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因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的解决问题增加了很多的情境性内容,学生缺乏对数量关系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要打好基础,建立模型,训练思维,生长智慧。第一阶段主要是基本应用问题和两步应用题,重在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整数和小数多步应用题,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什么,掌握复合关系的基本结构,进行解题训练。第三阶段是分数应用问题和比例应用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散到综合。
关键词:解决问题;对策
教师们总会在班上碰到几个这样的学生——对解决问题无从入手,加、减、乘、除乱成一锅粥,不管题目要求,随便拿来就用。到底这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难在哪里呢?
1.学生知识经验
如果学生对应用问题所讲述的内容不熟悉,或对题目所用的一些单词意思不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也不能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实际、原计划”等词时,因为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所以他们不易理解,需要教师举例说明。
2.学生思维定势
(1)片面看个别词
有的学生解题时,不是建立在对题目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而是以个别词语为依据解题。如学生看到“一共、比……多”就用加,看到“还剩、比……少”就用减,这对解题起消极作用。
(2)机械乱套解法
有的学生容易形成机械的联系,思维不能随题目性质的改变而灵活转移,误用新方法解旧的题型。有些低年级教师总会出一些学生可以计算的题目,如“2分钟做4个零件,1分钟做几个?”当时学生是会解答的,可到了高年级学习分数应用题后,如“4分钟做2个零件,1分钟做几个?”学生仍错误地套用原来的方法4÷2,而不去分析数量关系,哪个是总数,哪个是分数,结果导致错误。
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读题是解应用问题的第一步,教学时应让学生把题目读通、读懂,让学生自己慢慢地边读边想。教师最好不要让学生集体齐读,这样会影响后进生理解题意。学生读题有了一定基础后,可训练他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题意,并且引导他们学会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2.分析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分析数量关系是在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条件里的每一个已知数量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来选择算法。
(1)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教学
一步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出现不去分析,抓住题中片面字猜算法的不良习惯,到学习数量关系较为复杂的解决问题时,会感到困难很大。因此在一开始的解决问题教学中,重点就是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关。每一题的算法,教师要认真说理,也要让学生说理,使学生记住每道题的算法都是有根有据地选择,而不是瞎猜的。
①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如“取走7支铅笔,还剩5支,原来有几支?”在分析中学生要弄清:哪个是总数,取走的7支是总数的一部分,还剩的5支是总数的另一部分。三种数量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取走的7支+还剩的5支=原来有几支,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要运用加法计算。
②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如:A.每盘梨有8个,有3盘,共有多少个梨?B.把24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有多少个?C.24个梨,8个放1盘,可以放几盘?这类题目要让学生分析哪个是总数,哪个是每份数,哪个是份数,求总数用乘法,求每份数或份数,用除法做。
③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
较大数-相差数=较小数;
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这类问题,学生以个别词语为依据解题,看到“一共、比……多”就用加,看到“还剩、比……少”就用减。特别是对不完整的句子,错误率就更高了。如:饲养场里鸡有12只,比鸭多3只,鸭有多少只?应该让学生将关键句“比鸭多3只”补充完整,谁比鸭多3只,谁跟谁比,结合线段图帮助孩子理解谁多谁少,求多的用加法计算,求少的和求相差数都用减法计算。
④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倍比问题跟差比问题在分析数量关系上方法差不多,如白粉笔有24盒,是彩色粉笔的4倍,彩色粉笔有多少盒?首要同样先将句子补充完整,找出谁与谁比,结合线段图使学生理解把彩粉笔看作1份,白粉笔有这样的4份。求1倍数和倍数用除法计算,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
(2)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教学
两步解决问题关键是抓住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基本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及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教学中可进行过渡性训练。如下:
A.一本故事书有72页,小英8天读完,小英每天读了多少页?
B.一本故事书,小英每天读9页,小华每天读12页,小华每天比小英多读多少页?
通过解答,使学生初步感知第一道题的问题是第二道题的一个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而解答有“两个问句”的连续性基本应用题,如“一本故事书有72页,小英8天读完,小英每天读了多少页?小华每天读12页,小华每天比小英多读多少页?”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理解,要解答第二个问题就必须以第一个问题为条件。最后出示“一本故事书有72页,小英8天读完,小华每天读12页,小华每天比小英多读多少页”。
(3)多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教学
多步计算的解决问题主要是抓住基本结构和基本变换,常见的基本结构有“两积之和,两商之差,归一,归总”。这些基本结构通过可逆改编,情节变换,扩展变换成为不同的多步计算的解决问题。
3.注重比较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采用比较法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新旧联结点上迅速展开,出示新例题,引导学生把例题与练习题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对例题的要求是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而对练习题的要求是先解答这几题,再找出练习题每一题与例题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张天孝,《小学新思维数学的研究和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