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子产为政”看古人的用人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子产为政”看古人的用人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他在郑国为相时,郑国的上卿子皮曾来找他,让他任用尹何为官。子产说:“他太年轻,恐怕不行。”子皮说:“他很好,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学着治理吧,边干边学慢慢就会了。”子产说:“不行!你要是真正爱护一个人,就要做有利于他的事情。如今你因为爱护他就让他去从政,这就犹如让一个还不会用刀的人拿刀去切割,反到会伤害到他。你爱他,却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你的爱护啊?……据我所知,从来都是先学习然后再去执政,从来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要这么做,必定会有所伤害。”

这个故事阐述了古人的用人观。选拔和任用人才不能只看他的忠诚度,还要看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否则,不仅不是在爱护他,反而是在伤害他,同时还会给事业造成伤害。因此,子产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要做官,应该先学习,然后再去执政。

是否所有的人都需要经过这个过程呢?无数管理实践证明,无论是多么高的学历,还是多么资深的人物,当他走进一家新公司时,都需要经过这个学习迎程。否则,他们无法适应这个特定公司、特定职位的工作要求,更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新公司的价值观,尽快融入到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在创业之初,在用人的问题上,都把忠诚度放在首位,因此在重要岗位上大多任用家里人,然而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当这些企业家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型时,由于没有培养出适用的职业经理人,无奈采用招聘“空降兵”的作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反观那些成功的大公司,人才大多是公司多年来从基层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他们完全接受本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理念,熟悉公司的管理流程和专业技能,因此他们能够很快胜任重要岗位。所以现代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松下幸之助说:“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员工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岗位培训“是现代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杀手锏,谁拥有它,谁就预示着成功”。

培训,首先是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作为一名高级管理者,从事的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面很广,因此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好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应该是一个通才,既是~个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又是某一方面的技术专家,还应该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在普通大学里获得的,只能在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完成。

其次是能力的培养。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实践才能出真知,这需要一级一级地锤炼,长时间地积累。

作为一名高级管理者,特别是总裁级的重要人物,最关键的素质是“德”。《易经》中说:君子以厚德载物。有许多企业,在创业初期、企业成长期都能一帆风顺,然而当企业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往往就会出问题,原因就在于企业领导者的“德”不够厚重,承载不住了。因此,古人特别重视人才“德”的修行。《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德”在今天就是世界观、价值观,就是人性中“善”的一面,它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种文化的积淀,需要在哲学的层面上,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完成。

因此,一名优秀的人才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任何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作法,只能适得其反。