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进生活 语文更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进生活 语文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组织形态。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的专题活动“说不尽的桥”为例,探索初中语文综合性活动的有效实施方案,希望通过思考和实践,为师生顺利开展综合性活动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活动 探究活动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2-0077-02

作者简介:陆莹(198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江苏南京市第十二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一、背景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以说明文为主,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及装饰,其中关于桥的文章有两篇:《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一篇是说明文、一篇是知识性的小品文。这两篇文章让学生对桥以及如何欣赏桥之美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了这两篇文章之后,有必要对桥作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既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各有特色的桥,学会运用说明性语言,也能领略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的特点,给语文课程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活动过程如何操作、对活动如何评价等。所以笔者想借这个活动来摸索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行性实施策略,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活动的主题

让学生再次阅读《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中的片段,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学生大多对各地区各种桥的外形结构的设计、桥与周围景物的配合印象深刻。于是笔者将学生的视线带入到学校旁边的绣球公园,让他们说说印象中绣球公园的桥。最后笔者又出示了多幅世界各国的桥的照片,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的过程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探知兴趣。

(二)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实践活动的探究方向

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学生共同探讨定出此次语文实践活动的三个探究方向:找寻桥的足迹;桥之诗话;我建我之桥。

1.找寻桥的足迹

小课题一:各地名桥推介会

学生到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地有特色的桥,选出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以形象大使的身份进行介绍,推荐给其他同学。要求介绍桥的结构、外形、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介绍时不需要面面俱到,但需突出特色,说明自己推介的理由。

小课题二:走近身边的桥

了解南京的名桥,还有学校旁边有一个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绣球公园中的桥,公园里大大小小的石桥有13座。组长组织组员到网上搜索南京的桥,还可以实地探访绣球公园,或者拍照片,或者拍视频,再以文字记录下每座桥的情况,最后由小组代表来介绍这次探访的收获。

2.桥之诗话

小课题一:关于桥的古诗文

小课题二:关于桥的现代诗文

对这两个课题,学生可以从网上收集诗文并朗诵,可以集体朗诵,也可以个人朗诵。第二个课题小组的学生还可以自己创作诗歌或文章向同学推荐。

3.我建我之桥

这个话题开放性比较大,所以本组学生可以全体参与,以手抄报的形式,自己设计心中完美的桥,并在旁边写上桥的设计意图。

要求:桥的设计意图要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介绍桥的结构、外形、用途等方面的内容,语言可以生动活泼一些。

(三)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分头行动。教师建议小组可在活动前集体开会讨论活动方案,根据组员的特长分配任务。

(四)多维度评价,及时反馈

活动过后,师生根据活动过程完成了评价表的填写,每个学生还写了一份个人总结,在组内和班级内交流。

三、思考与启示

(一)教师必须要有新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高高在上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

(二)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主题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情境创设的来源与主题的确定是一样的,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地域资源、生活资源等,呈现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如文字、图片、视频,甚至可以进入实地。

(三)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

现在社会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接受的信息也是多元的,而且学生的独立性也决定了孩子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会坚持自己的主见。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在活动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很重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四)注重评价,细化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笔者认为在学习评价上应该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侧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最终成绩可以等第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文字小结的形式呈现。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带给笔者很多的享受和思考。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真正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收获人生财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 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