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朵的科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朵的科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

片段一

师:现在我们知道耳朵的构造了,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声波由耳廓传播到外耳道,外耳道传播到耳膜,再到耳蜗,耳蜗抖动,听神经连着大脑,耳朵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师:哪位同学再猜测一下?

反思: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目标,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猜想在传统教学中是很少见的。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先让学生猜想:“谁能猜想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然后再用以下教学步骤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目的是使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片段二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我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件相当于耳朵模型的学具。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件学具由几部分构成,分别相当于耳朵的哪一部分?

(学生分组观察、分析、讨论,教师参加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

生:铁筒相当于外耳道,橡皮膜相当于鼓膜,火柴梗相当于听小骨。我们想一个人对着铁筒说话,其他人听。

生:应该说是一个人对着铁筒说话,其他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研究,讨论分析怎样利用学具来探究耳朵各部分的作用,下面分组活动。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随机指导。)

反思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虽然也有分组独自操作实验的机会,但往往只是用实验验证一下教师和书本上的结论,学生真正亲身探究实验的机会几乎没有。我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亲自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真正在动手操作中习得知识。

同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走到学生中间,由传授者转变为合作者与参与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分工,还要与同学讨论,听取不同的意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须的素养。

片段三

师:实验做完了,请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在筒口说话,发现火柴梗在动。(教师按学生说的演示。)

师:通过这种现象,说明这几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生:外耳道传递声音到鼓膜,再传到听小骨,听小骨和耳蜗相连,听小骨动,又传到耳蜗里面。

师:那外耳道的作用是什么?

生:传递声音。

师:那鼓膜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振动。

师:鼓膜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振动起来吗?

生:不是,那是声波传递到这儿才开始振动的。

师:鼓膜的作用就是在声波的作用下振动。鼓膜和听小骨连在一起,鼓膜振动,那听小骨会怎样呢?

生:振动。

师:听小骨又和耳蜗相连,听小骨振动那耳蜗会怎样呢?

生:振动。

师:听神经和耳蜗又是怎样的呢?

生:相连。

师:哪位同学推测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生:耳朵是这样听到声音的:耳廓收集声波,然后再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鼓膜受到振动,鼓膜和听小骨连在一起,振动就传递到了耳蜗,耳蜗和听神经相连,听神经就传递到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师:和他们推理得差不多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推理是否有科学道理呢?下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和科学家研究的差不多。

反思“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观察、实验才得出来的。这一片段的教学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对问题做出有依据的假设、亲自实验,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