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要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思维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持之以恒,用心去体验,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教学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小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1.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阅读的兴趣,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倡导学生的自主阅读,更应教给他们阅读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1.1 阅读内容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小学生对寓言、童话、儿歌等感兴趣,这样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很好地吸引他们们的注意力。我让学生们在阅读过后复述故事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复述后及时给他们一些表扬,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比如,指导《坐井观天》一文的阅读时,我利用学生们好奇的特点,准备了一幅相关故事情节的图画,让学生们猜猜“小鸟和青蛙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这样,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想阅读小鸟和青蛙的故事。

1.2 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小学生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思维的理解,需要以直观形象来辅助。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巧用语文教材中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春天》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说出春天有哪些特征,接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又将其抛给学生们讨论,并结合插图,再读课文,给予引导。这样,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与同学之间进行对话练习,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与其多“讲”,不如多“读”

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的形式有范读、领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对一篇文章也应采取多种形式朗读,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如果采用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朗读教学,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朗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这样学生读起文章才能读出感情;有些文章,与其多“讲”,不如多“读”,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作品,并把教材情感传递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这样才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最后一课》的最后一部分,即下课铃响时,韩麦尔先生表情的变化,语言的哽咽,写字的遒劲,挥手的无力等这些细节的描写,可通过逐句、逐段朗读时的感情处理,使学生进入文章的感情中去,从而自然而然的体会出韩麦尔先生复杂的心情。教师可以先范读,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通过分析每一句话感情的处理,让学生通过对比、揣摩读法中体会出人物的感情,这样比单纯地讲解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使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融入阅读之中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边读边想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

在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时,还需要注意要求学生们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教师就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设置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集中精神,思考问题。训练时,由老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学生明白了读课文时要思考什么,思维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要让他们回答不同的问题,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

4.注重阅读积累和培养良好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积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教学中我们常发现,阅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往往语文水平也较高,因为阅读的水平最终归结于对课文的分析理解的水平,许多优秀篇、章储存在大脑里,无形中也增强了语感。如果反映在写作中就能表现为语句的连贯、流畅与词汇等语言的丰富;反映在口头表达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晰、达意和得体。因此,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在阅读中积累喜欢的成语、格言、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语言材料。通过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大幅度上升。学生在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而要培养语感,就是要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离开了阅读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如《,你在哪里》一文,作者通过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不是一遍朗读后就能体会的。教师可将讲解与朗读穿插起来,以读助讲,以讲带读,讲的时候可结合写作背景,通过学过的写的事迹的文章来体会各阶层人们对的深情。反复诵读,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品味,促进了语言的积累,从语感培养的角度来看,也训练了学生丰富语言的能力,增加了对语言的感悟。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思维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持之以恒,用心去体验,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