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表达太含蓄可能伤害人际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表达太含蓄可能伤害人际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一则笑话:当你对女孩说“我爱你”时,最心痛的不是被拒绝,而是女孩回复了两个字——“呵呵”。日前有媒体调查称,网友投票将“呵呵”、“哦”、“额”评为最让人反感的词语。有微博评论称,这几个词招人反感,实际上反映人们对冷漠敷衍的拒绝以及对真诚沟通的渴望。

生活中,这类顾左右而言他、不愿直抒胸臆的现象比比皆是:婆婆对儿媳心怀不满不直说,最终导致更大的误会;老板安排工作不说明要求,影响效率……究其原因,大致有下面4点。

首先,儒家文化下的中国人更习惯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心意。一次,一位学生求见孔子,孔子却托病婉拒。当学生出门后,孔子才取下古琴边弹边唱,让学生听到其答复——不想见这位学生是因为他人品不好。而且,许多国人把说话含蓄看成有涵养的表现,认为自我修养高的人更愿聆听他人,并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表达意见。

其次,中国人素来服从权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不少人的座右铭。因为中国式教育大多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第一标准,让人从小就不敢表达想法,这与强调个性的西方教育理念正好相反。西方人愿意辩论,最终达成妥协;中国人表达太直接有时会引起指责,最终的结果是“听人劝,吃饱饭”。

再次,现代社会全民缺乏安全感,人与人的交往增多,距离却远了,让人们笃信“少说为妙,言多必失”。

最后,网络的普及事实上加重了人们的交流障碍。心理学研究发现,70%的交流是通过肢体语言的。但网络交流只有冷冰冰的文字,连说话都省了,这让理解他人变得更难。在无法准确把握他人意图的情况下,“呵呵”、“哦”等模棱两可的词语成为了最好的回答方式。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画……含蓄的人文艺术让沟通更加回味无穷。但许多时候,与人交流还是勇敢表达为宜。但表达有技巧,一要学会聆听,听明白别人的意思、意图,才能达到互信。二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了解别人的苦衷。三要多鼓励,多表扬,用积极的态度去回应他人。

(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