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傩文化旅游开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傩文化旅游开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傩与傩文化的内涵

傩从字面结构上看是由人和难字构成,似乎有人战胜困难人躲避灾难的意思,从更深层次的了解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的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丰人寿、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傩最初的出现是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主要是一种以酒具为依托的祛病逐疫,驱邪避灾的祭祀仪式,从季节的角度来看,分为春傩,秋傩和冬傩;从祭祀的目的来说又有宫廷傩,民间傩,军傩,官府傩,寺院傩,从形态上有傩舞、傩戏两大类。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傩开始大放异彩,并且随之朝代的更替,民族的大融合,傩戏不断地与时代特色,文化传统,民族风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的,不同特色,风格迥异的的傩文化、傩戏、傩舞。其中,著名的傩戏主要有,贵州安顺的地戏、四川的端公戏和庆坛戏、安徽池州傩戏、江西池州傩戏,其中也不乏少数民族的傩戏,例如,土家族的“毛古斯”、羌族的白石崇拜、云南彝族的跳虎节等等。

二.傩戏的特点

(一)宗教性:傩是傩文化的萌生点,古老的傩戏源于先民的原始宗教崇拜和图腾崇拜,早期的傩祭与巫总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佛教和道教开始兴起,随着佛教和道教的繁荣,其文化也开始与傩戏相结合,例如四川的旺苍的端公戏中就有木莲救母等与佛教相关的故事,并且在傩戏的表演中的傩乐采用佛教和道教的宗教音乐,以此来说一段佛教和道教的故事来表达娱神和美好意愿的目的。

(二)地域性:中国幅员辽阔,有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又有着不同的支系,于是就有了不同的民俗和文化的传承,随着与傩文化的结合兼容就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傩戏。

(三)娱乐性:傩戏是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表达驱邪逐疫的愿望,是一种以娱人的方式达到娱神的行为,这种不但能够唤起宗教情感,同时也能唤起人类本来的情感,傩戏不但是一种宗教巫术行为,也是一种娱乐的形式,宗教艺术。由傩舞发展而来的傩戏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其营造的气氛虽很神秘但无不具有娱乐性。

(四)综合性:傩文化蕴含着从人类学到宗教学、民族学、戏剧发展学、语言学、民俗学、历史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的文化基层,这样更加有助于去了解民族生态、信仰禁忌、语言文学、科学文艺、礼仪节庆等问题。这样对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有很重要的意义[1]。

三.四川双峰傩戏简介

四川省南部县双峰乡处于升钟水库腹心地段,位于南部县西北方向,距县城98公里,北与剑阁相接,与阆中一衣带水相邻,素有川北重镇之称。双峰傩戏开始于清朝的雍正年间,但历史却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巴渝舞,《华阳国志・巴志》载:“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前歌后舞,商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巴渝舞”又与巴蜀文化和道教文化等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峰傩戏。双峰傩戏真正地开始于距今两百年前的雍正年间是有杜家班第一代先祖杜先福创立,双峰傩戏是有最初的“端公戏”演变而来的一种集祭祀意识和戏剧剧目相结合的,以祈神拨禳、酬神还愿的傩戏剧种。双峰傩戏是由杜氏艺人创建和领头,因此又被称为“杜家班傩戏”。第七代传人杜南楼将其进行改进革新,将其定义为大众化、娱乐化的定位,演出的足迹遍布川北地区,并有戏剧活化石的称号。二十世纪历史年代,由于双峰傩戏具有一定的反科学性,因此双峰傩戏一度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一度被停演,杜南楼亲手将480套傩戏演出的道具全部焚烧,包括傩戏的剧本,本快要到达艺术的顶峰的傩戏被迫退出舞台。改革开放后,老人重新整理了傩戏的剧本40本和傩戏的道具,政府也开始逐渐的重视,1958年参与了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川剧研究院、南充地区文化局组织的“灯坛”全过程的拍摄,1989年杜南楼参与编写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艺术集成志》书中的四川傩戏部分。

2006年,南部县将杜家班傩戏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立抢救保护与开发工作小组,同时组织人力收集整理详实的资料。2008年,南部县文化馆将南部傩戏上报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9月28日,杜南楼老人没有等到傩戏成功申遗便与世长辞。这给杜家班傩戏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2009年5月,南部傩戏申遗成功,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2009年10月,南部县举办了首届“中国・升钟湖钓鱼节”。为让更多人了解傩戏,南部县文化馆抢抓机遇,主动与景区旅游开发对接,从傩戏造型中精心挑选了一批面具进行旅游产品开发。

四.双峰傩戏开发的旅游开发

(一)双峰傩戏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1.傩文化具有客观存在的载体是开发的基础:傩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但是任何一种无形文化的开发必须以有形的文化形式作为载体,这样才能使其星火相传,时代相承。例如,中国的古琴艺术的以古老的七弦琴作为载体,东巴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东巴古文、东巴古乐,羌族文化的载体便是古老而独具特色的羌寨,而双峰傩文化的载体便是傩戏了。杜家班双峰傩戏在一开始是一种祈神拨禳、酬神还愿的祭祀活动。到第七代传人杜南楼时经过革新双峰傩戏逐渐发展成为娱乐性,参与性强的戏剧和祭祀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中双峰傩戏不断地吸收和兼容其他文化形成了现在的杜家班傩戏,以双峰傩戏为载体的傩文化是双峰傩戏开发的奠基石。

双峰傩戏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

(1)极富地方特色:杜家班双峰傩戏从第一代到现在的第八代传人,不再是单纯地驱邪避病的祭祀活动,它还融入了双峰乡当地的传统的古老舞蹈“跳傩傩”,杜家班将这种古老的舞蹈吸纳进傩舞中。其次,杜家班傩戏中很多的剧目都不是与其他地方的傩戏大同小异的,而是由世世代代的杜家艺人自己创作的。并且杜家班傩戏将说、唱、跳、演相结合,灵活多变,即兴创作意识强,深受群众喜爱。傩戏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从娱神到娱人,从宗教迷信向文化艺术转变,使杜家班傩戏艺术更加贴近自然,更加贴近民生,更加贴近现代。最后,杜家班傩戏的构成也极具地方特色,它是由灯戏和坛戏两部分构成,有“灯坛两开”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