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落实课改理念、渗透主体思想、构建和谐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落实课改理念、渗透主体思想、构建和谐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二期课改的精神和灵魂。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进行能力培养、品质锤炼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和谐课堂的构建本质上还是在于教师能转变思想、更新理念,走进学生心田,从学生“会学、乐学、善学、能学”的角度出发设计学习方案,构建“温馨、情趣、有效”课堂,还课堂以真实、给学生以真情、融师生以真态。

一、和谐课堂构建的几个要素

1.师生关系的融洽是和谐课堂的基础

所谓的师生关系是指的在课堂教学中“主体”的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教学过程的开展都基本围绕教师的活动设计而展开。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情境设置、教学过渡等,都是教师领导下学生的被动接受。这种师生关系,将教师置于高高在上、不容否定的地位,代表了权力、威严和真理。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师的管理。从而导致教师高谈阔论,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头头是道,学生索然无趣的情况。但是,从教学的本质来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归宿。没有得到学生认同的教学是无效的,因此,“二期课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身段,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坛,深入学生,倾听学生意见,把课堂的主动权、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建立在教师尊重、了解学生基础上的创造性发挥,一定是在学生畅所欲言、分散思维基础上的个性化表达,一定是学生主体基础上的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2.知识传授的有效是和谐课堂的核心

毋庸置疑,知识传授的有效是和谐课堂的核心。所谓的有效,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传递、能力的渗透还是价值取向的塑造、人格的培育都应该紧密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从有效的角度来讲,其前提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引人入胜、生活化、感性化的情境,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的问题和台阶,采用各种辅助手段,拓宽学习路径,增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拓展学习过程中的表达空间,甚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勇敢地走到学生的“对立面”,相互争论、共同探究。也就是说,知识传授的有效,是师生平等基础上相互学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过程。

3.课堂氛围的温馨是和谐课堂的前提

和谐课堂一定是温馨的课堂。所谓温馨是指的贯穿课堂教学整体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从和谐的角度来说,就是课堂的活跃度、愉悦性。初中学生认识感性、表现欲望强烈、依靠性、归属感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方法,采用适合的措施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而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固然是课堂和谐的核心,但是也必须思考如何通过烘托课堂氛围,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来“扶助”学生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律、自愿、自主的行为,内化为自身的本质需要。因为,课堂的温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和谐课堂的必要条件,也是和谐课堂达成的前提。

二、和谐课堂构建的基础

课堂和谐是师生在同一目标引领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和谐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往往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尊重学生,“以学为本、以生为基”,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才能为和谐课堂的创建奠定基础。简而言之,和谐课堂的构建教师是“主体”。

1.走进学生心田,心灵真诚碰撞

学生是需要温暖的,是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肯定的。他们渴求知识、需要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关注、爱护和真情。作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荡涤者、守护者。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心田,用真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用真情去聆听每一名学生的心声。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课堂的构建,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零距离的接触,应该建立在师生面对面、无障碍沟通的基础之上。和谐课堂是两个“主体”相互转换的过程,即教师“主体”基础上的和谐课堂实现学生“主体”为核心的有效教学。

2.转变教学理念,促进课堂转型

教与学,孰轻孰重、谁占主导一直是困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滔滔不绝的“自编自演”,沉醉于自我欣赏之中。课堂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必须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成了课堂教学中绝对的“主体”。扪心自问,这样的课堂和谐吗?这样的师生关系融洽吗?这是一堂好课吗?我想,忽视学生课堂存在、轻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忽略学生学习中生成性的表达、创造性的发挥的教学绝不能称之为和谐。在“二期课改”深入推进的当下,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一切以“学”为中心,正视差异、分层递进、个性评价、包容鼓励,面向每一名学生,走到学生中去,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在此基础上钻研教材、领会思想、创新发展。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定学”的固化思想,牢固树立“以学定教”的新思维、新思想,课堂才能真正形成学生“主体”、学生“主演”、教师“引导”、教师“导学”的格局,才能在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能动性、积极性、发散性、创造力。

(作者单位: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