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隔了千里,我们相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隔了千里,我们相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年秋天,我博客里收到一张纸条――很喜欢你的文章,希望能为我们杂志写稿,并请告知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落款是《中学生百科》杂志社。以前收到过很多类似的信息,而我从来都选择沉默,但那天,我犹豫了,因为那条留言似乎有些不一样,特别是最后那句,“你上高中了吧,不耽误你太多时间,盼复。”我从字里行间隐隐感觉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真诚,于是回复了那张纸条。

我真的没有想到,这竟是缘起,一本远在千里之外的纯洁明亮的杂志和一个热爱文字的女子,就这样相逢了。

几个月后,我收到《中学生百科》寄来的样刊,他们发表了我博客里的一篇文章。拿到样刊时我有些惊讶,牛皮纸信封上,我的地址和名字竟然不是打印体,而是编辑亲手写上去的――地址写得很工整,每一划都认真得像中学生的作业;我的名字却飘逸而自由,从左到右斜着一顺儿向上,“玉”字的最后一划更是轻松地甩出老高,有一种眉飞色舞、腾云驾雾的架势,这倒像是艺术家的作品了――我猜想着,写字的这个人在工作时一定是极其认真负责的,而私下里却应该是个有趣的人,是个轻盈而可爱的人。

打开杂志,第一篇文章叫《北大不荒》,编者按里说,“也许是标准苛刻,也许是天下太平,每月临近截稿,奔波在各地的特约记者开始叫苦不迭,害得编辑部时常闹稿荒。好在记者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后,很快找到了救星――北大。没错,只要北大在,就不会无事可报。稿荒?北大不荒!”这样轻松幽默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读完全书,我告诉编辑老师,杂志很好看,老师淡淡地说,“也不能说很好看,我们人手有限,只能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我知道,老师说“人手有限”,是因为他们坚持尽量回复每一位投稿者的信件,无论稿件能否发表,他们总不忘记鼓励几句,给几句建议。我知道,在他们心里,比把杂志社办大更重要的是把杂志社办好,比赚钱更重要的是真正帮助孩子们成长。这一点看似简单,可如今坚持这样做的杂志社还剩下几家呢?那天跟编辑聊天时,想到这些,我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过了一会儿,老师突然说,

“以后我每期给你寄吧,一个月有三本。”

一年过去,我在《中学生百科》上发表了好几篇文章。编辑老师还会经常到我博客逛逛,虽然也不多说话,但每次在访客栏里看到《中学生百科》的图标,像挂着水蓝色窗帘的窗口,承载着日光,承载着期盼,默默等候。他从来不曾催促我,从来不曾要求我。但每次新文章一出,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平时,我不喜欢给杂志社投稿,也不喜欢身边的人在杂志上看到我的文章,因为那些文章“中心明确”“文字精练”,被编辑和我三番五次改动,已经“优秀”得不像是我写的了。然而,发表在《中学生百科》的文章我愿意与朋友分享,因为在这里,我孩子气的语言可以不加修饰与改动,我的幸福与忧伤得到永恒的安放与宽恕。在这里,我不是完美的,却是真实的、坦然的、宁静的,旁若无物。

前段时间,编辑老师对我说,“有空发几张照片过来吧,给你做一期‘亮相’。”我打哈哈说,“‘亮相’?哎呀,好可怕!那我是不是要做个V的手势?这样才有‘亮相’的感觉啊!”我以为老师会笑我缺乏戏曲常识,谁知他竟一本正经地说,“好,那你到时候来张这种照片,我把你这句话作为照片说明,很好。”我“噗”地笑了,呵呵,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做得了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吧,无论你说什么,他永远不反驳,给你手掌与支持,他相信你还是个孩子,他宽恕你傻乎乎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保留一些妄想,一些梦境。

最近,我又在《中学生百科》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样刊却迟迟没有寄到。我给编辑老师留言,又是补寄又是换地址,折腾了好半天,心下惭愧。老师却始终不急不恼,一直说“好的”“没关系”“没问题”。最后,他安慰我,“放心吧,如果样刊还收不到,就再告诉我,我再去寄,一直寄,一直寄,寄到邮局不好意思为止。”我盯着这句话,好半天,不知为什么,眼睛竟有一点湿润了。

人与刊物的缘分说到底其实还是人与人的缘分,在成长之初能有缘遇到一位好编辑、一本好杂志,是我一生的幸福。人生时间匆忙,我会很快长大,不再是中学生,甚至有一天不再是学生,但我知道,《中学生百科》是我一生的朋友,她将陪伴我,穿越层层云雾,绕过纷扰世事,让泪和微笑,在生命与文字彼此交织的时刻,绽放出最美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