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西水利:书写大发展的辉煌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西水利:书写大发展的辉煌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弹指一挥间,我们又将一个五年留给了历史。回顾海西水利辉煌“十五”,海西水利人在“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鼓舞下,立足州情、水情,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把“水利为民”的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把水利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水安全工程,为我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了坚实的水利基础设施保证。

“十五”期间,全州水利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州确定的一系列新时期治水方针政策,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在规划布局上,本着“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柴达木盆地工业发展区的发展思路,制定全州水利建设“23513”的任务目标,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行政管水向依法治水的转变,保证了水利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协调发展,为做好“水安全”和“人水和谐”两篇大文章打好基础。

一、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壮大发展

“十五”期间全州共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高达6.5亿元,是建国以来前50年水利投资的总和,是“九五”时期总投资的6.5倍,先后实施了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基础设施标准不断提高,抵御灾害能力不断加强,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这五年,通过异地扶贫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各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大大改善了全州灌区灌溉条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提高农牧民收入奠定了基础。

这五年,在建设中心城镇,确保城镇安全的政策推动下,格尔木河、巴音河两条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共治理河道3.1公里,投入资金1650余万元。昔日河岸坍塌、河道弯曲狭窄、河道内随意倾倒垃圾、岸边违章塔建等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疏浚的河道、两岸的树木、平整的人行道、钢筋水泥砌筑的河堤和河堤上排列整齐的防护拦杆、新颖别致的灯饰。每当夏日的夜晚,清澈的河水、岸边婆娑的树影、神情悠闲的游人和灿烂的灯光交相辉映,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亮点,也确保了河流安澜。

这五年,在中央加大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的政策推动下,海西水利人积极争取病险库除险加固项目,共对全州9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黑石山水库、怀头他拉水库、都兰河水库、西台水库等相继完成了除险加固任务,共投入资金达9100万元。经除险加固,这些水库重新焕发生机,蓄水能力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为海西的绿洲生态农业和工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水。

这五年,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用三到四年时间基本解决农牧区群众饮水问题的精神,海西水利人高度重视,把解决农牧区群众饮水问题作为第一要务来抓,统筹规划,明确责任,集中资金和力量,展开了一场攻坚战。五年内,共投入资金8500万元,实施了100个项目,共解决和部分解决了10万人饮水困难问题。通过人畜饮水的实施,部分牧民实现了定居,结束了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农区80Z的农户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农村牧区的广大群众高兴地把这项工程称为党和政府为民造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这五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草原水利投入不断加大。五年内,共投入1515万元,先后实施了格尔木市清水河草原灌溉示范区,天峻县天峻沟草灌,乌兰县巴里河滩草灌,都兰县察苏镇草灌,柴旦鱼卡乡草灌,茫崖阿拉尔草灌等一批草原灌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草场退化、产草量低的现状,储备的青干草对抵御自然灾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事实证明,实施草原灌溉增加生态用水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提高产草量及提高单位面积载畜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动能,对草场荒漠化起到缓解遏制的作用。

这五年,海西水利人加大了争项目、跑项目的力度,努力实践着通过项目实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承诺。五年内,共完成项目前期工作100余项,其中《格尔木河流域规划》、《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巴音河流域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和《格尔木河流域城市防洪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黄委会审查;《巴音河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经水利部水规总院咨询;《巴音河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乌兰县下湾水库可研报告》、《格尔木河流域城市防洪工程项目建议书》、《都兰县哇沿水库可研报告》以及格尔木灌区、黑石山灌区、希赛灌区等老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部分已通过省级审查,各类小型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五年内,已建立了涵盖重点工程、节水改造工程、城市防洪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的项目库,可满足不同阶段的项目申报工作。这期间项目前期工作好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项目工作无论从其深度和精度、文本质量以及项目本身的可操作性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真正做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保证。

这五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在采取一些常规措施的同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对在建工程大力实施“三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二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三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建立健全了招投标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地监管了建设项目,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扭转了以往只建不管、建设程序不规范、效益发挥差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等现象,同时实现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三安全”要求。

二、依法治水进程加快推进

“十五”期间,按照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原则,海西水利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统一调配地表与地下、城市与农村水资源,统一编制涉水规划,工、农、生态用水规划,提高城乡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加强水利立法执法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五年,水政水资源工作“抓立法、定条例”,为依法治水提供了依据。“十五”期间,为使全州水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开发利用,摸清家底,编制完成了《海西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配置规划》,这是海西水利人第一本自己编纂、自己整理的水资源综合资料,翔实的数据和有理有据的分析为今后水利建设提供了依据。根据柴达木地区工业化发展思路,及时编制了《海西州工业水源配套规划》,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打下了基础。2003年根据境内水资

