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上动态生成信息处理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上动态生成信息处理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式教学,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课堂中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随着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日益凸现,教师时时面临着要处理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信息,由于许多信息是教师事先所没有预设到的,要是处理不当,教师很容易陷入尴尬的境地。那么,该如何处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呢?我在此试图借助自身的课堂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策略之一:精心预设,预设生成

我们在认同“动态生成”时,并不能否认与摒弃“主观预设”。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教学才会更具有针对性,生成才会更具有方向感,才能为动态生成提供更为宽阔的舞台。

案例1:我曾经做过一节公开课“克的认识”,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准备上颇费心思。我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既为每一组准备了材料,如:质量分别为500克和250克的物品,100克的米线、50克的味精、5克的感冒冲剂、乒乓球、硬币、橡皮等;也为小组准备了可供选择的两类材料,一类是:图钉6枚,2分硬币2枚,绿豆少许;另一类是:回形针6枚,1角硬币2枚,红小豆少许。这些材料中,有些有质量标识,有些则无;有些是单个的,有些则是多个组合的;有些是颗粒状的,有些是粉末状的;有些体积大些密度小些,还有些体积小些密度大些。这些材料的精心选择,为后继教学的生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策略之二:善于倾听,捕捉瞬间

“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作了设想,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毕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有些情况并非是我们可以主观臆测的,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才会使课堂在不断地“生成”中绽放美丽。在课堂上,教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大胆表达,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生成信息的正确判断,而且也是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充分体现。

策略之三:抓住契机,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当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真情互动时,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使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时,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就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

案例2: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已备的学具),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从而发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据此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时,有一组学生提出质疑:“刚才的实验只能说明圆锥的容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容积的三分之一,而不是体积。”这时教师抓住契机,充分利用这个生成的教学资源,反问道:如果这等底等高圆锥与圆柱的容器,我们想象它是实心铁质的物体,那么,大家想一想怎样算出圆锥的体积?圆柱与圆锥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时课堂又活跃了,学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因此,对于课堂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敏锐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

策略之四:将错就错,借题发挥

学习面积单位后,为促进学生建立概念,常要进行这样的练习:填上合适的单位。如: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2500( )。交流时就有学生填2500平方分米,他说:2500很大,我知道1平方分米有一个手掌那么大,但有2500个平方分米,太多了,排在一起要很多的,所以应该是平方分米。从学生的言语中,我了解到,对于2500平方分米到底有多少学生心中没底。这时,我就借题发挥,大家把2500平方分米转换成平方米。学生一转换2500平方分米=25平方米,这样就发现一个教室大约有50平方米,而学校的操场只有25平方米,连一个教室都不满,用这种办法来估计,就将大数化为小数,就能和学生已建立的面积单位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加以判断和辨别。

教学过程是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