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费: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春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费: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春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半年里,一直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区调研,看到的事实让人又喜又忧。

这是一家制造业企业,这家公司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增长迅速,效益和规模都达到了令人生羡的程度。用他们自己的话,叫作“十年十倍”。可是,在这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员工大会上,高管们却道出了令人担忧的事实:几个主要事业部的销售额,下跌都接近了20%。

了解改革开放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一些聪明但有欠长期的战略上的,比如出口战略、比如大规模基建。前者的实质,是把中国生产的商品,投放到国际市场上,用低价来替代国际同类商品;而后者的实质,则是把中国生产的商品,投放在本土市场上,借着大规模基建带来的需求浪来赚钱。

在过去的20年里,这家公司借助这两大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和国内市场上双管齐下,所以才会有“十年十倍”这样的效益。那么,现在他们在2012年里的业绩下跌,是不是就说明了这两大战略失效了呢?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出口战略的失效,表现在国外贸易壁垒越来越高。这里面的道理也很简单,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都意识到了保就业、促增长的道理,在贸易摩擦越来越多的同时,以往流行的OEM(贴牌)生产,开始出现了收缩的势头。大家都急着夺回一些被“中国制造”占领的市场。因此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国内因为国际需求而上马的产能,十有八九因为这种趋势转向了国内。

在李稻葵先生的《乱世中的大国崛起》一书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种观点的阐述,比如:“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中国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也远远超过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不断推波助澜,依靠外部市场补充内需的基本思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显然,当产能都面向国内市场时,供应过剩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便过剩程度不是很高,国内的情况,大概也不会更好。

作为一个经济体,以大规模投资、大规模基建来拉动经济的战略,被证明也已经走到了尽头。正是在这种放弃与选择之间,蕴藏着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春天

经济学把需求分为投资、出口与消费三大部分,当前两者纷纷折戟沉沙,变得萎靡起来时,后者就成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的唯一可能。这其实是一个好的转变,因为它正反映了那个著名的常识—一个大国的经济,终究还是要靠人民的消费。

在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观察上,跨国公司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头我们谈到的那家大型跨国公司,现在就正在努力向两个新的消费市场谋求进取,一个是西部市场,那里实在落后东部太多,有着十年甚至二十年前沿海地区那种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个则是被称为S2市场的大众消费品市场。在此之前,这家公司的眼睛,可是更青睐那些依赖大规模基建的商用市场的。

其实,市场和需求的潜力都在那里,只是在此之前,大家都去忙着赚更显而易见的钱,从而忽略了这些不太明显,或者不太好赚的钱。现在,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的市场和需求上,中国经济就还能上一个台阶。

如同李稻葵先生所说的那样,即便金融危机能在短时间内过去,全球经济能够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这一趋势也难改变。因此,答案只能是在内需上做文章。要提高内需,靠最终消费自然是最佳的方案。

但这种最终消费需求,无疑是要由上亿家庭和机构分别独立作出的,其中涉及到无数个个人与家庭的利益,而这,正是《乱世中的大国崛起》所说的:消费需求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基,制度变迁难以在中短期内改变国民的消费观念,政策推动更是乏力。

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中国经济的暂时停滞便会终结,从改革到再次发展的循环又将重启,纵观30年的改革史,中国经济正是在这种循环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但愿,中国这一次也能出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