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吃茶去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吃茶去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铁锅里一回回的新茶

2008年4月的一天,是龙井茶的开采节,西湖龙井景区一字排开40只大铁锅,茶村的顶尖炒茶手将在这里一决高下。

铁锅渐渐热了,高手们落座,抓起一把青叶扔进锅里,一只手上下翻飞地舞将起来,“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两手轮换着压、推、磨、抓,手势自由而精准,气定神闲,片片青叶在滚烫的铁锅里舞蹈,渐渐溢出清香。

龙井茶是手工炒出来的,数百年来一直如此。西湖龙井茶要求每片茶叶都必须“直、平、扁、光”,这种特殊的形态就是靠炒茶人一双粗糙的大手调制出来的。

每年清明前的茶叶嫩得让人心疼,这种“明前茶”是龙井茶中的极品。采茶,那也是春天里的一个景色,一公斤龙井茶要六万个芽头,茶农散在茶树丛中,双手灵动。摘下一片片嫩叶,茶篓里渐渐地葱茏。

龙井有名泉,名寺,而最著名的就是茶了。最初的龙井茶或许只是山民自家屋后的野树,今天似乎已经无法找出它的源头,我们只知道,它在西湖山水的滋养下成就了自己。现在能看到最早赞美龙井茶的文字是元代文人的诗,描写某次游龙井时品尝到雨前新茶,“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明代以后的许多茶书或志书里都提到龙井茶,吟咏龙井茶的诗文则更是不计其数。

清代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六次到杭州,其中有四次亲临茶山,观看采茶、炒茶。乾隆喜欢写诗,每次喝了龙井茶,高兴,就要写诗,光是写龙井茶的诗就有四首。据说第四次来时,还亲自下马,在溪边的茶树上采摘茶叶。皇帝采过的茶树,自然要保护起来,于是把那一块地圈了起来,称为“御茶园”,至今还有十八棵“御茶树”。

每年,铁锅里都是一回回的新茶,每年,都伴着春天的来临,就这样在锅里一掀一掀,日子好长好长。坡以茶代药。

大约是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也就是州长官的副手。一日,他感觉身体不舒服,便告假出了门,独自一人去了湖上,又游净慈寺、走南屏,傍晚时来到孤山拜访老朋友惠勤禅师。老和尚知道,苏轼有病不喜欢吃药,常常以茶代药,待苏轼坐定便奉上酽茶一碗。果然,这日苏轼走了几座寺庙。坐下来只要酽茶,一天下来,七大碗酽茶落肚,通关窍,长精神。这茶喝到这时,苏轼只觉神清气爽,诗兴大发,便在这里的墙上龙飞凤舞题诗一首,其中说到,“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声仝七碗茶。”说与其像魏帝去寻找长生不老药,不如学卢仝的七碗茶。那卢仝是唐代著名茶人,爱茶成癖,他有一曲《茶歌》流传下来:“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是什么7茶就是从药开始的呀。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有山泉顺着茶树的枝叶滴下,神农喝下得以解毒。这个传奇故事记载于中国的一本古药物书《神农本草》上,那是茶叶在中国历史上的首度亮相,从药用开始,茶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然后,让我们跳过那些模糊不清的年代,直接进入盛世唐朝,茶,已然登上诗文的大雅之堂。

唐朝开元年间,湖北某寺庙里有一个小和尚逃走了,他不走仕途,不做和尚,一心只做茶学问,呕心沥血27年,成就了一部《茶经》,关于饮茶,有了专著。唐宋600年是我国茶叶生产与消费最兴盛的时期,饮茶成了文人雅士的风尚。饮茶讲究环境,苛于对象,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风清日和之时,备几样精致典雅的茶具,当然此中更重要的是茶叶清淡悠远的自然属性,于是便造就了一种脱俗而深幽的意境。正应和了中国文人崇尚的恬淡静远的境界,于是,诗由此出、文以此润。

