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卓越课堂”建构纵横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卓越课堂”建构纵横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庆市教委推出的“卓越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改革,而是教育的深层次变革和育人模式的转变。然而,由于它是一项教育行政推动的教育改革行动计划,工作部署较多,导致一些一线教师从理论上缺少深入挖掘的意识。鉴于此,本文从全球宽度、多元角度、反思力度、创新亮度、生命尺度、人文温度等“六个维度”入手,对“卓越课堂”的必然趋势、本质特征、现实挑战、变革目标、模式建构、质量诉求以及文化取向等理论问题予以阐述,以期争鸣,增进共识。

一、坚持全球宽度,正确认识“卓越课堂”的必然趋势

应对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纷纷推出了以“卓越”为主旨的教育教学改革主张。一是“卓越教育”的改革主张。美国《2001~2005年战略规划》提出教育部的使命:保证受教育公平权利和实现全国教育的卓越。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育论坛”提出了“所有的学习者都有权接受卓越的基础教育”的目标。二是“卓越课程”的改革主张。苏格兰政府2004年发表《卓越课程》报告,提出了让苏格兰的年轻人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有信心的个体、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效的贡献者”的卓越课程培养目标,并建立了与此相适应的“卓越课堂”评价体系。三是“卓越教学”的改革主张。中国台湾真理大学蔡博元先生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提出大学要追求“卓越教学品质”的主张。他认为,“‘卓越教学’意指优质的教学和学习”,并从精神层面、态度层面、行动层面三个维度阐述了“卓越教学的内涵”。这些改革主张虽然提法不同,但追求卓越的价值诉求是完全一致的。由此表明,重庆市打造“卓越课堂”的改革主张不仅回应了全球化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时代潮流,而且也顺应了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二、坚持多元角度,正确认识“卓越课堂”的本质特征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先生主张“教师要人人创造自己的卓越课堂”。他说:“这里的卓越课堂是指向师生双方互动合作的,没有师生的共同创造,就没有卓越的课堂。”从多元角度思考,“卓越课堂”具有“六性”特征:一是生本性,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一切状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二是生命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的过程,是一种生命自我发展、超越、升华的过程;三是生活性,坚持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思考和体验;四是生成性,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课堂催生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五是生动性,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因为学生提出的高质量问题而生动起来;六是生长性,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卓越课堂背景下教师的一种道德追求与价值取向,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共生“双赢”,乃是卓越课堂的生命成长观。

三、坚持反思力度,正确认识“卓越课堂”的现实挑战

重庆市“卓越课堂”建设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一是习惯于像抓GDP一样抓教育质量,唯分数、唯升重点马首是瞻;二是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两张皮”;三是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没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四是少数校长和部分教师素质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五是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缺乏,利用率不高;六是农村学校点多质弱,城镇学校存在“大班额”和“超级大校”现象;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无效教学、低效教学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九是学校开放办学意识不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正是基于对全市义务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的清醒认识,重庆市教委以空前的力度推出了“卓越课堂”行动计划,要求“坚决清除一切阻碍教育质量提高的思想观念,坚决打破一切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体制障碍,坚决纠正一切偏离教育质量提高的短期行为,把‘提质’作为新一轮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四、坚持创新亮度,正确认识“卓越课堂”的模式建构

“卓越课堂”需要创新多元的、独特的教学模式,以践行其追求卓越的价值诉求。深圳市南山区认为,课堂模式构建要强调三个关键词:一是多元,就是要在坚持课堂模式构建基本式的基础上,鼓励推陈出新,从形似走向神似。二是开放,就是要虚心学习、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为我所用。三是包容,就是我们的课堂模式构建要允许学术争论,允许各校和广大教师自主创新。“多元”“开放”“包容”三个关键词启示我们,“卓越课堂”的模式建构要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前提下,自由创造,突出鲜明的个性、特色和风格。教师应有选择和自创教学模式的自,就像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自由一样。实际的教学,一般都需要选择、改造、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这个过程不是机械搬用,而是多样综合。各区县各学校通过多样综合,就可以逐步形成重庆各具特色的“卓越课堂”,进而彰显重庆育人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亮度。

五、坚持生命尺度,正确认识“卓越课堂”的质量诉求

“卓越课堂”是一种关于人进步与发展的新理念,反对只重工具理性而不重价值理性,因此,“卓越课堂”的质量观不是“效用至上”的质量观,而是以关注每个生命健康成长为尺度的质量观。从生命的广度来说,要坚持全体性的质量观,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是否端正的重要标尺,想法设法培养好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生命的宽度来说,要坚持全面性的质量观,让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生命的高度来说,要坚持有个性的质量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禀赋、爱好和潜质,因此,要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从生命的长度来说,要坚持可持续性的质量观,为每个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全面、扎实而牢固的基础。

六、坚持人文温度,正确认识“卓越课堂”的文化取向

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是“效用至上”,而“卓越课堂”的价值取向是“生命至上”,其课堂文化必须充分体现人文情怀的“温度”。一是人性关怀的“温度”。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性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卓越课堂”的文化取向是追求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和启迪,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课堂回归人的常态生活,充满对人性的关怀、天性的尊重和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呵护。二是教学关系的“温度”。“卓越课堂”是一种关于教学共同体即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的新理念,反对单方面的话语霸权;主张建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多种教学活动文化,让师生在精神相遇和经验共享的过程中享受理解、沟通、和谐的对话人生。三是教学环境的“温度”。“卓越课堂”是一种追求教学安全感、愉悦感、幸福感的新理念,反对专制压抑;主张营造安全的、宽容的、赏识的、自由的、开放的、富于支持和激励的氛围和心理环境,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学、为兴趣而学、为爱好而学的激情,形成和谐民主、彰显个性、多元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