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殡葬经济实证研究及殡葬改革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殡葬经济实证研究及殡葬改革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殡葬业被称为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一,由于政企合一的特殊形式,成为民政部门垄断的行业,一直以来为人诟病。加之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殡葬业长期处于“边缘行业”的位置,缺乏相关的研究和探讨,目前人们对于殡葬业远没有足够的重视,另外我国在其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上存在一些不足。根据1990年至2009年殡葬行业的时序数据,从经济学和统计学的视角,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作相关分析,探索殡葬业的发展现状和改革进程,以期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观点。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殡葬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死亡率和火化率,总人口次之。

关键词:殡葬业;实证研究;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076-02

1 引言

随着国家民政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殡葬业作为国家控制土地使用、服务百姓,改善民生的重要服务行业之一,发展迅速。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民政部门服务社会的重要工具,殡葬业受政府管制同时又面向社会,殡葬政策的发展和改革不仅体现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能力,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千年的葬礼文化,甚至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规划、民生问题等当前一系列重大问题,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目前,国内关于殡葬业的研究并不多,大部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殡葬业是否存在垄断的讨论:目前社会上已经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认为殡葬行业存在惊人的暴利,而另一面有关部门声称殡葬暴利绝不存在,殡仪馆的做法没有违反相关规定, 且符合社会发展,殡葬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面对的是整个社会高、中、低档不同的消费人群, 因此在可选择服务上也应该存在不同的档次,不能用个别人所选择的高档服务来代表整个殡葬行业的情况。(2)对于殡葬法规改革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现行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存在严重缺陷, 殡葬执法主体不统一,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应本着“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划定火化区和土葬区;加快乡镇公益性公墓的规划建设, 全力推进葬式改革, 积极推行绿色环保新葬式。(3)对于殡葬业的垄断问题:殡葬业垄断的根源在于政企合一的垄断体制,民营资本的进入只从表面打破垄断,实际上还是垄断经营,其格局依然是“独家经营”,造成殡葬业的暴利和低效率(贺硕2009)。(4)关于殡葬业的文化研究:①中国殡葬领域中的陈规陋习,一般民众的信仰导致的观念上的愚昧性;②以奢为荣的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③对土地的崇拜和依赖及亲情难以了断的心理导致死人与活人争地、阴宅房地产热(葛玉红2005)。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殡葬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2 模型设定及理论依据

根据殡葬业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以下指标来衡量殡葬业的发展情况。我国殡葬改革过程中,殡仪馆数量、公墓数量、公墓处理遗体等指标都是影响殡葬业规模的重要指标,但是火化遗体数量(HHYT)是反映殡葬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因为火化遗体数不仅体现了长期以来殡葬业规模的扩大和火化技术的进步,而且体现了人民葬礼观念的转变和殡葬业改革的成果,另外火葬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丧葬方式,与整个殡葬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述其它指标,即火化遗体数量作为殡仪馆数量、公墓数量、公墓处理遗体等指标的因变量;火化率(HHL)即火化遗体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国家在推行和提倡火化葬礼的成果并对火化遗体数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体现了人民丧葬传统观念的转变;总人口(ZRK)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人口规模,这是殡葬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对殡葬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石的作用,为便于分析计算,在此将年初总人口数作为该年的总人口数;死亡率(SIWL)的高低决定了整个社会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影响到死亡人数。于是建立模型(已证明变量之间是协整的,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HHYT=β1+β2HHL+β3ZRK+β4SIWL +μ

β1为截距项,表示所有未包含在模型中的变量对HHYT的平均影响, β2、β3、β4为偏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

3 模型检验

以下是1990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单位分别是:万具,100%,万人,1‰):

模型符合经济理论假设,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火化率、总人口及死亡率均对火化遗体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并且表现为正向影响。从1990年到2009年期间,火化率每变化1%,火化遗体数量将会同方向变化6.05435万具;总人口数每变化1%,火化遗体数量将同向变化0. 006%;死亡率每变化1%,火化遗体数量将同向变化0.38851万具。由此可见,影响火化遗体数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死亡率和火化率,而总人口数量的影响相对较弱。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反映了在殡葬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三大问题:第一、如何控制人口基数从而有效控制火化遗体数量,人口总量的增长会扩大殡葬业的规模、增加殡葬业的工作人员、增加民政部门的管理成本等;第二、如何提高人口质量和生活水平,降低死亡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城乡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明显好转,控制死亡率效果会更明显;第三、火化率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改革成果,而且体现了我国传统葬礼文化的转变,出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控制以及统筹规划,政府部门一直在倡导生态环保节约经济的火葬模式,而我国传统的丧葬观念则是“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因此火化率体现了殡葬的效率问题,对国家管理的陵园、墓地、丧葬事业单位等方面造成直接的影响。

