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朗读指导有效策略二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朗读指导有效策略二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再现文本中的世界?如何把握朗读的基本方法,真正做到读出感受、读出感情?笔者认为,要注意下面两点:

一、精选练点,优化朗读指导的方法

当前,不少的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格式化”,诸如“请带着愤怒的感情读”“请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等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着实令人担忧。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在朗读技巧上做必要且适当的指导,每次训练要有个侧重点。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难得的朗读训练的佳作。我侧重抓住人物语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以下是本课进行朗读训练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咱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船长大声吼喝)。自由练读后面的话该怎么读?谁能为大家首先朗读。(指名读)

生1(朗读):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声音很响亮)

师:你为什么要如此大声地读?

生:因为此时诺曼底号人声嘈杂,乱得不可开交,所以必须是大声吼喝。

生2(朗读):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声音很急促)

师:这时候,你为什么读得这样急促?

生:因为当时情况危急,刻不容缓。

师:咱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哈尔威船长就说了简简单单的这四句话,一定很重要,大家要读出它的重要来。

生(朗读):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师:船长这是在——

生:组织救援工作,并且安抚人心。

生(朗读):把救生艇放下去。(声音不太坚定有力)

师:哈尔威船长这又是在做什么?

生:这是指出了逃生的办法和措施。

师:面对这样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船长,该怎样读出来?(生再读,有力量了。)

生(朗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师:从船长安排的逃生次序,你感受到什么?(保护弱者的观念)

生(朗读):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朗读时,没有突出重音“必须”“六十人”。)

师:(出示第10自然段)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这里为什么将数字详细呈现给我们?

生:是想告诉我们哈尔威船长一心想的是别人,唯独忘了自己。

(出示14段)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读出我们的感动。(在多重朗读中,感受人物的伟大形象)

生(朗读):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终于读出了重音“必须”“六十人”)

当然,朗读的形式是纷繁多样的,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与实际需要,精心选择训练点,采用得当的方式,进行朗读指导,才能有效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二、把握内涵,在反复诵读中提升语感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朗读时形象再现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浸泡在课文里,慢慢滋养自己,使自己的语言能够与文本发生共振,使自己的情感与文本情感吻合。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将文本的文字形体转化为有声言语,在“咀嚼”和“玩法”文本言语声音形态的过程中探究文本的“味”——情味、意味和语味。如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十单元格鲁吉亚童话《一枚金币》,细读此文,在反复与文本的对话中,我惊讶地发现一个“挣”字在课文中竟然出现了15次。为什么?“挣”的意思说起来很容易——通过劳动获取回报。这个词又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但学生年龄小,少有挣钱的经历,对父母“挣钱”的辛苦是理解不到的。看来要让学生感受金钱里包含的是劳动的价值,“挣”这个字有点品头。正是有了这样准确透彻的解读,我进行了这样的朗读教学指导:

师:出示父亲的话语(老人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说:”……一文钱也挣不来。”)

(生读)

生查字典,理解“挣”的字面意思。

生带着理解再读父亲的话语。(稍微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失望)

师:出示前文写父亲省吃俭用,儿子花钱如流水的相关语句。

(生对比读,谈感受。)

生带着解读后的感受再读父亲的话语。

显然此时学生读到这个“挣”,分明感受到了年老体弱的父亲对儿子的失望、无奈和伤心,对自己没能让儿子学习挣钱的本领而深深懊悔,还有,对儿子未来的深深担忧。

这样来回往复品读“挣”字,让学生读懂了父亲的心——人要劳动、要学会自立。

再出示儿子的话(儿子受不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师:读到这个“挣”,我们会联想,儿子的这枚金币是怎么挣来的?

生联系“当牛做马”“苦差使”这些相关词和前文,想象出儿子干了哪些苦活,受了哪些罪,通过合理的想象学生读到了“挣”后面意思:儿子的一番艰辛、一种不被认可的委屈、一次对金钱从未有过的珍惜和尊重。

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知识的介入,有利于对文本内涵的把握,也有利于提高语感形成的效率与质量。特别是在语感形成的初期,语识的作用更加显著,后来语言渐渐进入语感的状态,是因为种种原因语识在多次的运用中已经自动化,或者说语识已经融入了语感。

总之借助作者的文字表达,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才能真正获得对文本的“发现”,形成自己对文中内容的正确清晰的认识和体会,也才能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小学?摇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