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研水墨之理窥造化之和谐蒙古族女画家孛儿只斤·豫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研水墨之理窥造化之和谐蒙古族女画家孛儿只斤·豫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性画家寥若晨星,其原因自然离不开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即便如此,自古至今,仍有耀眼的流星不断地滑过男性为主体的艺术天空,并且,伴随着社会时代前进的脚步,这份璀璨和靓丽愈发给中国艺术的宝库添加着动人的力量。

当代的女性画家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是百花齐放。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柔和细微视角审视世界,以绘画语言赞美生活。

在这些星光璀璨的女画家中,有一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裔,她的作品烟云流润、笔墨秀逸、气势雄浑,她的人品风雅大度、厚重质朴。有着黄金家族的血统她就是著名的蒙古族女画家孛儿只斤.豫旻(王豫旻)。

作为中国当代实力派女画家的豫旻现任北京中国画院山水画创研室副主任、北京墨语书画院院长、中国城市文化发展论坛特约书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和国内外美术教学活动并获奖,多幅作品被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港澳台文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豫旻深研水墨山水,又擅长人物花鸟。她的山水重写生、重传承及重古建风水学理念,有宋人山水物境之美,又有当下文人画风之雅;写生、游记、小品及大幅创作作品,意至笔随,自然生色。人物画,是以工笔人物画见长,主要有旗袍和京剧两个主题系列,她笔下的女性,娴雅缠绵,形质清丽,怜花惜香,怀旧而出清新,令人遐想往昔风花雪月之梦幻年华。

一直以来,豫旻以自己是蒙古族而自豪,她在一篇《我姓孛儿只斤》的博文中写道,在我家最重要的位置,一直悬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成吉思汗身着战袍,斜挎弓箭,显得十分威严。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成吉思汗是我们的先祖,这幅画像是家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每天早晨起来,我都能看到祖父用鸡毛掸子小心翼翼的除去画像表面的灰尘,在画像前,爷爷总是显得那么虔诚。

长大后,等我了解了闻名中外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段历史时,终于知道了我们家族的一些家族史以及蒙古人为什么隐居在汉人地区等一系列我不明白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成吉思汗征服了大半个地球,世界各地都有蒙古人遗留下的后裔,在中国以汉姓命名的蒙古人后裔有朱、李、王、张、杨、白、安、马、陆、柒、伍等。我们家族就是其中遗留在中原地区(河南)的后裔,家族《王氏族谱》的绪言指出:“王姓系蒙古族,是皇族,姓孛儿只斤,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后代。顺帝及六宫弃大都,北归蒙古,淮王帖木儿不花随其四祖父坨坨丞相意欲北归,由于明军已将燕门关封锁,走投无路,只好帅部南下濮阳,后兵败,从新乡渡河,到镇平晁坡,隐居,隐姓埋名(两代无姓),第三代才以淮王之王为姓,三世贵,四世宗,五世东溪。自元末明初以来在此隐居,已有六百多年了。子孙繁衍昌盛,已是33代了,人口约十余万人,迁居数省县子孙众多,源远流长至今……”。父亲曾经对我说:“成吉思汗的生平及丰碑,只是先祖的光环,不是后裔的光环,借此以激励后人要自强、自主、自信、自尊,增强奋进的动力,促使后人成为社会人才”。

作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裔,蒙古人喜欢高远博大,于是父亲给她取名豫旻,父亲希望把世上美好的一切都赋予她的名字,她的姓名中又有了那个代表天高、苍远的旻字。

豫旻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豫旻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先后深造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修班。豫旻的山水画,给观者一种田园意趣,远离尘世,清新脱俗之境。多年来,诗词,戏曲,古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艺风水学等是她潜心所在,为此,舒阔和深远了她的水墨山水的境界,她笔下的峰峦群山、云雾如纱等山水景象沉稳而恬淡。也正如唐宋画家们所强调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及“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的美学观。时下,她作画的心境,在画家中实为少见,也正是作品可贵之处,是自然山水和胸中山水的神交际会!

