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吴中大道道路景观设计方案说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吴中大道道路景观设计方案说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作为城市空间组成部分的道路,除满通功能、划分街坊、提供公用设施用地外,还应考虑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做到道路与城市景观的协调设计。

关键词:道路 景观设计 环境 规划

前言:

吴中大道与市区道路有所不同,它沿途的自然景观资源较多,而城市人工景观资源相对较少。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吴中大道将成为未来城市的主干道。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其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同时又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打下良好的景观榜样,是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概况:

吴中大道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贯穿吴中城区、吴中经济开发区、国际教育园区、越溪、浦庄,连接苏州太湖风景游览区、旅游度假区及木渎、胥口等镇区,全长17.2公里,占地10平方公里。建成后的吴中大道将成为苏州城南的主干道。

二、设计理念: 演变・改变

太湖流域,水乡泽国。吴中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古吴文化的发源地。从春秋到唐、两宋,明清,吴地经济繁华,也孕育出内涵特别丰富的吴文化。

演变:时代的变迁不会消融吴文化的主体,却更加让吴文化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吴文化在长期的历史锤炼中,凝聚了追求发展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创造精神,在面临挑战和机遇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吴中作为古吴文化的承载体,在现代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仅继承弘扬了吴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样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吴中文化贡献出丰富成果。

改变:改造完成后将成为吴中区城市快速干道――吴中大道,它的建成将积极推动苏州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环太湖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苏州城市内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将充分利用石湖景区及周边的景观、环境,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元素有机的结合,体现城市与自然,古典与现代,历史与发展的完美结合。

设计将延续吴文化的“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古典特征,展现出吴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精神。

三、设计规划原则:

系统性原则:自20世纪末以来,以城市绿地、道路及水体治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建设,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盲目而缺少系统规划的绿地却不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本设计中,充分运用系统论原理,改变以往景观设计中拼拼贴贴、见缝插绿、缺乏系统性的“绿化”方式,把整条吴中大道进行系统地考虑和分析,这是本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景观生态原则:尊重道路周边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破坏。本设计力图充分保护合理利用吴中大道周边自然环境,并使设计后的吴中大道的生态系统向正向生态演替方向发展,已达到协调稳定的生态状态。

吴中大道经过的区域有山林地、河道地、农田地等不同的异质斑块。本方案运用各种手法,充分体现不同特点的景观,并加强道路绿色廊道的生境创造,丰富节点。

尊重当地环境的乡土特色,选用能够体现当地环境特色的植物材料,以适应本地生长,符合本地生境的自然过程,注重当地的特色,降低管理与维护成本。

景观的线性美学原则:道路是一条狭长的线形空间,为避免司机在行使过程中感到单调,在空间的开合上,景观设计新潮,形成丰富变化的节奏与韵律。

四、设计总体布局及构思:

各种创作理念和元素,都是一种纯个性的表演艺术,只有通过自然的融合变化,才能使之共同展现同一个内涵。本方案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设置三条主脉:水脉、绿脉、文脉。

水脉-----古语云:“有水则盛”,又云:“因水得佳景”,以墨绿的林荫为背景,跳珠喷玉,散琼拭雪,涌银珠于地,挥白练于碧空,将水的灵动与韵味发挥至极限,融入山水生态之中令人回味。

河流、池塘、湿地散布道路周边各处。设计将因地置宜,合理利用,将水形态的多变给予多面的表达。

绿脉-----“青山碧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流动的曲线,构筑了一条绿色的空间长廊”,创造一个自然、宁静、质朴的生态环境。将水流和绿流相互交融,渗透出自然山林的优美环境。

文脉-----运用景观设计元素,充分把握地方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 将吴地的精髓:“稻渔并重、船桥相望的独特水乡文化”;“吴歌、昆曲、吴语小说;土语十足的吴语文化”;“尚武与重文:由刚及柔的民风习性”;“融摄与更新:适时顺变的开放功能”的独特文化特色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大胆的贯穿水体、公共设施、园林雕塑小品等景观元素,完美的体现吴文化的风貌,亦同时散发出吴文化的时代气息。

