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增强幼儿适应能力的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增强幼儿适应能力的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所处环境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应能力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是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幼儿的适应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幼儿自身的特点。幼儿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溪市红塔区第三幼儿园通过实施“交流幼儿生活班级”,为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做了有益探索。

交流幼儿生活班级、增强幼儿适应能力的步骤及方式

(一)制定方案,积极宣传

红塔区第三幼儿园制定《交流幼儿生活班级、增强幼儿适应能力的实施方案》向全园家长宣传“交流幼儿生活班级、增强幼儿适应能力活动”的目的意义,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交流幼儿生活班级。

(二)开展交流幼儿生活班级尝试活动

1.人数:中、大班每班自愿交流幼儿2名。

2.交流时间:1周(1周以后,孩子可以继续留下来,也可以回到原来的班级)。

3.教师积极关注交流过程,记录每天的情况。由副园长统筹安排,年级组具体组织开展好“两个一”活动,即开始交流生活的第一天、最后一天分别做好“欢迎、欢送”工作。尝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幼儿到新班级的第一天,做好欢迎工作。“万事开头难”,让新来的孩子就像吃了“暖心丸”,觉得新班级的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让孩子到新的班级安心、放心,为适应新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离开原班级的第一天,全班老师以热烈的掌声欢送他们。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班上最能干的,其他小朋友都没能去,只有他们可以去,因为他们能干,勇敢,遇到困难不害怕,会自己独立想办法解决;我们班不是不要你,老师和小朋友都很想念你,一个星期以后,老师会接你回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排除交流幼儿的心理顾虑。

交流生活1周以后,新班级做好欢送工作。新班级老师鼓励幼儿找出交流幼儿的优点,并表扬交流幼儿,表达出全班幼儿都舍不得他们走,希望他们以后经常回来看看老师和小朋友们。

原班级做好欢迎工作。原班级老师鼓励交流幼儿打开话匣子,说说到其他班开心的事,同时也鼓励其他小朋友大胆、勇敢,像他们一样面对新环境,积极适应不同环境。

二、幼儿、家长的反馈意见

红塔区第三幼儿园参加首次交流的幼儿共有22名。在交流结束之后,我们对交流幼儿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交流到其他班你高兴吗?有些什么想法?结果,回答“不高兴”的有5人,理由是和自己班不一样,不好玩,没人和我玩,想念原班级的小朋友;回答“高兴”的有17人,理由是喜欢新老师,有不同的玩具,能交到新朋友。

第二个问题:你是否还愿意到其他班?结果,有13人回答不愿意。

第三个问题:爸爸妈妈愿意让你去其他班吗?结果,7人父母不支持,2人的父母有点不支持,11人支持,2人不知道父母的态度。

家长的反馈是很好的参考意见。家长们普通认为:幼儿园进行“交流幼儿生活班级、增强幼儿适应能力”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只是这样做,老师会更加辛苦,因为老师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之外,还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幼儿。

为了提高孩子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园能否把这项工作作为常规工作?

一名家长说,她的女儿很内向,到新班级的第一天、第二天都哭了,表示不愿意去。在家长的鼓励下,第三天坚持去,第四天已经高高兴兴地去了,到了最后一天,表示还愿意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

一名中班的家长说,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班上一名孩子欺负他,他独自找到老师说:“老师好,你们班的小朋友欺负我,你不是说,新来的小朋友不能欺负吗?”

家长们觉得一个星期时间太短,可以延长到一个月,1个学期。有的家长还建议打破班级界限开展联谊,还可以组织幼儿参加正常的家庭交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春游、看图书、旧物交换……这些对幼儿的发展都大有裨益,也对幼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活动的思考

在整个班级交流活动之中,从制定计划到后期反馈,很多因素是必须注意到的,不仅是前期的家长配合,还是中期的教师指引,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

(一)家长作用不可小视

在整个活动之中,最为关键的是家长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孩子到了新环境以后,家长要注意3个问题:一是要了解和认识孩子在新环境适应上容易出现的问题;二是要正确理解和对待孩子出现的适应性问题;三是要积极引导孩子适应新环境。

家长的家庭教育影响极其深远。鲁迅先生说:“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玩弄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有这样一则报道:在一个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他们来自贫寒的农村家庭,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源于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家庭,在一贫如洗的四壁上,大家看到了贴满墙的各种纸条,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家庭文化教育让孩子耳濡目染,3个孩子就是在这样一个贫困,然而格调高尚的环境中长大。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升华,都产生了极其深刻深远的影响。

(二)教育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群体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对于幼儿教育的老师来说,意义更是非凡。3~6岁的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全,不具备明确的价值判断,除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之外,老师的影响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幼教需要引导幼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且还要注意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幼儿同伴群体, 是营造幼儿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 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 从群体意义上讲, 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 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还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 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教师在初建班集体时, 应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 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充分表现, 逐渐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教师应注意引导、鼓励和帮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 并及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 这将会激励他们的主动精神。 如果对儿童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 指责过多, 评价不公正, 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惩罚, 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心灵, 使他们自卑、失去信心, 对自己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行动或自身产生羞怯感, 进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积极应对幼儿班级交流时产生的心理突发状况

幼儿班级交流的目的在于锻炼幼儿的适应能力,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幼儿班级交流时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又类似入园适应时期。面对一个截然不同的新环境,面对从未见过面的小朋友,面对一个新的老师……幼儿会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如何帮助个体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不仅是入园适应的关键,也是班级交流的关键,并且交流结束后期也应该跟进,这是不同之处。只有饱含尊重、信任、理解、宽容、鼓励、接纳、信任、等待的师爱,才能真正驱散孩子心灵的阴影,给孩子带来光明。

幼儿心灵也不能够像温室里的花朵,班级交流之中必定会出现幼儿心理的不适应以及受挫,对此,我们应该视问题轻重程度采取不同对策。心理学家马斯洛论述过, 挫折未必总是坏的, 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而幼儿对挫折的理解和认识, 主要取决于家长、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因此, 要改变教养态度。首先, 应放开手脚, 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 让孩子走出自己的“保护圈”。其次, 要让幼儿明白, 人人都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并且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幼儿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迎头而上, 不惧怕, 不退缩,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提高正视挫折、克服挫折的能力。再次, 在孩子面临困难或解决问题时, 家长和老师应及时给予语言和态度上的鼓励与支持, 使孩子逐步形成对待挫折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尽早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战胜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