那梦应在了《茶疏》

1607年的一个春日,吴兴人姚绍宪早晨醒来很是惆怅,昨晚梦见了好友许次纾。又是新茶季节,以往每到这时,许次纾必定要从钱塘赶来吴兴,在姚绍宪的茶园里,汲来最好的泉水,两人细细品嗫研判。那许次纾与姚绍宪一样是个茶痴,两人因茶结为挚友。如今许次纾已去世3年,每每举起茶碗,姚绍宪不由得就生出寂寞之感。

几天后,姚绍宪接到朋友带来的一本书,那是许次纾的倾心之作《茶疏》,原来那梦应在了这里。这是十年前许次纾写成的书稿。许次纾对茶理最精,以自身经验以及两人对茶的钻研写就了这本《茶疏》。许次纾生平著述甚丰,独独将这一本六千多字的小书托于故人,可见其对茶事之看重。许次纾只是明代杭州的一介布衣,因为这一本《茶疏》而在历史上留名。让我们知道了在古代,茶是怎么喝的。

起初,茶是煮着喝的,古人在茶里加上姜、枣、盐等等一起煮,那时的茶是一种食品。唐以后去掉了其他东西单单煮茶,茶才成了饮料。而茶的喝法则越来越讲究,据陆羽的《茶经》记载,古时煮茶之前先要烤茶饼,把水气蒸发了,再将茶饼碾成细末,然后才是煮,煮完了还得滤,很麻烦,陆羽的书里,光是煮茶饮茶的用具就写了一章,古代诗人邀了朋友去郊游饮茶,必须提一个大竹篮,里面都是喝茶的物什。

许次纾的《茶疏》里,对喝茶的讲究令人望洋兴叹。他从采摘、炒制、储藏、择水、舀水、茶具,以及煮茶的器皿、火候等等,直讲到出游时的装备,“茶罂一,注二,小瓯四,洗一,瓷合一,铜炉一,小面洗一,巾副之,附以香奁小炉香囊七,此为半肩。”这才是“半肩”呢,而那“半肩”,是专门用来煮茶的水。在“饮时”一条里,则有“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院、名泉怪石”等二十四宜。

这已经是简单的了,杭州人喝茶最富戏剧化的是宋朝。宋朝人喝茶喝出了游戏,名日“斗茶”和“分茶”。

宋代的茶已经不是煮着喝了,而是将茶叶研成碎末后,装在大瓷碗里用开水冲,这一冲冲出了技术,冲出了艺术。一手向碗里注水,一手拿一柄竹制的茶筅搅动,配以动作的轻重缓急,茶水的形、色各不相同。这就分出了茶叶和技艺的优劣,于是就有了“斗”茶,比比谁的茶叶好,从官家一直斗到民间,等到了禅院,这斗茶就成了一套程式化的礼仪。

这斗茶还有个“斗”字,等到了南宋,杭州街头则是流行“分茶”,纯粹的消遣游戏了,那时的杭州人,茶不仅是喝的,还是玩的。1186年春天,诗人陆游接到调令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原本以为这下有了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机会,也不知道是他的诗名太大了。还是皇帝根本就没想抗击外敌收复国土,总之他来到京城后无事可做,整日里也就是写诗戏茶,他在诗里不无牢骚地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细乳指的就是茶汤,所谓分茶,就是对茶汤的一种玩赏,沸水冲击茶叶,再经竹筅搅拌,茶水表面便会变换出形形的水纹,像花鸟、山水、人物、书法等等,技术好的人可以随意分出各种形象。分茶不仅是文人的游戏,民间也玩分茶,甚至一些杂耍艺

人也练有一手分茶的手艺,作为节目当众表演。

到明代以后的喝茶就和今天差不多了,抓一撮茶叶放入杯子,开水冲泡。明朝的杭州人陈师在《茶考》一书里说,“杭俗用细茗置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但掌握好水的沸度很重要,不使过嫩或过老,否则就会影响到荼汤的质量,这在古人是非常讲究的,且以亲手操作为乐事。

喝茶讲究慢慢品,俗话说,“三分解渴七分品”。妙玉用5年前落入梅花花瓣的雪水精制的茶,只肯施于知音黛玉、宝玉,那是品尝其精妙的。当然凉荼能解渴这也十分重要,那宋江坐在路边茶馆里大喊:“茶博士,将两杯茶来!”这是海饮解渴的。不过即便是寻常百姓家,客来敬茶也是常礼,不在乎喝不喝,在乎一种礼数,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反映了。