设计中,我们参考了大量与吴中区、吴县、吴文化相关的文献,力求将吴中历史,文化,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等元素与景观融揉,在这样一个重构的生态区域内维持当地文脉,可以让区域内的人们产生地域认同感,同时也让非本地人感受这种地域的差异,促进与提高旅游与周边土地的效益。

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身体去感受,用灵魂去交融,塑造文化,打造不同的吴中理念。

五、规划内容

设计构思中依据对整条道路的周边格局和环境现状、今后规划发展的内容以及设计对古今吴中文化的诠释设置三道长廊:文化休闲长廊、人文景观长廊、自然生态长廊。

文化休闲长廊

总体布局:结合周边生活区域,集中吴有的吴文化,在本地建筑和园林中汲取大量的理念和符号丰富规划区域的功能设计,通过灵活多变景观手法师法古典吴中。这段是吴中大道的东端,即整条道路的开始,设计从一开始就将吴文化渗透进景观,随着的道路的延伸逐步展现吴中的古韵。

节点分布

东吴印象:吴中大道入口,硬质景观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素雅柔和的古典特征。突出体现吴中太湖水乡特色,在景观色彩构图上给以路人触动。植物配置:以高大乔木为主,配以大面积草坪,不过多琐碎花哨,但求简洁、有气势。

雨滴荷飘香:与石湖有水相连,设计将现有水面与石湖衔连,呈现荷塘月色,柳暗蛙鸣景象。结合自然地形,设立堤岸、拱桥,木栈道,重现古人“石湖串月”的意境。植物配置:本地水生植物品种繁多,设计中选用格调清雅的品种,堤岸上碧桃、垂柳交叉种植,水面滨水、挺水、浮水植物多层搭配。

风清月明景:道路自然曲折,采用小游园形式,用不同的景观形态穿插其中,以表现吴中民俗、历史典故。让人过路而思吴。景观多采用太湖石、小青砖,白粉墙、镂花窗等材料构成特色小品。辅以造型五针松、罗汉松、红枫、榔榆等植物,更显古韵。

幽篁伴人居:体现人居环境生活特色。构图线条流畅,有更多的休闲空间和景观布置,给过往游人闲庭信步的空间和遐想。植物配置较多使用中国传统种植并为人们喜爱称颂的花木,如竹、合欢、海棠、茶花、玉兰、牡丹、桂花。

绿野仙踪处: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形式,植物层次丰富,是景观设计中诠释吴文化到现代新吴色的过渡。人行道自然穿插于绿化带中,放眼绿色,生机黯然。植物选用香樟、杜英、毛鹃等常绿植物。

人文景观长廊

总体布局:吴中大道的中段,与相邻的具现代气息的国际教育园区,越溪城市副中心、吴中开发区形成风格上的谐调。表达吴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感,体现吴中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有我优的魄力。

节点分布:全段景观表达方法不拘一格,形势多样,珠串于绿地之中。采用极具创意的雕塑、景墙、浮雕、小品家具表现现代吴中新颖,创新、积极的精神。

自然生态长廊

总体布局: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融入吴中乡土树种,依赖地形环境,在道路绿化带中展现生态吴中。景观以生态林带为主体,疏密有致,四季成景,与周边大环境相融合。道路机非隔离带开敞宽阔,大乔木、花灌木、色块、地被花卉造型自然,层次多变,道路两侧绿地地形起伏,大块草坪配以不同植物为主体的林带,让人欣赏到最自然的景观。

整个布局设计动态变化可以归纳为:

表达形式:古典――现代――自然

空间形式:开――合――开――合 多次收放

节奏韵律:起景――平缓――高潮――过渡――高潮――平缓――结景。

六、 结论

道路作为交通的依托,不能只从运输的功能上考虑,理应将其看作是景观的反映。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者,应重视景观设计在道路设计中的作用。而实际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已成为一个涉及景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道路美学、园林绿化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问题,这就要求多专业的协作、功能与景观并重、共性与个性共存、景观规划设计与道路规划设计同步进行的设计理念。另外,在道路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保护自然景观,以人为景观来补充,以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 刘文胜:《城市道路景观环境设计的探讨》2006(6):47。

[2] 石长胜:《城市道路景观设计》2007(1):168。

[3] 佟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200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