或许是自身元代贵族的遗传基因,还是成长于八百里秦川;是受长安画派的耳濡目染,还是自身在艺术上的不断求索。从豫旻的山水画作品会解读出不同的意境。

有的时候,豫旻的画如云林仙踪,轻而柔的笔,淡而干的墨,简之不能再简的构图,既能读出其清幽、洁净、静谧、恬淡性情,又给人一种高洁脱俗的感觉。如她所言:“心如静水,安然依旧。一幅画作,一曲古乐,一杯茶。品一种心境,品一丝清幽,似云水之间。”

有时,欣赏豫旻的江南写生作品,徽居的沧桑、园林的灵秀,篁、芭蕉、小桥流水等一下带入到如梦如醉的江南,仿佛游园林听昆曲的亦真亦幻之美。有时,欣赏豫旻的山水巨幅画作,以苍茫郁勃满腔之才似有不吐不快之意,重峦复岭,千岩万壑,繁复苍郁,令人惊叹她的耐心与苦功。

豫旻的工笔人物画,既汲取传统工笔画技法,又接受了西方古典主义肖像画熏染。线条灵逸而又沉稳,着色以复古、怀旧、唯美之风,带给观者美的画面和视觉享受。

她的代表作《京醉》设色浓艳,墨彩勾勒,三染九烘,几近繁缛,人物盛装浓抹,但在视觉上却无脂粉俗态,此在重彩工笔画中甚为难得。《京醉》在画面装饰性与色彩协调性方面,借鉴于西方肖像画技法之长,且无盲从之陋。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当代著名国画家范扬是这样评述他的得意弟子的:豫旻又出了不少佳作,作品更上层楼,美玉成器,渐入佳境矣!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评论家汪为胜评述:豫旻的山水作品意味着对传统水墨的实质回归—注重用笔施墨,追求笔墨意趣。气韵乃至格调,剔除了人工痕迹,删除了“装饰”意味。画法随意,自然而然,随心所适,情无所拘。所写自然,崇山峻岭,谷邃林深,用笔沉酣。往往能出己意,意蕴隽永。可谓深研水墨之理,窥造化之和谐。

策划专家、书画鉴藏家王君评述:你说画山,那山画的大气,让你感觉纸重墨浓,拎着画,都有千钧之重。你说画人,那人眼角眉梢都是情啊,掂着纸你抖擞一下,你都怕把那画上的美人弄下来,掉地下摔疼她。你说画皖南,那皖南古韵与徽商之情结,就在灰瓦白墙的高低错落之间繁衍出曾经商贾的辉煌,以及富裕辉煌背后那端庄肃穆的牌坊下,一份淡然悠远的凄婉,一份独守青灯的落寞与坚韧。

一位收藏家说,我研究中国古代书画,从不收藏当代年轻画家作品,虽然也认识一些“画家”,画得比她好的也不少。但十之八九为“阳为艺术,阴为富贵”者,按尺付润,本是常理;但锱铢必计,寸厘必争,就与风雅之道远矣。她的大度与信任使我极为感动。我原来购买《京醉》,想送往海外画廊陈列或销售,为她作宣传与推荐。但见到原作之后,实在不忍离手。

生活中的豫旻喜欢昆曲和阅读古典诗词,她说:“她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浓郁的芬芳,只有淡淡的幽香,惹人至醉,她就是昆曲。欣赏昆曲,就像徜徉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大海中,美不胜收。欣赏昆曲,对于画家而言,无疑是文化素养的极好熏陶。”

她说是昆曲给了她真情和悟性,让她在艺术方面能够触类旁通。

看完《牡丹亭》后她这样写道,观完落幕,我仿佛穿梭于遥远的时空之间,沉浸于爱情的追诉……唯剩余音袅袅,在耳边挥之不去,欲醒不能,置身于一断凄美的幽吟之中,千百次地激荡心扉……。

豫旻作为一位有追求的青年画家,凭借坦然处世宁静致远的定力毅力,在创作之路会比许多画家走得要远,她的艺术天空将更加纯正内美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