而不是用心和爱去沟通,也正是因为他自己的爱无力才让他的妻子因得不到他的真爱、重视才慢慢变得偏激、易怒、并最终歇斯底里而致死。他亲眼看到妻子出轨时竟能如此冷静,实在让人寒心。那是无爱的最好证明,在他妻子的眼里他是一个虚伪、冷漠的人。如果说,是因为对莎拉的初恋让他难以忘怀才让他对妻子无情的话也是没道理的,因为关于那场失败的初恋他一直都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从未主动去追求过。是因为太内向、不自信还是因为爱得不够深,而所有这些不是他人的、不是外在的,还都是他自身的原因。

而对于他的儿子、儿媳,我觉得玛丽安对他所做的评语是最能够说明他的性格的:“你是个自私的老头,你极端蛮横,在你和善的外表下,你内心硬如冷铁。”正是他对孩子的无视与自私,让他的儿子也成了一个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自私、冷漠之人。他宁愿离婚也不要孩子,他说“这样的生活令我窒息,我不想被迫承担责任……我需要死去,永不超生。”这种虽生犹死的生活是绝望的反应。表面上是个颇有风度的绅士,其实内心空虚得自己都绝望,或者说还不如不存在,那样不会有痛苦。

所有这些深陷于无爱的家庭,又是一个爱无力的人,真是莫大的悲哀。这让我想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蒂亚家族,那种本应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却都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像是遗传一样,他们各自内心不安,孤独,却没有人站出来打破这种孤独,每个人周围好像都有着一层隐形的厚障壁,彼此很少沟通,各自过着各自内心的生活。

・外国电影评论陈青丽:百年孤独式的悲剧 那是描绘本来就与世隔绝的马贡多小镇上的农村生活,人们不读书,不上教堂,与外界文明隔绝着,我们如果把他们看作是未开化的较原始的人类(因为他们还流行近亲结婚甚至是),那么他们的不沟通尚能理解,何况在最后一代那对的姑侄已有了交流和情感。但伊萨克这种受过高等教育,又处于上流社会的人居然也能由己及子地延续这种冷漠与孤独,实在令人费解。而这种冷漠与孤独对亲人的杀伤力可谓是无坚不摧。任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会变得疯狂与绝望,就像他的妻子,不过玛丽安――他的儿媳虽受影响,但是一个很有主见、很清醒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是敢于说真话,向冷漠挑战的人。也正是她的真话,让伊萨克更加深刻的反省了自己,她应该是本影片的一个希望和亮点吧。

这样说来,伊萨克孤独、冷漠的根源就出来了,不是他的童年创伤性经历让他封闭了自我,而应该是他自己的懦弱、无作为的性格。那么他这种性格是天生的呢,还是后天形成的?

三、恋母情结

伊萨克的母亲,一个94岁,自私又冷漠的老太电影《野草莓》剧照太,生了十个孩子,从他母亲的言谈举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固执、自私与冷漠,孩子们都不来看她,她对儿媳、孙媳的态度不像是长辈对孩子,更像是一个攻击性很强的猎犬嗅到了死敌的味道,她对玛丽安的话语冷漠尖刻,毫无感情;对儿孙的抱怨与防备,毫无老人们应有的慈祥、平和与宽容,相反,她给人的感觉同样冷漠、自私与无情。而伊萨克的父亲在影片中虽未出现,但通过与伊萨克一起去钓鱼,和其他孩子在书上写的“世间上我最爱我老爸”和“我要嫁给爸爸”这些话,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伊萨克的父亲应该是一个仁爱的父亲。但是很显然伊萨克没有把父亲的这些优点继承下来,他继承下来的是他母亲的自私与冷漠。他在他母亲那里看到的无指针的表、小棺材都是他噩梦中的东西,难道他的童年真的就是一场噩梦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伊萨克的性格里也许还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因子。就像他去看望母亲的时候,他母亲所说的那句话“那边那个人是你妻子,我不想和她谈,她伤我们太深。”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憎恨与厌恶的神情,并且无意识里透露给我们的是她的儿子和她是一样的感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母亲更是重要,父亲出外工作养家,而居家持家的母亲则是孩子从小被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对象。由此,我们才算清楚地看出:伊萨克的孤独与冷漠来源于他的家庭,他的母亲,他从小同这样一个自私、冷漠的母亲一起生活,不冷漠是很难的,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也正是因为他的母亲给了他冷漠与无情的种子,他才会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乃至结果,他的儿子更是冷酷无情,他们都是事业上的巨人,情感上的矮子,幸亏有了玛丽安,一个有主见、会思考、有愿意沟通的人,这给了我们一点希望,不知他她能否融化埃瓦尔德心中的那块坚硬的冰,让他慢慢过上正常的充满爱的生活。而不像布恩蒂亚家族整整孤独了七代,最终还是被飓风卷的了无踪迹。

结语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大概知道,伊萨克医生一生孤独与冷漠的根源,不是他少年时的创伤性经历,而是他的敏感、懦弱的性格,他的这种性格的形成则是源于他的母亲――一位自私冷酷的女性。其实,伊萨克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协调好,把时间分配好,彼此兼顾一下,他可以很幸福的度过他的一生,美丽的妻子,有作为的儿子,还有贤德理智的儿媳,或许还有他的孙子。他蛮可以到了晚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享受天伦之乐。但现实却是这样的冷漠。种下什么样的因,结出什么样的果。好像一切都已无力回天了,但是,庆幸的是在他晚年他毕竟还是感觉到了:自己无视了太多,失去了太多,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冷漠作为回报。但也许事情没有这么的糟糕,结局中伊萨克不是已经有意识的去找儿子沟通了吗?儿媳不也是已经理解他了吗?相信亲情能够融化冰雪,让爱注满他们的心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