4 结论及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要保证殡葬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应该控制死亡率和人口基数,提高火化率。本文仅就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4.1 控制人口基数

(1)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质量,从根本上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如果能够控制住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就能够减少殡葬业的占用土地,减轻城市周边土地供应不足的压力。(2)控制人口基数能够控制殡葬业丧葬遗体数量,减轻殡葬业的压力,控制规模,减少殡葬业的行政成本、管理成本等,为民政部门节省一笔大开支。(3)控制人口增长,能够培养人们“少生优生”的生育观念,从长期看,有利于殡葬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4.2 控制死亡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普遍意识到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生活观念逐步转变。我国政府应该趁此机会,努力做好以下几点:(1)继续大力宣传环保经济的生活方式,建设体育锻炼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2)加快医疗部门改革,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倡导养生和谐的生活方式,以延长人口寿命,控制死亡率,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3)逐步调整人口结构,将殡葬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分散到未来的一定时期,促使殡葬业更加平稳地改革和发展。

4.3 提高火化率

火化率直接影响到火化遗体数量,同时又体现了我国殡葬改革的成果和人民丧葬习俗的转变,因此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最近几年来,火化率一直处于50%以下是十分危险的信号,这标志着殡葬业遇到瓶颈,传统土葬观念抬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殡葬业的法制建设,加快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殡葬法律体系”,加强殡葬服务行业内部监管。(2)破除殡葬业的垄断,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遏制暴利,从而更好地促进殡葬业的发展,通过不同经济成份的充分、有序竞争, 降低收费标准, 改善服务环境,促进殡仪服务的健康发展。(3)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改变传统的丧葬习俗。民政部门, 环境科学、生态经济科学工作者要大量宣传,动员社会舆论进行长久、广泛的宣传,灌输生态意识,通过不断地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形成勤俭节约、尊老敬老、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本文借鉴相关文献,本着低碳环保,科学合理,经济效率,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认为可以推行一下做法:(1)树葬:在公墓区内或不在公墓区,为死者植树, 将骨灰直接埋入树下的泥土中, 树前留下编号, 以便纪念。骨灰直接入土, 不用骨灰盒, 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又成为树木的营养物, 真正做到 “入土为安”; 骨灰复归泥土, 成为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网点之一,既符合生态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 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代轮回”观念,既符合环保经济的发展理念,又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2)海葬――亲人死后火化,回归大海,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契合中国千年以来“天人合一”的崇高精神境界。(3)电子坟墓祭奠, 利用电子坟墓祭奠亡灵已成新潮,在互联网上将已故者的资料留存,供亲人网上凭吊。虽然实物不存在, 但是利用电子坟墓祭扫能够节省时间和路途, 便于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人们祭奠, 尤其为行动不便等客观条件不允许者祭奠亲人适用, 同时利用电子坟墓进行殡葬业的管理与服务。(4)网上扫墓,依托互联网高技术平台的网上祭扫, 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文明祭扫方式, 我国一些地区已设立了这项服务。

4.4 信息纪念

清明节的纪念活动已经出现手机短信祭奠亡灵的新形式,用户只要在手机中输入网上纪念馆的馆号和祭奠形式, 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用短信给先人献花、点歌、敬烛、祭酒等, 祭奠的内容在纪念馆中即刻显示, 值得提倡。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殡葬服务业的改革已经走了二大步:第一步是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实现了扭亏为盈;第二步是由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向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转变。目前我们将要进行的是第三步, 殡葬服务业走向市场是更深层次的改革,也是难度最大的改革,21世纪殡葬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取决于今天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思考和抉择。总体上说,就是要做到完善殡葬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为殡葬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法律保障,这是引导殡葬业发展改革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开放殡葬业,打破垄断局面,引进竞争机制,改变政企合一和低效率运营的面貌;改变我国千年来的传统丧葬习俗,从文化意识上树立环保经济的丧葬观念,合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经济节约的丧葬新理念;在具体做法上,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以更加快捷方便的形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魏加登.殡葬服务业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9).

[2]葛玉红.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贺硕.殡葬暴利的根原及对策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