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面镜子叫香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前我们总爱用“弹丸之地”来形容香港,但在这个城市细枝末节中,总能给我一些“原来还可以这样”的感叹。从关于香港的五个为什么中,或许可以看到这面竖在深圳南边的镜子。
香港为什么不堵车
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又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城市之一。走进香港,很多人会惊讶香港道路的狭窄与局促,又会惊诧于香港道路管理的井然有序,居然极少出现塞车现象,基本保证道路畅通。
“先天不足”下的畅通,更显得来之不易。
比如香港地铁的出入口,在深圳,一般地铁口也就四个,而香港在地铁出入口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可谓考虑周全,往往一个站有多个出入口,设置在商场、写字楼、大学附近或内部。在旺角站,四周的出入口竟然达到14个之多。这样,人群就能够迅速分流出去,乘客进出地铁也很方便。为了鼓励居民更多地使用地铁,特区政府还在葵芳和荃湾两个地铁站附近建有多层停车场,以供驾车者换
香港的交通管理,在很多地方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比如,交叉路口行人过街信号配备了声音,为盲人等残疾人提供方便;人行横道在道路中间设置安全岛,实行二次过街的措施,避免一次绿灯来不及通过的行人在安全岛等待。
香港经济发达,买得起私家车的人很多。但是,为了有效使用路面,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提高驾驶成本等手段有效控制了私家车的增长。香港私家车目前的拥有量是每1000人拥有50辆,这个比例相对比较低。
最后就是我们宣传多年的“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反而在香港人身上真正实现了。“按步抵达”是十年前香港九龙地铁的一句广告语,虽然有时我们觉得香港人在交通上太不变通,过分“按部就班”,比如在两条马路并作一条时,香港的车辆会自然而然地左边走一辆,右边走一辆,结果就是,他们总能“按步抵达”。
我们会问香港的一些朋友:为什么香港人多车多、路窄,却不塞车?
他们听后反而问:内地一些城市马路那么好,从两车道扩到四车道再扩到八车道甚至十六车道,立交桥建了一座又一座,硬件要比香港好多了,可为什么还是塞车?
香港为什么比上海北京更可爱
当我们也拥有了摩天大楼,当我们也拥有了摩登衣裳,为什么还是觉得“还是香港更可爱”呢?
答案就如同龙应台所说“硬件几年可以赶上,软件则要几十年!”香港,充斥在城市的个个角落,处处可见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细节,让我们叹为观止。
自动改变方向的电梯:香港的写字楼和地铁里会有大量的自动扶梯,但稍微留心你就会发现这些扶梯前很少发生拥堵,这是因为这些扶梯中的一部分总是会在上班和下班等时间段自动改变通行方向,以适应不同方向人流量的变化。
角落里的反光镜:几乎所有通道拐弯处,都会有一面大反光凸面镜,使得视线无法直接到达的前方通道可以通过反光镜一目了然,让治安已经很好的香港更加有安全感。
地铁的平面换乘:香港的地铁线路四通八达,两条线路之间的换乘很多,但大多数换乘都可以在一个平面完成,乘客从一列地铁走下,经过一条平面通道就可以走上另一列地铁,相信对于经历过其它城市地铁换乘时跑上跑下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超市的快速交费通道:我们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使在超市只买一支牙膏也要等着前面推着一车物品的顾客结账后才能付款。但在香港很多超市为小于10件物品的顾客开通快速通道,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省只买少量物品者的时间了。
地面的交通指示:在大部分右侧通行的国家里,过马路的时候大家总会下意识地先向左看,而香港是左侧通行,因此在铜锣湾等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商业区的人行横道上经常会看到给游客提供的“向右看”的提示,以防止习惯性向左看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可两边翻阅的杂志:一本很厚的杂志,往往当翻阅到最后几页时会非常不便,但香港很多厚的杂志都设计为两边阅读,当翻阅到中间时,需要反过来从后面向前翻阅,这样就避免了最后几页给人带来的不便。
地铁里的报纸回收箱:香港地铁里有免费报纸可以自由取阅,而地铁出口总是会有个大大的报纸回收箱,一方面避免乱扔报纸带来的卫生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这些报纸的再回收。
公共洗手间的厕纸:在香港,在所有的公共洗手间如厕,都无需担心厕纸问题,因为每一间洗手间都有充足的厕纸供应并且少有厕纸用完而忘记加换的情况发生。
电梯门禁读卡系统:在许多宾馆里,只有把房门钥匙(卡片)电梯读卡器的凹槽里,电梯才能上升。这小小的设施,大大提高了酒店的安全度。
香港人为什么一过深圳就变了个性
这是一个深圳某个楼盘论坛里的一个帖子,帖子里写到“一直以来都觉得在香港,在公车或地铁上,他们不会去抢坐,走路的时候,他们会永远自觉地站在一边然后让出路来给赶路的人。但他们一踏进深圳后,他们也会去抢巴士,抢的士什么的,也见过有些人到处扔垃圾等等。但他们一回到香港又回到原来遵守规则的样子,为什么啊?”
