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灵活、坚持相结合,提高课堂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灵活、坚持相结合,提高课堂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信息技术”这一名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深思的问题。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内容不够吸引学生,导致学生兴趣不足;教师上课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学习迁移,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中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研究,并总结了两点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教材使用要灵活,二是课堂教学要坚持

关键词:有效教学 学生兴趣 学习迁移

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我国中小学大部分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配有专职教师、通过评审的教材、设备完善的机房,但是课堂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从教材方面讲,内容大都沿用以前的教科书中的例子,而这些内容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过于老旧,学生缺乏兴趣。从教师方面讲,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偏差,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习的迁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并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从两个方面来讨论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教材使用要灵活

曾经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当时我的想法是这两个不都是把教材里面的知识教给学生么,有什么区别?但是现在看来,教教材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而用教材教是知识的拓展迁移。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很大,而灵活使用教材,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读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所谓读活教材,指的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及时解读。与理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教材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升级,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脱离教材凭经验教学的做法是万万行不通的。

下面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新学期发教材时,觉得新教材中的例子和以前的一样,就没有要新教材。然后,在讲七年级下册Photoshop第十二课“仿制图章工具在采样点采样”,学生参考教材进行操作时发现老师讲的与教材不一致。这时候学生问:“老师,你用的是新教材吗?”该教师一看学生的教材,恍然大悟,感到非常惭愧。由于他的书是老版本,书中的软件还是Photoshop6.0,而现在教材已经换成CS版本,导致学生听教师讲完课后,再看教材的时候就云里雾里。这件事警示教师要提高自身对教材的重视程度,注意教材更改的细枝末节,保证和学生同步前进,使教学有的放矢,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前提。

2.用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现在的教材无论怎么更新,也永远赶不上时代的变化。教材中的例子是否还完全适合现在的学生?是否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有大的收获,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在把教材当作例子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举一反三,在素材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选取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内容,用最新鲜、最实用的材料充实自己的课堂。

(1)选材要新颖,与时代接轨

尽管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改版了,但是里面的素材还是大都沿用以前的。这些素材随着时代的改变已经不再新颖了,也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特色封面”时,我直接用了书上的素材,将做好的特色封面用来给学生导入新课,当我问“这个图片好看么?”的时候,很多学生说不好看。不言而喻,这节课的导入很失败,所以导致在进行下面的内容时,学生没有积极性,课堂的教学效果很不好。

(2)选材要实用,贴近生活

无论什么知识,要想人们感兴趣,它自身必须对学习者有使用价值。而这种使用价值越早体现出来,就越能吸引人。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他们或许更看好眼前的价值。所以在选材方面,越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兴趣就越高。

例如,在教七年级下册十二课的“保护青山绿水”中,书上的例子是将混浊的溪水变成清澈的。这里面我选用的素材是学生的春游照片,就照片上的问题进行教学,如相片上会出现半个人的情况,或者是风吹头发的时候,头发遮住了脸,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仿制图章工具把多余的人或头发处理掉。这节课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课堂教学要坚持

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以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最终实现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迁移。但课堂是动态的,出现的问题也是无法预知的。这时,坚持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有两个坚持是有效课堂必须做到的。

1.坚持一个中心,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有效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目标的设定也许很简单,但目标的达成却不一定一帆风顺。

这是一位有多年教龄且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的情形:本节课是讲PowerPoint中的图片插入,无论是课的导入还是素材的选择都非常好,但是在导入一张他自己处理过的图片时突然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图片导入后显示不全。于是教师就带领学生打开画图工具对图片进行修改,浪费了二十多分钟,最后终于导入并显示成功。但是,到最后时间不够用,再加上紧张的原因,忘记了总结,这课便草草结束了。

其实这节课的重难点就是图片的导入,无论导进去的图片如何,只要导入进去就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了。至于出现的导入后图片显示不全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图片的修改。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因为课堂的紧张氛围(如评比展示),造成教师对突发事件应对不足,从而偏离教学重点,没有坚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而导致教学失败的典型案例。

2.坚持一个迁移,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成效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还在于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已有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所以,笔者所说的学习迁移,就是通过学以致用,改变学生的操作定势,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追求。

(1)进行创作竞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而影响创新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就是思维定势。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除了思维方面的问题外,还体现在操作定势上。操作定势常常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表现出来,由动作定向不当或夹带某些习惯操作引起。而学习的迁移可以避免这些定势,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的自主练习中有一张背景图片,需要在这张背景图片上画流星。在学生会画流星的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做出一张完整的作品。有的学生在书本的束缚下画了几颗流星和一个小星星,而有的学生却应用了画笔的不同种类画出了不同的图形,还有的用不同的画笔组合成不同的形状。

再如,在讲“图层蒙版”的使用的时候,拿出两张图片,一个是地球的,一个是眼睛的。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所学过的知识,制作出一张“我眼中的地球”的图片。有很多学生认为这是这节课给出的题,所以就用这节课的知识来解决。但是有些学生却用到了前几节课的知识,相比之下“图层模式”的效果更加逼真。

(2)给学生实际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知识带来的奇妙效果,从而开拓思维,增强探究能力。在讲Excel表格公式的应用时,在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函数后,可以把以前考试的一份成绩单拿给他们进行运算,也为以后考试的成绩统计打下很好的基础。

结语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有效教学需要探究的领域还有许多,笔者只是从教材的灵活使用和课堂教学的坚持两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由于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中,所以需要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认识与应用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鸣家.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2).

[2]赵世彪.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教育革新,2007(6).

[3]刘莹昕,杜娟.学习迁移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4).

[4]赵雪梅.学习迁移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