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班科学活动案例:有趣的影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班科学活动案例:有趣的影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活动背景】

每天,午饭过后,我们带着这群快乐的孩子户外散步时,常会听到他们有议论不完的话题。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便是孩子们不停地用自己的小脚踩着同伴的影子,以表示自己的脚步走得很快,有时,又会看着地上的影子,指认那是谁。但对于影子的产生、变化等问题孩子们了解的不多或是有着不同的见解。常常我说你议,谁也说服不了谁。我想,何不让孩子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呢?同时,也能借助这一活动来观察孩子们自己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能否主动寻求同伴和自己一起协作完成任务。为此,在活动前,我在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了较多的思考。决定,让孩子们以集体、小组、结伴、个别的方式,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尝试,并能试着自己来解决出现的问题,真正让孩子与孩子互动起来。

【活动目标】

1.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和同伴产生初步的协商、合作关系,尝试共同记录实验结果。

3.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活动重点】

幼儿能探索出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主动合作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活动组织形式】

集体、个别、两两合作(自发)相结合。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

2.记录卡,记号笔(两人一份)、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魔术,请你们一起来瞧一瞧,我都变出了什么?(教师变化手型,幼儿猜测。)

【分析:活动内容源于孩子的生活和兴趣,而孩子偶然的发现是片面的、零碎的或者是个别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提供机会让“大家”来“看一看”“玩一玩”,积累更丰富的感性经验,共同关注奇妙现象,从而萌发更多的想象、疑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而以“玩手影”作为活动导入,及时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激发出来。】

二、影子的产生。

1.猜测“手影魔术”的秘密。

师:咦!为什么我能变出这些小动物呢?你能猜出里边的奥秘吗?

【分析:通过幼儿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课题。】

2.幼儿结合经验讲述。

师:你怎么知道是影子的?你平时见过影子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分析:在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时,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重要,这里充分调动幼儿平时的生活印象、经验,来讲述自己对影子的理解,也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3.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1)交代实验任务。

师:平时我们在太阳底下常会见到自己的影子。今天,我想请你们来帮玩具找找影子。(介绍材料有小电筒、玩具)

(2)幼儿自由操作。

【分析:让幼儿走自主探究之路,就要靠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放手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在此,老师提供圆柱体(立方体)积木和小电筒让幼儿任意进行操作,自主尝试找出玩具的影子,也为幼儿深入探究提供了帮助。】

(3)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积木找到影子的?(幼儿边讲述,边展示给大家看)

(4)讨论:为什么用电筒照了就会看到积木的影子呢?

(5)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分析: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相当活跃,有的在室内较暗的状态下,用电筒照;有的跑到活动室进门有阳光的地方进行观察。孩子们个个喜悦、兴致盎然,在此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参与探索,能相互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为共同交流提供多维而有真实的经验。】

三、影子的变化

1.教师抛出话题,幼儿讨论。

师:原来影子是因为有光照的缘故。那你发现平时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幼儿个别讲述)

【分析:孩子们在总结出影子产生的因素后,进一步让他们思考影子的变化,由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一个过程,也让孩子们对影子有进一步想细致探究的愿望。】

2.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3.幼儿再次操作观察:尝试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1)提出操作要求、观察任务

师:你们再去试一试,仔细看一看,积木的影子会变吗?为什么会变的?

(2)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3)引发合作操作的讨论:你们的答案这么多,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清楚地介绍给大家听呢?我们一个人又要做实验,又要做记录,一个人忙不过来,怎么办呢?(让幼儿自发产生合作愿望,教师简单介绍记录表)

【分析:这里我们没有限制孩子一定要寻找伙伴、两人合作,而是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自然地发现到分工、合作带来的便利,进而产生合作意识,能自选合作伙伴、有效分工、反馈探索结果,真正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4)第三次操作、记录(合作):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们的发现又快又清楚地记下来。

【分析:这一自由结伴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交往意识、合作要求,让孩子们在自发的合作结构中,进行探索,真正达到生生互动、共同建构的目的。】

四、影子的利用

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教师介绍:夏天利用相关物体的影子遮荫的现象。)

【活动延伸】

1.教师随机带领幼儿在户外光照下继续探究影子的变化

2.利用相关资料向幼儿介绍有关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

【活动思考】

一、因“玩”而激趣

孩子们虽对影子有着较热烈的攀谈,但我带领孩子们来关注影子、真正进行“影子”方面的探索还是第一次。整个活动开展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是,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对影子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有不停操作的愿望,同时,我结合自己在外听课、学习的经验,尽量让孩子们在快乐地“玩”中,产生思维的碰撞点,而后再来集体解决。可以说整个探索过程都是一个“玩”“思”结合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感受到了轻松、自由又活跃的课堂。同时在三次操作中,孩子们都有不同的发现,并没有因为反复的操作而起厌倦之意。真正让课堂因为有了“玩”而让探索变得更有趣味。

二、因“质疑”而生动

在交流的过程中,有许多孩子都能试着帮助他人解决产生的疑虑。如:一位小朋友发现,用小电筒照方积木的时候,里边一圈是方的,外面一圈是圆的。其实,她所说的“圆的影子”是电筒外边的玻璃、和塑料圈的影子,而不是方积木的影子。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没有及时告知答案。而是在他的又一次操作中,观察了他的实验过程,并考虑到也有另外的小朋友发生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正确认知。为此,我在操作完后,先一起来解决“到底是谁的影子”后,再来探究下一个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让孩子们互动解决问题,又能让这些孩子清晰的完成这一段的探索,而不至于把这个问题带到下一个环节中,让其受到影响,有模糊感。

三、因“分工”而有序

在这一活动中,我有一条组织形式上需达到的科学素养目标,也可理解为情感目标,就是想让孩子们有自发合作的意识,不再是老师提示好组合方法,让幼儿直接参与合作。而让这种合作愿望由孩子们自发产生,并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能更顺利地完成任务,我在第三次尝试中,故意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怎样才能又快又方便地完成任务”,结果有一部分孩子能主动和同伴商量、分工,并较快地完成需探索的问题,并从中体验到与他人友好合作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使整个探究过程变得更有序。

【引发的问题】

这次活动的最后环节,在孩子们能否自发选择同伴合作上,有一小部分孩子还是单独在尝试,碰到了困难;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自己的同伴和自己处于同种类型的,不太爱表达的,碰到困难不会寻求成人的帮助,而使自己的操作面临“停滞”等等。而此刻,老师总结时又不能在“合作”这点上花很长时间,因为还要兼顾到整个活动的收尾、总结,为此,这样的意识需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教学生活、学习常规或谈话中来积累,逐步让孩子们自己感悟到如何合作、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等,真正让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我将带着这些思考,继续以后的科研活动和日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