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对一九九八年颁布实施的《海西州水资源管理条例》进行了适时补充完善和修改,修改后的《海西州水资源管理条例》更加符合海西工业化发展之路对水资源需求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海西水利有了第一部自己的法律条例,对全面启动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事业奠定了基础。其间海西水利还拟定了《海西自治州水土保持管理办法》、《贯彻“青海省水电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等多个规章制度,建章立制工作日趋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有了保障。水利法制化建设好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这五年,水政水资源工作以切实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为核心,以水行政管理、水行政执法、水行政规费征收为重点,全面实施水许可制度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五年内,以“统一供矿、统一供电、统一供水、统一排卤”为原则,规范西部地区工矿企业用水秩序为契机,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以执法专项检查、查处典型案例、扩大规费征收为主的水政执法活动,共查处大浪滩、马海地区钾肥企业非法取水等案件10余起,强制查封非法开采自备水井15眼,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专项执法检查中对违章搭建、埋设管线等事件进行了限期整改的处罚决定;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和征收额度逐年扩大和提高,2001年仅征收20万元,而2005年则达26万元,取水许可发放范围占全州用水企业的98Z。通过以上措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规划的成效逐年彰显,水政执法工作声望逐年提高,为维护水利设施、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五年,水政监察执法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州已组建水行政执法队伍5个,其中水政监察支队1个,大队4个,人员达70名。按照“边建设、边行政”的原则,制定了规范化建设方案,在全州范围内完善执法体系,规范执法行为,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为目的,建起了一支以支队为中心以大队为基础的集水行政执法、依法收费、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及水保预防监督于一体的专职执法队伍,并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建设验收。五年内,这支队伍活跃在海西各地,对涉河、跨河、河道内违章搭建、违法采砂、影响河道行洪安全、争水抢水、扰乱供水秩序等事件进行了调处,为保障全州水事活动依法有序进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多年的工作中锻炼了队伍,提高了队伍的执政水平,水事案件的立案、查办工作不断规范。经培训,水政监察队伍已全员获执法岗位证书。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练、高效精干,作风正派、纪律严明、运行有力的水政监察执法队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三、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十五”期间,防汛抗旱工作认真落实“防重于抢”的方针,按照防汛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全面提高抗旱防汛的效能,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两个转变目标要求积极防范、主动出击,在确保水库供水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有效维护了防汛抗旱秩序和社会稳定。

这五年,防汛抗旱工作着力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以提高应对突发洪水能力为手段,初步形成了以水库、河道、城市堤防为主能适度承担防洪风险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五年内对格尔木、巴音河进行了重点治理,淤积堵塞状况明显得以改善,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整修了大柴旦镇防洪堤、乌兰柯柯镇防洪堤、天峻县阳康、龙门、织合玛、江河防洪堤、都兰热水等地防洪堤,城镇防洪工程措施初具雏形,为早日建成与流域社会经济要求相协调的防洪工程体系打下了基础。

这五年,适逢全州连续丰水年,洪涝灾害频发,受灾人口达7747人,经济损失达4432万元。而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为防灾减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五年内,全州实行了防汛抗旱责任制制度,地方第一行政首长为防汛工作第一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了各地防汛抗旱责任制、公示监督制度和责任事故追究制度,完善了“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有了这样的机制,洪灾信息传递快、决策指挥迅速、抢险救援及时到位、减灾效益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因洪灾死亡的人数仅为1人,比“九五”期间减少了8人,伤亡事故大大减少。

这五年,在加大病险库除险加固力度的基础上,防汛抗旱工作在完善减灾体系上大做文章。五年内,从制定相关的水库度汛管理制度入手,配备了通信、预警、照明、监测等设备,实现了州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和各水库、各地防汛抗旱指挥工作机构间的直接通信联络、电台信息互动等现代化联络手段,提高了灾害预警救援能力。尤其是“十五”后期,完成了州内十六座10万方以上水库和县级城镇防洪抗旱应急预案,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资,投入了1055万元用于抢险救灾和应急工程修复,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不断完善,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这五年,全州防汛抗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水法》、《防洪法》、《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防汛抗旱的法律体系,依法防汛抗旱。五年内,防汛抗旱部门开展了水库防汛安全大检查、河道安全行洪专项检查、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应急预案完成情况检查及一系列专项检查,采取了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行洪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水利行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全州水利行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职工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这五年,水利职工队伍较“九五”时期有很大的变化;截至2005年底全州水利行业职工人数达790余人,其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达60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75%,取得水利专业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14人,中级任职资格的76人,初级任职资格的100余人。水利行业职工平均年龄36.5岁,队伍年轻化进程逐年加快,职工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全体职工在水利行业“求真、务实、奉献”精神的鼓舞下辛勤工作在基层水利战线,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兴旺发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五年,全州水利行业工作环境、办公条件、职工住宿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也不断提升。继“九五”时期格尔木水利局盖起独立的办公楼后,“十五”期间,都兰、海西州水务局等相继盖起了自己独立的办公楼,个别地区和单位拥有独立的职工宿舍楼。最值得欣慰的是,五年内办公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全州水利行业电脑普及率达70%以上,大部分单位已实现了局域网。“九五”期间用于手工完成的绘图、晒图、水利计算等工作,“十五”期间全部实现了微机化。全站仪、GPS卫星定位系统、CAD制图等设备的引进不仅提高了测量的速度,减少误差,还改善了野外测量工作条件,测量、设计、计算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十五”期间,编制的设计文书不仅保证了技术质量,从装帧等外观上也结束了以往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局面,实现了统一规格、统一格式、按规范编制的要求。水利职工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这五年内州水务局、格尔木市水利队等一批单位增设了健身房和职工之家,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人多了,喝酒打牌的人少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回顾“十五”,我们有许多值得记忆的成绩,但毕竟已成为历史。同时,我们尚有许多不足,诸如对市场经济下水利事业单位生存环境的研究不够,改制步伐迈得不够大,致使水利施工单位前景暗淡,职工困难较多;水利经营管理单位管理方式陈旧,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先进管理手段和水权等先进理念的引入机制不够健全;职工培训再教育力度不大、知识更新慢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创新工作方式,尽快解决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使海西水利事业在“十一五”期间有大的发展。

回顾“十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有助于我们全面推进改革,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未来,坚定不移地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海西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青海海西州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