茶的历史纵横交错,叹为观止,可是这茶,却是越喝越简单了。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清末西湖边上有一家著名的茶馆,名“藕香居”,据说它的老板是一个尼姑,也不知是当时人的炒作呢,还是后人的附会。其实这家茶馆生意兴隆最简单的理由就是门对西湖,坐在桌旁看出去,三面临水,满眼荷花,远山近水一览无余,与闲雅的“茶”非常搭调。茶馆里挂着两副对联,室内一联云:“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将苏轼两句咏西湖的诗集成一联。外面亭柱上还有一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洒脱得很。

杭州的茶馆,与文人很密切,与百姓亦不可分。茶馆是中国人最普通的交际场所,就像老舍说的,“小茶馆大社会”。人们在茶馆里听大书,说闲话,做生意,谈国是;绿茶、红茶、盖碗茶、功夫茶因地而异,各色人等来者不拒,娱乐会友听其自便。

看明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可知,那时杭州的大街坊巷是遍布茶馆,书里有一段写马二先生逛吴山,“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马二先生在一个茶室里泡了一碗茶,吃了“蓑衣饼”,然后到山冈上去看风景,左钱江右西湖,看得他心旷神怡。再看志书,据《杭州府志》记载,“今则全市大”、茶坊八百余所”,那一年是1152年,南宋年间。

可见在那绵长的日子里,茶馆一直点缀在杭州人的生活里。这样的茶馆是属于街头巷尾老街坊的,茶馆老板认识几乎每一位客人,知道他们的喜好,知道他们的习惯,甚至知道他们边喝茶边会聊些什么。茶馆里的方桌都很旧了,但擦拭得很干净,发出老木头的光泽。这里的茶特别便宜,五毛钱一杯,可以坐一天。这里的茶客都是每天见面的老熟人了,大家在一起一边搓麻将,一边说着“老底子如何如何”。他们说着道地的杭州话,有些“词汇”在那些高层的办公楼里已经消失了,只在这样的茶馆里还“活”着。

河坊街上有仿制的“老茶馆”。从街上走过,门口一把巨型大茶壶,微微倾斜地注下水来,一时古意飞溅,不用吆喝就进门了。木结构,二层楼,临街,坐在八仙桌旁。打开木格子窗户,街上的一切都在眼里。“茶博士”过来了,对襟布衫,瓜皮小帽,一把铜茶壶有一米多长,“关公巡营”、“韩信点兵”,那壶里的水高冲入杯,竟然滴水不落杯外。然后,悠然一句“客人慢用”,一个转身飘然下楼。端的是民风淳淳。闻着茶香,看着街景,十分惬意,全然一幅老杭州的写意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杭州突然冒出了许多精致优雅的新茶馆,这些茶馆装修讲究,大多是温柔敦厚的传统模样,再缀以玲珑的江南景物,有轻轻的古筝伴随,穿中式裙衫的女孩端茶走过就像一道风景,明明都是年轻热闹的茶客,却透着古典江南的气息。

而坐在西湖边喝茶,是杭州人最普通也最热爱的休闲方式。无论哪一天,你走过西湖边的茶座,都可以看到许多茶客,一桌一椅一杯茶,草木之间天地宽。杭州人喝茶已经喝了很久很久了,茶,几乎就是这座城市的精气神儿,这座城市的魂魄。茶很讲究,茶又很朴素,和杭州人的生活如此契合,于是,茶越喝越淡,岁月越喝越长。

龙井茶是杭州人的最爱。龙井茶不仅是喝的,也是看的,和着日升日落,伴着春花秋月。一只玻璃杯,当开水注下,绿色的叶片顿时像是活了一般,上下翻腾,然后,一叶一叶悄悄舒展,一片一片优雅沉落,氤氲出清香,静静地看着它,人的心思亦变得十分简洁。坐于山水之间,听湖风滑过。看云水流逝。宁静平和,这正是茶的精髓。于是――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