可能大家都会想到香港的对很多行为的严苛管理。比如特区政府规定“让犬只粪便弄污街道”、“乱抛垃圾”、“随地吐痰”和“未经准许而展示招贴或海报”并列为“四宗罪”,自2003年6月起被处以1500港元的高额罚款。
据说,狗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话题。浪漫之都巴黎有“没踩过狗粪不算到过巴黎”之说,政府为此伤透了脑筋。但香港为什么就做到了“不能让狗粪碍观瞻”?其实仅仅依靠高额罚款这样的“硬手段”是远远不够的,香港人还有一手“软”的:例如在香港,街头时有“请勿让你的犬只在公家地方遗下粪便,违者将被检控”的警示牌;食物和环境卫生署在街道上设置了约1.8万个废纸箱和792个狗粪收集箱,清洁工人每天至少清理一次。
香港的经验说明,要想让公民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软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想做到“不能让狗粪碍观瞻”,罚款是一方面,重要的是给狗粪找到一个既方便又卫生的去处。这样的“软硬兼施”才让香港人在香港变得那么文明。
香港人为什么要关心一窝红蚂蚁
有时候看香港新闻很有意思,经常报道一些我们认为不值一提的事情,比如香港的两家无线电视台会同时关注同一个红蚂蚁堆,并有记者实地跟踪采访。原来并非是香港人小题大做,这小小红蚂蚁是一地环境的风向标,难怪香港人如此紧张。
去年11月,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和一群香港环保人士去长江源头考察生态恶化的原因。于是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这些香港人要关心此事?她的回答是因为香港依赖内地提供食物、食水、矿产及其他原材料。气候改变导致洪灾、干旱及疾病,会严重影响长江及黄河流域的粮食生产、工业生产及社会稳定。因为我们驾驶汽车、耗用电源、浪费纸张和林木,制造大量二氧化碳,减少了树木对温室气体的吸收量。我们破坏环境,只顾一己私利,穷奢极欲,恶果却由生态环境受破坏地区的居民去承受,这是否公平?
在香港有个笑话,说一个正在逃避警察追捕的小偷在一个垃圾筒前停住了,原来他在考虑自己偷来的这个皮包是属于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或许在香港,环保意识已经是一种习惯,与时尚无关,与道德无关。
香港的大学为什么偏爱穷娃子
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的开始阶段,也只在几个大城市招生。但后来他们改变了招生的方针。首先,他们把招生面扩大到大约20个省市,并且特别注重向云南贵州等偏远穷困地区倾斜,有时候是总共才招两三百个人,但在一个穷省,却给了十几个招生指标。
第二,他们取消了面试。为取消面试,有人就疑问:我们自己招的学生,怎么面都不见就录取了?有个负责老师的解释是:香港地方小,录取本地学生面试很方便。但是,看到内地的情况后,马上就觉得面试不公平。那些能从四川跑到北京五星级饭店来见你的,都是什么人?我们不给他们机会,他们还会有许多机会。我们对他们并不那么重要。可是,那些从河南贵州招来的学生,我们提供的机会,对于他们就很重要。我们是办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命运。这些小地方来的穷学生,他们的命运会被我们改变。所以把资源投到这里最有价值。
他讲这些,完全没有施主的优越感。相反,他对这些穷学生充满尊重和感激:“我们招这些学生,不仅是为他们,也是为我们自己。在香港长大的孩子,视野太小了。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认识不同人的经验。北京上海深圳学生和他们区别不大,但是,如果一个学生从连肚子都吃不饱的地方来,就会给香港学生带来一个新世界。他们的存在,会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香港很小,视野却很大。
摘自《深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